最近搜尋:
熱門:
熱門: 健身 、 低谷 、 創業 、 食譜 、 植物
遠見36週年慶重磅登場外商加碼、遠距工作、薪資上調 台灣人才大飆搶 一場疫情,啟動全球上班族史上最大規模的遠距工作實驗,進而掀起「大離職潮」;受惠宅經濟發威,開啟了台灣科技業暢旺榮景,拉動全產業人才流動,也讓全球看到台灣人才特色,亟欲爭取合作。 從外商到本土企業,從科技業一路延伸到製造、傳產、服
遠見雜誌2022年7月號第433期
2022-07-01
低薪問題暫有解,但能維持多久? 人才荒迎來加薪潮終極解套得靠韌性 台灣人才哪裡好?長期以來,總是擺脫不了「便宜論」的宿命,這波搶才大作戰,雖然來得又急又猛,但在「價量原則」之下,也迎來難得一見的「加薪潮」。只不過,要徹底擺脫便宜宿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文 ∕ 羅之盈 「台灣人的薪資水準,在20
新職人跨世代對談〉綠電專家╳資料科學家╳資誠最年輕合夥人 跨域自學、樂在挑戰躋身搶手人才起手式 整理 ∕ 毛凱恩 有膽識與能力跨領域學習,是在職場發光發熱的不變真理,尤其在環境變動快速的當下,更成為搶手人才的必備技能。 《遠見》本次邀請20、30、40世代的三位世代搶手人才:范旭承、陳秀嘉、曾博昇
新職涯跨領域交鋒〉純素YouTuber╳火箭工程師╳減碳管理師 有收入還能改變世界誰說工作不酷? 整理 ∕ 白育綸 錢多、事少、離家近」還是你心中選工作的唯一標準嗎?對滿手職缺的年輕世代而言,好工作的定義,正在悄悄鬆動、質變。疫情後,YOLO(You Only Live Once),即「你只能活一
獨家調查〉2022青年職場三觀大調查,剖析搶手世代怎麼想? 四成年輕人焦慮低薪 拒當窮忙族、工作狂 現在的職場新鮮人,對工作的追求已和X、Y世代不同!《遠見》首度與Dcard合作「2022青年職場三觀大調查」,探討年輕族群的職場觀、個人事業觀、人生價值觀,揭開他們在想什麼?
六大面向、44項細指標〉培養關鍵議題的解答者 站在趨勢最前線發現大學「未來性」 評鑑大學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家長、學生、產官學界都有心目中的第一名。因此,備受信賴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不斷調整指標內容與評分權重,透過最新趨勢找到優質大學! 文 ∕ 謝明彧 攝影 ∕ 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大學聲望調查〉校長認證的MVP及最佳潛力大學 校長心中可敬的對手 辦學勝出三重點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看對趨勢與方向,才能讓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效果。全國校長公認「最佳辦學」「最具潛力」的大學校長,他們是如何看見未來高教的正確選擇? 文 ∕ 謝明彧 到底哪一所大學比較好?」每逢入學考季,皆成為
特色大學1〉中山大學 國際化╳獨家化逆轉劣勢黑馬竄起 中山大學雖是頂大之中最年輕,但近年來主打兩大策略,走出自己的路。校長鄭英耀認為,長期深耕城市發展、產業進階,搭配國家政策推動,中山逆轉劣勢水到渠成。 文 ∕ 謝明彧 位於高雄西子灣邊的中山大學,可說是去年至今,能見度最高的國立頂大之一。
龍頭車廠、創投大咖都主動求親 掌握電池「聖杯」輝能跑贏全球寫傳奇 被譽為電池「聖杯」的固態電池黑科技,竟藏身北台灣,可望2023年量產!掌握關鍵技術的輝能,如何克服量產與良率,笑傲全球市場? 文 ∕ 林鳳琪 電動車浪潮驅動下,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的固態電池,儼然是各大電動車廠競逐的「聖杯」。而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組建抗疫戰隊 馬惠明串聯六院捍衛急重症童生機 醫療資源不足的雲林地區,在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的奔走下,打破白色巨塔高牆,串起六大醫療體系建構區域聯防,成功守護急重症兒童與當地民眾的健康,他如何做到? 文 ∕ 胡華勝 持續延燒的Omicron疫情,短期內已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