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尋:
熱門:
熱門: 健身 、 低谷 、 創業 、 食譜 、 植物
揭露平均每人3萬6000元的經費運用亂象 8400億防疫紓困預算花到哪裡去了? 一株病毒,讓全球陷入長達兩年多的恐慌!雖然台灣一度因防疫得宜,獲國際稱許,但從2020年起陸續引爆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快篩劑之亂及抗病毒藥物之亂,一步步將「防疫模範生」打落神壇。立法院不分黨派,力挺政府,給足
遠見雜誌2022年8月號第434期
2022-08-01
經濟部4044億預算快用罄 ! 42億印發三倍、五倍券 夠買500萬劑莫德納疫苗 政府為了挽救經濟,耗費42億新台幣,陸續印發三倍券、五倍券,經濟部光紓困振興就耗掉3193億元,總預算4044億快用罄,這些錢真的值得花嗎? 文 ∕ 彭杏珠 如果你有42.84億新台幣,會怎麼花?這筆高42
國際旅遊市場復甦潮,搶先體檢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國境解封 觀光解鎖 疫情趨緩、邊境解封,全民引頸期盼!除了民眾想出國旅遊之外,觀光業更對後解封時代迎來外國觀光商務客滿心期待。國際旅遊因為疫情大洗牌,「VP值」成為各國旅客選擇目的地的關鍵字。然而,台灣觀光業的沉痾與積弊,能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進
後解封危機〉因疫情受惠的國旅紅利,可能面臨崩盤? 台灣觀光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起飛點 跨國廉價旅遊,疫情後不會回來了!這是所有觀光業者的最大共識。出國成本墊高許多,造成台灣國旅大爆發,但邊境開放後國旅是否崩盤?專家認為,這是台灣觀光業的最佳起飛點! 文 ∕ 謝明彧、馮紹恩 國境可望解封,如果說
他山之石〉兼顧隔離與旅遊,無畏疫情高峰重開國門 馬爾地夫展現韌性旅遊業重返疫前榮耀 名列南亞蜜月勝地、高級海島度假村代表性景點的馬爾地夫,在2021年新冠疫情高峰期間大開國門,旅客數已回升到疫前八成水準。他們是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更自創旅遊新機? 文 ∕ 傅莞淇 陽光、白沙,以及一望無際的湛藍
電腦品牌大廠〉打造綠色供應鏈,層層把關ESG從成本變獲利宏碁面子裡子全贏想到ESG,最讓企業主捏把冷汗的就是「要增加多少成本?」不過,為什麼宏碁卻積極擁抱ESG、融入公司文化,甚至已打造成一門新生意?文∕毛凱恩你可能不知道,全台灣最早設立永續長、永續辦公室的企業,不是塑化、運輸、食品等歷史悠久的傳產
七旬海運老將,讓慘虧149億企業擺脫谷底 才救活陽明海運謝志堅為何就閃辭? 如果沒有他,恐怕就沒有今天的陽明。2016年,陽明曾慘虧149億,外界一面倒看衰。但謝志堅接下這燙手山芋、救活陽明,2020年,陽明即將大賺之際,他卻選擇華麗轉身退位,引發外界譁然,為什麼? 文 ∕ 王昱翔 啊!抱歉我
中華奧會主席號召學界升級體育,讓選手有強力後盾 力推運動科學 林鴻道樂當體育界「瘋子」 台灣國家代表隊在東京奧運攻下史上最佳的12面獎牌,亮眼的成績背後,正是在體育界被稱為「瘋子」的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鴨子划水多年的成果,他的致勝策略為何? 文 ∕胡華勝 6月21日,位在左營國訓中心的「國家運
遠見36週年慶重磅登場外商加碼、遠距工作、薪資上調 台灣人才大飆搶 一場疫情,啟動全球上班族史上最大規模的遠距工作實驗,進而掀起「大離職潮」;受惠宅經濟發威,開啟了台灣科技業暢旺榮景,拉動全產業人才流動,也讓全球看到台灣人才特色,亟欲爭取合作。 從外商到本土企業,從科技業一路延伸到製造、傳產、服
遠見雜誌2022年7月號第433期
2022-07-01
低薪問題暫有解,但能維持多久? 人才荒迎來加薪潮終極解套得靠韌性 台灣人才哪裡好?長期以來,總是擺脫不了「便宜論」的宿命,這波搶才大作戰,雖然來得又急又猛,但在「價量原則」之下,也迎來難得一見的「加薪潮」。只不過,要徹底擺脫便宜宿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文 ∕ 羅之盈 「台灣人的薪資水準,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