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下的寶藏

2023-02-02

很難不被這期封面照片吸引:在叢山峻嶺中,有一座大型泡湯池!

仔細看,湯池旁有一顆巨型棒球,不遠處有一座探勘井。這裡是台東延平鄉紅葉村,半世紀前,紅葉少棒隊曾締造史詩般的勝利,打敗日本明星隊,促成台灣金龍少棒隊贏得世界冠軍。

但是,紅葉村依舊無法擺脫偏鄉命運,缺乏產業支持,逐漸凋零、人口外流。

近年,故事又再度逆轉。當地部落投票表決,邀請台泥開發地熱產業,主動完成土地變更、放棄回饋金,交換台泥建設當地,讓紅葉溫泉再度復活,成為當地觀光火車頭。為了下一代的機會,他們做出重要決定。

貧瘠與富饒,從不同的角度看,答案可能翻轉。花東沒有西部的製造業,卻比地狹人稠的西部,更適合開發地熱。

台灣長期仰賴進口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我們以為,台灣是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度。但我們的腳底下,卻藏著驚人的地熱潛能,接近十五座核四廠,可供應台灣三成電力。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主要地熱國家,台灣地熱發電潛力僅次於美國。但三十年前,日本、印尼、菲律賓,都開啟這條路,台灣卻選擇能源進口模式,對地熱開發的資料、法規、金流,都近乎零。

為什麼不碰?因為前期開發投資大,與地方溝通繁複,若沒有長期耕耘的決心,很容易打退堂鼓。

如今,出現曙光,關鍵是企業與居民想法轉變,發展出互惠共贏模式,他們看的不是明天,而是十年。主筆林洧楨深入花東縱谷,帶回精彩故事。

不僅地熱產業,台灣還有多個希望聚落,轉型或誕生。它們包括桃園的電池聚落、台中的電單車聚落、嘉義的植物肉中心。別人不景氣,它們卻生機蓬勃。

本期特別企畫也是長期投資的故事,老化工廠李長榮,為了跟半導體業搶人才,規畫十年人才大計,培養三、四十歲接班梯隊。新專欄「服務最前線」,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則為服務業大缺工提出長期解方。

只要頭腦不打結,辦法總比困難多。本期許多商業案例,都提醒我們,解方就在身邊,你是否用足夠的心力,擁抱它?



來源:
上一篇
{{prevArticle.title}}
下一篇
{{nextArticle.title}}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