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2021年度風雲人物 台灣守護者 我們守在最前線
2021-12-29
2021年度風雲人物 台灣守護者
我們守在最前線
疫情、外交、國防、混合戰,從民間到官方,台灣人守在每個領域的前線。在國際空間持續遭打壓的時刻,自由潛水選手侯一明,仍堅持代表台灣出賽、反覆練習展開國旗;自由潛水發展協會發言人吳秉宥也持續力爭台灣權益。在國防部長邱國正認為 「從軍40年來情勢最嚴峻」 、中共軍機消耗台灣空防的這一年,捍衛我國領空的主力戰機飛官龔尚偉、黃若宜與同袍們守著台灣空域。2020年,全球淪於一疫,延燒至今。在疫情裡,台灣外交今年成績不俗,外交部長吳釗燮等人卻遭中共 「制裁」 ,陰晴不定的尼加拉瓜政府年底轉而與中國建交。口罩痕曾印滿整臉、整個夏天不敢回家的急診室醫師田知學、護理師楊卉庭,在疫情裡沒離開過第一線。資安專家蔡松廷、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等人,在網路戰裡守住台灣。同時,致力於民間外交、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團隊,仍致力幫台灣爭取各國友誼 「私交」 。我們在歲末訪談6組台灣人,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穩守前沿。
今年五月十五日,疫情破口擴大為社區感染,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四天後警戒範圍擴展至全國,且四度延後,直到七月二十七日才降至二級,但能在七十三天內壓制疫情,除了醫護人員的努力,曾受惠於台灣的各國支援疫苗,都是重要關鍵。當新冠肺炎、等變種病毒兵臨城下,疫情確實也如戰事,有人仍持續為台灣打仗。
看看內憂外患之中,民調裡的台灣人:根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做的「中國效應調查」,二○一八至二○二一年間,台灣民眾對台灣的國家主權,有更高的自信心。當民眾被問到「覺得未來兩岸關係最有可能出現什麼結果」時,認為「台灣被中國大陸統一」及「台灣獨立」的比例,二○一八、二○一九、二○二○、二○二一年分別是:「四八%:三二%」「四一%:三三%」「二一%:五六%」「二七%:五三%」。
不畏懼戰狼 憂患裡的信心
主持這項研究的中研院社會所所長陳志柔分析,這顯示自二○二○年起,台灣民眾開始不再覺得「中國可以讓台灣就範」,他們一方面不再對中國有信心,對中國愈發疏離;客觀上,也不認為中國國家實力足夠強大。另一方面,他們對台灣的國家實力、經濟展望,更有信心。同份研究顯示,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間,認為「兩岸交流協商,台灣國家主權比經濟利益重要」的比例,維持在六成(國家主權重要)和三成(經濟利益重要)的對比。此前多年,認為經濟利益重要者,多於國家主權。此外,「不願鼓勵家人去中國大陸發展的比例」,從二○一九年五二%激增到二○二○年七○%。陳志柔分析,由此可見,二○二○年前後起,中國大陸的經濟光環,已經對台灣民眾逐漸失去吸引力。
戰狼侵略擴張,引發國際反感。中共對台灣與台灣的國際友人頻頻祭出「制裁」,也受到台灣多數民意抵制。今年十一月中,大陸委員會公布調查顯示,八五‧六%受訪者反對中共一國兩制;對於中共將台灣官員列為「台獨頑固分子」,並宣稱要依法懲戒,有七八
三%受訪者不認同。
不過,據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五月所做調查,共機十月大舉侵擾台灣之前,許多台灣民眾擔心共軍入侵。今年十月,該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約五八%台灣受訪者擔心兩岸開戰,四六%認為與五年前相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如今更可能下令對台動武。
「從不同機構的民調、各種指標都看得出來,台灣主體意識持續增加。」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解讀,兩岸關係的核心爭議如今已不是統獨問題的本身,「兩岸問題的核心是制度的選擇,特別是香港事件之後,證明一國兩制只是沙灘上的城堡。」
網路戰開打 保衛數位疆土
十二月二十二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坦言,如今台灣局勢比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代還危險。據國防部統計,今年一月迄十二月二十二日,共機擾台已逾約九四○架次,中共並多次在台灣周邊從事針對性及抗擊外軍的軍事行動。國防部指出,中共十一月二十八日首度派遣運油20(Y-20U)加油機赴西太平洋從事演訓,近日遼寧號航艦穿越宮古水道執行年內第二次遠海訓練,漸漸完備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編組,除增加台灣戰力應對負荷及企圖擾亂軍心士氣,同時對美國展現扼控戰略要道與抗擊外軍能力。國際友人今年也說了重話。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今年十月表示,中國恐利用混合戰手法,如同當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之前,混合使用訊息戰、網路戰,結合假訊息、經濟操縱、透過代理人及外交壓力,併吞克里米亞。
「從國防角度看,網路戰已經開打,只是沒有檯面化,底下暗中進行,大家也不敢認為這是作戰,因為會啟動太多機制。」調查局資通安全處處長余尚賢憂心忡忡,臉上仍是樂觀笑容。
資安即國安,最近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日美同盟有事」,安倍認為最可能的情況不是海陸空熱戰,而是一場沒有煙硝的網路戰:先發動駭客網路攻擊,癱瘓關鍵基礎設施如電信、鐵路、加油站、醫院,同時散布假訊息,社會陷入恐慌。屆時政府光是要恢復正常運作、澄清謠言,恐怕已量能崩潰,更給有心人士操作空間。
處在面對中國網路戰的最前線,台灣每個月遭受多達二千萬至四千萬次境外網路攻擊。面對中國傾國家之力的網路攻擊,調查局將成立資安鑑識實驗室,提升量能。余尚賢說:「我們的所有行為就是在保衛我們的數位疆土,讓它是乾淨的,駭侵也好,假訊息也好,做好防衛性的工作。」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