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四大類股 還有蒙塵明珠

2023-02-16

封面故事 1

獲利成長負轉正股,具落後補漲潛力!

四大類股 還有蒙塵明珠

今年獲利年增率有望負轉正的金融、塑化、水泥及食品股,本益比回升尚未完全反映基本面復甦的轉變,有落後補漲潛力,且多為台灣50中型100成分股,台股震盪時往往遞補為護盤標的。

聯準會升息循環近尾聲的預期,導致去年強勢的美元在十月起轉弱拉回,迫使國際熱錢流出美國尋找投資機會,資金多以證券方式流向新興市場國家,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流向中國,帶動人民幣強勢反彈。去年十月來人民幣對美元從七.二五元升到一月初的六.七元,升值幅度逾七%,並帶動亞幣同步走升,亞股也同時獲得外資回補,出現大幅度的落後補漲行情。

本益比回升過快 面臨均值回歸風險

根據Refinitiv Lipper的資料,截至二月八日為止的近六周美股共同基金及ETF被提款三一○億美元,創去年夏季以來連續淨流出的最長紀錄,也是二○一六年來同期最大的資金淨流出金額,同期間約有一二○億美元轉向落後美股的國際股票基金,成為亞股落後補漲行情的重要買盤。但要注意的是,截至二月八日近一周亞股基金的資金淨流入已縮減至一億美元,且全球股票基金資金已被獲利了結二億美元,為一月四日以來首次的反手賣超,亞股補漲行情延續不易。

今年來亞股的落後補漲行情中,以韓股及台股的十%漲幅表現最佳,主因兩者結構均以半導體為重,成為今年來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十九%的最大受惠者。但上述三者也正是去年表現最差的股市,加上今年獲利預估將呈現年減(韓股及台股年減幅達二成),今年落後補漲行情應僅是跌深後的無基之彈。

在今年獲利衰退的背景下,近期台股的反彈帶動本益比回升幅度遠高於指數,目前本益比已接近十六倍,高於五年及十年平均的十四倍,似乎已過度樂觀反應市場對於下半年復甦的預期。一旦市場情緒降溫,開始回頭檢視基本面,過高的台股本益比就有均值回歸的風險。

美元、美債殖利率反彈 吸引資金回流美國

在美國公布一月強勁的非農就業數據後,市場對於聯準會升息政策預期出現明顯的調整,包含調高終點利率預期至五〜五.二五%、延後暫停升息及降息的時點,連帶對美債及美元後市預期出現調整。例如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報告就指出,有鑑於美國一月就業數據的超預期,聯準會將需要更多勞動力市場放緩的證據,才能考慮結束貨幣緊縮週期。

因此,他們對美國金融市場的預測出現變化,連帶關鍵的投資策略也跟著調整,對美國公債從增持轉為中性,對美元則轉為持中性態度,並回補美元的空頭部位。而隨著資金反向調整移動,原先走弱的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均有反彈轉強的機會。

另隨著美國經濟走向預期外的不衰退機率提高,也會增加資金回流美國的意願,進一步推升美元反彈。在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彈升的預期下,原先離開美國尋找機會的國際熱錢,就可能又回流美國,而原先因為這些熱錢流進出現落後補漲的亞股,也將會因為熱錢流出面臨漲多回檔修正的風險。

美債殖利率彈升,除了會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外,也會對金融資產評價再次帶來負面的衝擊,尤其是對殖利率較為敏感的科技股,本益比已被ChatGPT所掀起的AI投資狂熱快速拉升,未來均值回歸的潛在修正空間就會較大。

目前對聯準會貨幣政策較較為敏感的美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回升至近三個月新高,離去年底的高點僅剩不到一碼的距離,一旦過高將會加速資金回流及加大本益比修正壓力。

評價落後的金融傳產股 有望成為台股護盤工具!

由於今年股市行情就是圍繞在落後補漲的主題,股價的位階、漲幅及評價相對落後的個股,都還有機會吸引資金進駐,帶動股價演出落後補漲行情。

台股在科技股對資金磁吸效應下,金融傳產股表現相對落後,尤其是今年獲利年增率有望負轉正的金融、塑化、水泥及食品股,本益比回升尚未完全反應基本面復甦的轉變,股價具有落後補漲的潛力,加上相關個股多為台灣五十及中型一百指數的成分股,未來在科技股因資金流出而轉弱之際,應會遞補成為台股的護盤工具。

近期各公司已陸續釋出正面的營運展望,有望吸引資金目光,可持續觀察台股資金在各產業間的流向變化。塑化龍頭台塑(1301)表示受惠春節後中國下游加工廠陸續復工,今年來石化產品價格已普遍上揚,三月起又將進入塑料需求傳統旺季,客戶備料意願增加,預期石化產品價格持續看漲,帶動第一季營收將逐月成長。隨著中國疫情解封,全球經濟活動成長,認為公司營運應可漸入佳境。

來源:
上一篇
{{prevArticle.title}}
下一篇
{{nextArticle.title}}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