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拚外送,從64元水餃到400元牛排都有!一個0.6公分餐盒小洞,看背後轉型大計
2020-04-21

17日採訪當天,王品在200公分長的桌上,擺滿這次要外送的菜色,執行長李森斌(圖中西裝者)說,他跟董事長陳正輝每一道菜都吃過,結果整個人都胖了一圈。 (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韓化宇、李雅筑
打開眼前的餐盒,400元的餐盒內,王品原本20公分長的帶骨牛小排,被切成7片,還附有烤麵包及原汁牛肉沾醬⋯。
4月21日,餐飲龍頭王品正式對外宣布,旗下17個品牌、共353道菜色,要在外送平台Uber Eats上架。
從64元的水餃,到400元的牛排,只要顧客需要,王品通通外送。
這個決定,改變了王品過去26年來的遊戲規則,牽繫到他們的數位轉型大計,還有一個CEO「開腦洞」的掙扎。
「王品做外送,不只是為了應急,」王品集團執行長李森斌接受商周專訪說。
故事,回到去年6月。
每年,王品會針對未來的趨勢做分析,其中,外送業務,被視為成長動能。「我們從去年6月就在研究做外送,本來打算一個個品牌慢慢上,但疫情加速這個進程。」
李森斌口中的慢,還是真的慢,因為去年5月,連鼎泰豐就開始外送小籠包,但連這次疫情,王品也比多數同業,晚了兩個月才全面外送。
他們起初的糾結點在於,王品集團主打的就是精緻服務,一旦全面外送,集團訴求的價值是否還能存在?
「你想像一下,夏慕尼的櫻花蝦炒飯,客人一打開,發現飯冷掉了,你覺得對品牌是加分,還是扣分?為了做外送,把招牌砸掉,不是得不償失嗎?」李森斌反問。
「(但)我當時只有一個單純想法,低價位才做外送,」李森斌說,剛開始,他自己都是反對者,「(鐵板燒品牌)夏慕尼櫻花蝦炒飯很受歡迎,有人跟我反應,要不要做便當?我說:便當?這什麼東西啊,夏慕尼可以賣便當喔?」
但他回完這句話之後10分鐘,就對高價位品牌王品、夏慕尼修正論述,他不反對,但要大家想:「如何把店內體驗延伸到店外。」
那10分鐘內,李森斌為什麼改變想法?他回答:「別先擋,就讓員工先做給我看!」或許,大家真有可能做到,即使是外送,王品的精緻服務感仍能延伸出去。
「我腦袋開了,什麼都通。」李森斌說,於是,王品集結旗下所有品牌,一次全面性進入外送市場,大家從680道菜色選出兩百多道,再研發100道新菜,共353道菜,他動員25個單位、300個人,逐一做產品研發,每道菜,李森斌跟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都要吃過。
每週一,大家就開壓力測試檢討會議,比如餐點從下單到出貨到客戶家,得控制在35分鐘內,一打開之後,他們再用紅外線感應器測試溫度,確認能維持在50度C到55度C之間,為了確保溫度,Uber Eats台灣總經理李佳穎直言,第一次看到有人還用暖暖包來溫菜,「深刻感受到,王品不是把外送當兼差(做)。」
餐盒遇熱會產生濕氣,使炸物類變軟爛,為了克服這點,王品還在餐盒上打洞以排出溼氣。然而,洞太小排溼效果不佳,太大炸物容易冷掉,他們反覆測試了一個星期,才找出直徑0.6公分為最適大小。
只是,食物好是基本,他們如何外送時,還能維持精緻服務感?
採訪過程中,我們講到「便當」,李森斌就會糾正王品賣的是「精美餐盒」。他說,設計餐盒組合時,要用減法哲學,如以前在餐廳用餐,會有不同醬汁搭配,客戶會問服務生怎麼用,現在在外面用餐,他們就必須思考如何簡化,讓大家沒有任何進入門檻。
王品還跟Uber設置24小時設服務專線,它在餐點附上小卡片上,寫明製作餐點的主廚名字,與當時他們的體溫,甚至,他們連外送小哥都要細心照料,人一進來,先給冰飲,肚子餓了,再提供麵包,「肚子餓了,人送東西會急⋯,我們還給他外送杯,讓他一邊騎車一邊喝。」
「唯有照顧好小哥,他們才會非常用心把餐點送到顧客手中。」
有些思考,心念一變,就通了。
3月底,疫情令觀光、餐飲類股哀鴻遍野,王品靠著「2200元」的餐廳禮券作為股東會紀念品的奇招,股東只要花四十、五十元買零股,就能獲得價值50倍的禮物,催動股價逆勢上漲,股價從3月19日的49.7元,回升至60元以上,市值增加11億元。
「我們的策略是股東變鐵粉。」李森斌說,用戶要使用這些禮券,就會順道使用他們現有的「瘋美食」會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