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追尋: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

2020-11-30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Unsplash
 

創造意義

蓋兒・鮑登(Gail Bowden)的兒子布蘭登(Branden),出生的時候就罹患脊柱裂(spina bifida)。他身上裝著導尿管,兩腿穿著支架,需要輪椅才能行動。

即使如此,蓋兒仍然決心要讓兒子過得幸福。

多虧蓋兒的努力,布蘭登快樂地成長著。

他喜歡黃色,對汽車充滿興趣,尤其喜歡黃色的福斯金龜車。

用不了多久,他就擁有了一套頗為可觀的玩具車蒐藏品。

布蘭登十七歲那年某天,蓋兒走進他的房間,發現他昏迷不醒。

他被送往醫院,最後醫生告訴蓋兒令人心碎的消息:布蘭登永遠不會再醒來了。

他宣告布蘭登腦死,請蓋兒考慮將他健康的器官捐贈出去。



蓋兒腦筋一片空白,還無法弄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她同意了捐贈器官的提議。

若是醫生無法救活布蘭登,那麼至少布蘭登可以救活其他人。

在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蓋兒已經在兒子的生命與死亡裡搜尋著意義。

當醫護人員拔掉布蘭登的呼吸器時,蓋兒就坐在他身邊,看著他靜靜離去。

整個過程都很平靜,蓋兒相信布蘭登已經到了天堂。

過了幾年,蓋兒在另一個兒子布萊恩(Bryan)出發去露營之後不久,搬進了他們的新家。

拆箱的時候,蓋兒聽到一陣敲門聲。之前她約了工人來幫新公寓的房間上漆,她打算漆上布蘭登最愛的黃色。

「妳好,我叫做肯(Ken),是油漆工。」對方說。

「你提早了一個星期。」蓋兒對他說。

「我這一區的前一個案子取消了,」肯回答道,「所以公司提早派我過來。」

「所有的東西都還在箱子裡,」她說,「我本來想要在你來之前先把東西都整理好,不過既然你已經來了,不妨就動工吧。」

蓋兒繼續拆箱的工作,而肯則著手開始油漆。「妳一個人住嗎?」他問她。

「還有我兒子,布萊恩,他去露營了。」

「妳還有其他的孩子嗎?」

這個問題引發的尷尬感,蓋兒不是第一次面對了。

有時候她會提起布蘭登,有時候她會說:「家裡只有布萊恩和我兩個人。」

但不知怎地,今天這個問題卻讓她放下防備,她有點詫異地呆站著,不確定該說什麼好。

「我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布蘭登,他十七歲時過世了。」她說。

「我真蠢。」肯回答道,「我老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真抱歉,我不該問的。」

「沒關係的。」她這麼告訴他。

他繼續油漆起來。幾分鐘之後,肯開口了:「妳兒子的事我很遺憾。我知道生了重病是什麼感受。四年前,我四十二歲,差點活不過去,是靠腎臟移植手術才把命救回來的。上個月我才剛慶祝完移植手術四週年紀念。」

「你什麼時候動的移植手術?」

「二月。」    

「二月幾號?」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三日。」他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期。」

「布蘭登過世的日期是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二日。」

「這太湊巧了。」肯說,「我的捐贈者是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車禍走的。」

蓋兒繼續拆箱去了,肯也重拾手邊的工作。

又過了一會兒,蓋兒出門辦點雜事,讓肯一個人待在公寓裡油漆。

等到她回來時,她發現他站在原地發呆,除了原本漆好的那面牆之外,沒有任何新的進展。

#意義的追尋: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 #時報出版

上一篇
{{prevArticle.title}}
下一篇
{{nextArticle.title}}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