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易催眠術:父母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魔法.小學篇(簡體書)

    簡易催眠術:父母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魔法.小學篇(簡體書)

    作者:管玲

    很多小朋友的心里都有一个教师梦,因为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权威”应该就是老师了。每个小朋友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拿着教鞭很神气的样子,也会憧憬自己成为老师,指挥台下的“千军万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大家会争着充当老师,我也不例外。正是因为这个教师梦,让我将职业生涯中一多半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上。 还记得我从北师大毕业的那一天,如此顺理成章地踏入了教育之路,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前的学校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心理教育,从心理系毕业的我,第一份工作除了每个月屈指可数的几节学生心理团体辅导课和挂名的个案指导之外,主要工作竟然是带领学校的舞蹈社团。当然,这也是兴趣使然,我本身爱好运动、舞蹈。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舞蹈本身也是一门心理技术。不同个性的学生,跳出的舞姿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个性谨慎,他们的舞姿也小心翼翼,这种孩子在催眠中称为情绪控制型;有的孩子活泼外向,粗枝大叶,他们的舞姿就不太注重细节,但可以充分表达当时的情绪,这种孩子大多是催眠中所说的躯体型;还有的孩子动作追求完美,在乎老师的评价,等等。那时候我就开始尝试用舞蹈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胆小的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帮助粗心的孩子慢慢地注重细节……这几年“舞动疗愈”开始在国内广泛应用,我当年的尝试也算是实践先于理论了。(舞动为心理技术的一种,利用身心结合的原理,以躯体带动各种情绪,如肩部代表压力等,以打开身体带动调整心理、情绪的作用。)就这样教了一年的舞蹈,不,是舞动疗愈课之后,因为我“过人”的艺术天分,我所在的学校又让我去教音乐课。后来我还相继在学校教过几节美术,甚至数学课。 那时候,纵观我的同学们,有的进了银行,有的去了政府机关,心理系的毕业生真正从事心理工作的并没有多少。而我,虽然每个月只有几节心理辅导课,但我已知足,因为我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一直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观察他们,我发现不只在舞蹈中,在各个学科中他们都会展现出心理特点。就像阿德勒所说,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整体风格,这种整体风格会展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个性小心谨慎的同学,他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会体现这一个性特点;而一个慢性子的同学做什么事情都会不太着急。当然,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集体潜意识。比如,数学这种需要逻辑思维更多的智力型学科,意识活跃的智力型孩子比较擅长;艺术类学科,潜意识发达的情感型孩子会比较擅长;体育、舞蹈类学科,躯体型发达的孩子更加擅长。(关于意识、潜意识、躯体型,请参见我的第一本书《我是催眠师》。)对于不同学科的擅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保留或受损,当学习兴趣被保留时,学生则更喜欢学习,该科目会显现出比较活跃的攻击力向外趋势(攻击力向外,为精神分析专业词汇,意思大致是对该学科很感兴趣,愿意去学习,从而取得成就感,树立自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一科学习中并不活跃,而在另一科却生龙活虎的原因。当然除了对学科本身的兴趣,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重要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科目本身,爱屋及乌形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是幸运的,就在我工作的几年后,北京市教委越来越重视心理学工作,我逐渐全身心地投入心理学工作中,带领心理学小组。但我仍然感谢教其他科目的那些日子,那些日子让我从更多层面了解了学生。包括后来做教科研,我也会去一线听课、教学,尽量多地接触学生。 那时候,虽然学校里开始有了专门负责心理的老师,但大多数老师不是科班毕业,专业知识不足,有很多甚至是兼职,除了教心理学之外还要教其他科目甚至是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课。但他们都是非常可爱的。 一开始我负责一个心理小组,每两周大家集体研究一次。研究的时候,我会把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由于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心理学,一开始老师们会有很多疑问。当我讲理论课时,有的老师会说:“管老师,我好像在云里雾里,怎么都听不懂。”当我上体验课时,他们也会显得迷茫。比如,我让大家用色彩表达自己,用纸片制作自己的名牌,会有人问:“您讲的内容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任何新知识都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思考衡量,都有一个慢慢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老师们是在一次次的迷惑和一次次的努力中,给自己机会,也给了我机会。慢慢地,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城区心理小组,没多久就变成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到最后,有几十个人,涵盖了我所在城区大部分中小学的心理老师。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老师都是自愿参加的,学习动力非常强。 时至今日我已经几乎离开了教育系统,但每当我受邀为各个学校老师们讲课时,我依然深深欣赏那些老师。老师是学习能力极强的一个群体,谦卑高尚形容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在和教师们一起学习分享心理学的那段日子,我看到他们虽然自知舞姿不美,但仍用心地舞动自己的身体,并快乐地说:“这种活动多好,又锻炼又开心。”自我成长课上他们真情流露,有时哭红了眼睛,有时把心里话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围的人,对周围的人真诚地说感谢……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勇气。在我为家长上亲子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长对老师有误解,这或许是造成老师家长之间矛盾的原因之一。本书也希望通过我对老师与家长的书写,为老师和家长搭建一个桥梁,让大家解彼此的心理状态,毕竟我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在教育系统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曾切身感受到很多老师由于考试压力和自身的责任感而非常焦虑。这种焦虑或多或少对学生直接或间接产生了一些心理影响,也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当的教育手段,但在我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的老师无不真心真意为学生付出,期待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并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品质。他们拿着不高的收入却全心全意地做着这样辛苦的工作,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从刚工作开始,我一直保留着在校期间的一个好习惯,就是随时把我的收获记录下来,写成小文章。随着教委渐渐开始重视心理学,我更热衷于积累这些成果。后来我的好朋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崔京菁博士对我说:“你写的这些东西别浪费啊,咱们一起做个科研课题。”就这样我俩一拍即合,一顿饭吃出了火花。从那之后,我开始和崔博士“紧密联系”,配合她做一些教育相关试验特别是一线学生方面的研究。刚开始工作接触小学生较多,慢慢接触幼儿园学生和中学生。在本书中,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把简单的催眠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并帮助学生取得一些能力上的提升。但本书最核心的章节是教你如何运用“催眠”。就像我的上一本书《我是催眠师》中提到的:催眠有专门的催眠术,这是我们做心理学才会运用的技术,而生活中催眠实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叫作清醒催眠。本书中我主要教大家的就是清醒催眠,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催眠的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顺畅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自己的孩子,让他接受。书中可能除了催眠理论,还会提到一些其他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萨提亚心理流派、焦点心理流派等。这些名字全都不用记,只要知道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即可。 祝您享受后面的阅读,成为生活中的催眠大师。 也感谢我五岁的小女儿,让我成为生活中的催眠大师,我是千万人的老师,却只是她一个人的妈妈。

    優惠價:288 /  288

  • 孩子你好,請多指教:德式作風的台灣媽媽親子教養書

    孩子你好,請多指教:德式作風的台灣媽媽親子教養書

    作者:李明蒨

    坐上琴椅,她是孩子的音樂老師,有著堅持與溫柔,離開琴椅,她就是瘋狂、愛玩、逗趣的媽媽。 與孩子一起彈奏的黑白琴鍵裡,有著堅定與柔軟的愛,將愛化成音符,她要和孩子一起快樂地彈下去,一同譜出動人的親子生活樂章。 這是一本以音樂結合親子教養的書 儘管有著愛好音樂的浪漫,但在事關孩子的品行與態度上 留德鋼琴家媽媽仍堅持德式的原則與要求 我曾思考過,為何在教養上態度是「堅持」的?這必然與我曾在德國求學有關。 德國講秩序、條理、精準、專業,深刻影響我,眼見處處充滿藝術與美學激盪,心很嚮往。 在十八歲那年,我帶著尚未開啟的心靈,踏上第一站柏林的那一刻,瞬間被震醒。 歷經求學生涯親身體會到,這一切美好,是努力與堅持來的! 所以我願給你我能給的,陪伴你接受各種文化激盪,注入小小心靈,使生命富足。 ——李明蒨

    優惠價:256 /  320

  • 論教育:「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經驗談,既是啟蒙兒童的提示,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雙向思考

    論教育:「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經驗談,既是啟蒙兒童的提示,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雙向思考

    作者:阿蘭(Alain)

    ◆影響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於1932年出版的教育經典 法文直譯本,資深譯者陳太乙精心譯作 ●哲學博士楊凱麟教授審訂● 《論教育》共有八十六隨筆。 本書是阿蘭長達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所匯聚而成的經驗談,內容包含教育的目的、方法與教育素材等。 這並非一部枯燥的教育理論,而是具體地透過他個人教育工作上的經驗分享,與廣大讀者一同反思兒童教育的重要性與核心價值。 與其重視英才教育,阿蘭更主張兒童自身創造力的啟蒙與意志鍛鍊對學習過程中的幫助。他強調因材施教,而非系統性的同一教育,以五育均衡的概念復興希臘教育的傳統。承襲康德與盧梭教育理念的阿蘭認為,人性與獸性僅在一線之隔,而教育的必要性正在於如何「使人為人」,也就是成為一個能自由思考的主體與對自己和社會群體皆能負起責任的個體。 這本深入淺出、幽默又富含深意的教育小書既是啟發兒童, 也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雙向思考。

    優惠價:224 /  320

  • 祐見禎星:完美媽媽遇上火星來的自閉兒

    祐見禎星:完美媽媽遇上火星來的自閉兒

    作者:劉祐禎、蘇秀芳

    要同理,不要同情! 人的手,是為了擁抱悲傷之人而存在。 人的手,是為了擁抱愛而存在。 就算言語會有褪逝的一天,但, 我愛你的心絕不會磨滅。 孩子!看著你抬起頭的那一秒, 我相信人間有愛值得去期待! 本書詳實記錄了患有中度自閉症的祐禎從出生到現在的生活點滴,一路走來家人及親友的一路陪伴,讓他從封閉的世界,找到對音樂的狂熱,進而讓新竹縣政府完善縣內首次特殊音樂資優鑑定制度。 真情推薦 旺宏大愛社社長/呂俊良 立法委員/林為洲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理事/范增維 莉蒂亞文教機構莉創辦人/程怡秦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醫師/楊錚宜 職能治療師/廖建鈞 莉蒂亞文教機構教學組長/劉佳寧

    優惠價:420 /  420

  •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10年慶功版)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10年慶功版)

    作者:林奐均

    暢銷10週年,銷售20萬冊!見證慶功版 唯一獨家收錄:丹瑪醫師教養理念&兒科看診案例 連續10年育兒書常勝軍,全球百萬媽媽熱烈討論推崇! ◆丹瑪醫師經驗豐富且值得信賴! 採用丹瑪醫師育兒法,連難搞寶寶也能變成超好帶寶寶! ◆丹瑪醫師育兒法適用每個寶寶! 丹瑪醫師育兒法是對寶寶最有益、最自然且充滿愛的育兒法;實行丹瑪醫師育兒法的家庭,父母輕鬆自信,寶寶健康滿足! ◆今天不讓寶寶哭,明天寶寶就讓你哭! 聽聽全美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權威──丹瑪醫師, 教我如何輕鬆解決新生兒哭鬧、作息混亂、餵食、營養等問題, 讓你的孩子也可以在10天內學會一覺到天亮! ◆重拾為人父母的喜悅,明白育兒的真正價值! 自從10年前出版了《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後,我很有福氣,能看到丹瑪醫師的育兒法全然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台灣家庭。就像丹瑪醫師改善了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幫助了台灣許多手忙腳亂的家庭,使這些家庭煥然一新,父母和寶寶得以共享安詳平和的家。 10年來,當我聽到這麼多「高需求寶寶」,奇蹟似地變成「好帶的寶寶」時,都在深化我一直以來的信念:丹瑪醫師的育兒法適合所有的寶寶。──林奐均 ◆喜悅見證:一本好的育兒指南,它絕不過時,只會歷久彌新 九年來,我用同一個方法照顧不同的孩子,他們都有同樣穩定的作息, 我們的家庭生活總是規律和諧。現在的我,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我的兒子──九年前使我想再把他塞回去的那位, 是個健康滿足、性情穩定的男孩。從那時起的每一夜他都睡得既長又穩,香甜無比;每個早晨,他無不帶著滿足的笑容,親暱有禮地與我問好。(現在他還會幫忙準備早餐,服事家人。) 我毫不懷疑,我們家再來一個寶寶也會有同樣的結果。 ——《喂,請問百歲醫師在家嗎?》作者 黃正瑾 ◆慶功版全新收錄:養育孩子是帶給父母喜悅的工作 替自己在世界上最愛的人工作,應該是所有人的夢想。 儘管一直聽到有人說:「女人不該被孩子綁在家裡。」 但一位真正的母親,絕對也從不會覺得孩子是種懲罰, 反而覺得當母親是種祝福,因為養兒育女是世上最寶貴的機會。 如果我們認清養育孩子是這世上最重要,且能帶給父母喜悅的工作, 那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每天都會相當振奮與欣喜。——摘自《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作者 丹瑪醫師

    優惠價:210 /  300

  • 親師SOS2:交心: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親師SOS2:交心: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作者:蘇明進

    10大能力,32個能力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只要啟動了自己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你想帶給孩子什麼?知識?愛?能力?陪伴? 未來六成的工作還沒發明出來,教過的知識卻會淡忘,哪些事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請孩子幫忙,他們全都意興闌珊、愛理不理的,如何才能激發出他們參與的動力? 孩子不專心、容易分心、動作慢吞吞、常常叫了好多遍都沒有反應? 分組教學的確效果很好,但有時分組會遇到某些學生不受歡迎、受人排擠,如何解決呢? 老師和家長之間,究竟該不該彼此加臉書好友?   以「老ㄙㄨ老師」聞名教育圈的蘇明進在走過很多學校後,明白老師們不欠缺熱情,他們只是欠缺方法,欠缺鼓舞他們再站出來的勇氣。不管是老師或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只需要換個角度,從孩子的需求來看,都能迎刃而解。老ㄙㄨ老師想澄清並聚焦,不畏懼學習、勇於面對學習困難、並且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法,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用正向思維看待學習、能帶著走的能力。   在教學的第一現場,老ㄙㄨ老師在孩子身上看見了十個重要且珍貴的未來能力: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透過對的對話方式,他真正啟動了孩子的內心動機。因為只要引發他們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當我們用心與孩子面對面所展現的愛與真誠,那彼此交織出的信任與情感,才是在時光流逝之中,牢牢映照在孩子心底的閃亮記憶。   10大能力,提供教師與家長32個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優惠價:245 /  350

  •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作者:彭菊仙

    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數就不重要」! 與父母一起勇敢面對教育體制,也看到分數之外的孩子   孩子考試考壞了怎麼辦?要不要補習?該不該讀私校?要不要陪孩子讀書?要陪到幾歲?孩子該怎麼面對考試?該如何激勵孩子發憤用功……   在一片翻轉教育、改革教育的聲浪中,這些問題似乎八股又不討喜,愈討論愈覺得教改黯淡無光,但是孩子在體制內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們最迫切想釐清的首要難題,在我陸續陪伴孩子走過升學之路後,我更確定這些主題非寫不可,不寫,就虧欠了一路支持的讀者。   就讓我們拿出勇氣,從殘酷的分數現實談起吧!   ~~彭菊仙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儘管許多學者與教養專家常大聲疾呼不需在意成績,但99%的孩子都離不開現有的教育體制。多數最終得靠著分數來填寫志願的孩子也會發現,「分數不重要」只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從過去「拒絕聯考的小子」到現在崎嶇難行的「教改之路」,考試的名稱換了又換、成績的計算稀奇古怪,升學主義仍陷在借屍還魂的輪迴裡。       看著孩子在體制內一路求學,從自由探索快樂天真的小學進入課業繁重、競爭壓力激烈的體制中學,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渾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還不見得能獲得「一分收獲」。但正是因為孩子的資質平凡,才能及早把焦點放對地方:「努力」,而非「天資」!       她認為,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先勇敢起來,陪著他們務實面對體制內的種種殘酷磨練與考驗。和孩子一起學會與分數和平相處,是在體制內適切生存的第一步。對父母來說,可以接受孩子不愛念書,但是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努力,甚至還得更加倍的學習與努力!因為如果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又缺乏學歷的光環加持,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有遠見的父母,請反思更實際的問題:「分數可以決定什麼?」、「不讀書又該如何保證成功?」,並運用智慧看到「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幫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優惠價:224 /  320

  • 原來離乳食這麼簡單!副食品新觀念 × 親子共餐輕鬆煮,聰明養成健康寶寶好體質

    原來離乳食這麼簡單!副食品新觀念 × 親子共餐輕鬆煮,聰明養成健康寶寶好體質

    作者:李婉萍、雀喜、Mini Cook迷你酷食育生活工作室

    ─────新手媽咪學做離乳食必備的第一本書! ─────用單一食材變化出不同月齡寶寶離乳食&大人料理 ─────藍帶主廚媽咪教妳備料烹調x營養師給妳12個必知觀念 [超人氣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兒童發展醫學專家 王宏哲 聯名推薦!] 剛開始做離乳食的媽咪們,是否覺得特地備料很麻煩、想給孩子最佳營養但又不知從何著手?食育營養師-李婉萍、Mini Cook迷你酷食育工作室主廚-雀喜媽咪、要告訴各位爸媽們如何更輕鬆、省力地帶寶寶吃! 》主廚媽咪教妳美味離乳食這樣做! 從基礎備料開始,一步步圖解做高湯、食材前處理、食材搭配的方法,讓離乳食味道能引起寶寶食慾、吃得開心滿足。此外,主廚還要解決爸媽們的備料困擾,巧用單一食材變化出不同月齡的寶寶離乳食,以及爸媽吃的一鍋煮料理,讓大人小孩一起同桌共餐。 親子共餐怎麼吃?用單一食材決定菜單就OK───── 紅蘿蔔泥(4-9個月)→紅蘿蔔歐姆蛋捲(10-18個月)→紅燒牛肉麵(一鍋煮) 奶香薯泥(4-9個月)→脆皮馬鈴薯塊(10-18個月)→馬鈴薯燉肉(一鍋煮) 高麗菜泥(4-9個月)→寶寶羅宋湯(10-18個月)→豬肉蝦仁大阪燒(一鍋煮) 除了滿足小孩大人的料理食譜,更教作簡單易做的手指食物、無添加的食材沾醬與營養點心,每道料理都由主廚示範、營養師認可,不僅美味更讓寶寶吃得健康、更頭好壯壯。 》食育營養師教妳為寶寶成長黃金期打底! 什麼食材該讓寶寶多攝取?寶寶不愛吃離乳食怎麼辦?好怕寶寶變成敏兒!怎麼帶孩子吃才對、有需避開哪些食材嗎?餵離乳食的添加順序是?寶寶容易缺乏的營養有哪些?寶寶生病了,怎麼餵才好?吃離乳食後的常見狀況與疑難雜症又如何處理?專業營養師 – 李婉萍為妳總解惑關於餵養離乳食的大小問題,更要打破以往餵離乳食的舊觀念。 本書整理出25種營養推薦食材、85道親切好做的食譜與作法圖解、餵養孩子更easy的製備法、營養師解答餵養問題與迷思…等,專業團隊為你家寶貝健康提早打好基礎,而且讓爸媽們第一次做離乳食就上手!

    優惠價:294 /  420

  • 畫板上的教養課

    畫板上的教養課

    作者:許榮哲

    畫圖的孩子人生路上不容易被打敗,每個孩子都可以是教室外的第一名 藝術教育最高的價值就是,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繪畫,讓孩子找回自信與力量;讓孩子快樂學畫,比教他畫得好重要。     最適合孩子成長的課程「發展式兒童藝術五段教學法」完整公開 作者自小在教室內得不到好成績的肯定,兩度留級,卻在畫板上找回自信,赴歐洲留學、開畫展,從藝術生命的探索中,發現自我的價值。透過本書,許老師將自身經驗分享出來,告訴所有的父母,不喜歡讀學校課本的孩子,透過繪畫認識自己,也能成為教室外的第一名。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學美術,不學又會怎樣? 畫圖的孩子為什麼數學一定要好? 許老師在書中從生活、從美術、從哲學角度說明藝術對一個孩子的影響, 他希望孩子從藝術裡面去認識自己,然後喜歡自己,最後去執行自己。 並以多年教學經驗,回答許多家長的疑問: 有藝術天分的孩子該念美術資優班?還是送出國? 學畫圖一定要從素描開始嗎? 孩子都要看東西才會畫圖,怎麼辦? 著色本對孩子的創造力是助力還是阻力? 如何替孩子挑選一間好的美術教室? 如何幫孩子採購學畫的素材與器具? 如何從圖面看出孩子的個性? 如何營造啟發孩子創造力的環境? 如何和孩子討論他的畫作? 更多的家長提問,書中都有詳細的解說。 翻開本書,你會發現──這不只是畫畫課,更是人生哲學課。

    優惠價:224 /  320

  • 親師SOS:寫給父母、老師的20個教養創新提案

    親師SOS:寫給父母、老師的20個教養創新提案

    作者: 蘇明進

    親師SOS,代表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想改變現況的吶喊! 只要有改變的決心,不斷的向著自己找問題、向著孩子探尋答案,一切都不會太遲! 我總是用這些傻呼呼又耗費力氣的方式,來帶我的班級。  奇妙的是,時間一拉長,卻有著倒吃甘蔗般輕鬆又愉悅的感覺。 這些年和孩子溝通的經驗讓我明白, 所謂的「壞孩子」其實並不壞,許多偏差行為都只是在發出某種訊號。 這些孩子都在期待遇到一位懂他的大人。 孩子就像嫩綠的幼苗,應該在自由的空氣、和煦的陽光,以及充滿著愛的環境長大。在親師之間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溫柔的堅持下,孩子的行為問題才能有效得到改善。親師之間是「教育合夥人」的關係,應該彼此攜手合作,著眼於孩子的成長,而非處於緊張的對立中。如此,才能創造親、師、生的三贏局面。 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蘇明進,每天與小學生為伍,回到家又是三歲小女孩的父親,無時無刻處在教養的「第一現場」。面對學生與家長不時拋來的種種考驗,蘇老師總有獨到觀察、創新辦法。八年前,他在網路上設立「老ㄙㄨ老師部落格」,分享班級經營、教學、生活管理等心得與解決方案,深獲老師和家長好評信賴。 本書收錄蘇明進老師在《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彙整出20個老師、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課題,以及老ㄙㄨ老師從問題的本質體悟到最務實的根本解。包括: .給新手老師的十個建議 .創意教學撇步大公開 .如何帶領班級讀書會? .營造融洽的班級氣氛 .零體罰,老師怎麼教學生? .如何營造溫馨的親師座談會

    優惠價:210 /  300

  • 學生2:溫暖的手勢

    學生2:溫暖的手勢

    作者:林明進

    繼話題暢銷書《學生》後, 建中名師林明進最新精彩生命故事!   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建中名師林明進,   三十五年教學經驗,六十年學「生」體會。   書寫自己、學生、恩師、校長……的感人經歷,   真實的滄桑,美麗的回顧!   這本書有著「活出自己的精采」、「隨處看到希望」、「樂趣橫生」的氣概和逸趣。   不說教條,只說故事;道理都在故事中。其中滿溢的不僅是師生之間的至情與至性,更多人生智慧的啟示;那是生命經驗的蓄積和人生智慧的闡發,既感人、動人,又讓人在淚水迷濛中見到光亮。──向陽   學「生」,是我們一生的為人之路。   活出溫暖漂亮的生命手勢,活出傑出智慧的生命價值。   以嚴格出名的將軍,為了兒子來到學校低聲下氣,沒想到眼前的老師,居然在當年被自己記了七支過……   傳奇的教育家遇到鄉下的老農夫,為什麼會感嘆:「吾不知老農」?   風靡兩岸三地的知名歌星,卻被女兒說:「她很會教人怎麼活,可是她自己都沒好好活過。」   兒子媳婦早逝,靠著挖筍養大孫子的孤苦阿嬤,老天爺卻奪走她的寶貝孫子,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命運?   一生坎坷的阿嬤、早逝的少年、寡言的老農、二十年前死於車禍的建中生、百年樹人的毓老師……他們或精彩或平凡的人生,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生命啟發?   全書二十四篇精彩故事,作者半生教學生涯回顧──   生命的價值與美麗,就是不怕磨難,接受淬鍊。人生的可貴與可敬,在於贏得自己。一分努力,不見得有一分的成功。但是,一個不被失敗打敗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學生」是每一個人一生的課業。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妙筆,創造生命不同的美麗。 感動推薦   作家:丁威仁/方梓/方群/亦耕/向陽/宇文正/吳岱穎/吳鈞堯/沙永玲/林煥彰/凌性傑/張春榮/張輝誠/陳木城/陳衛平/渡也/黃春明/楊平/蕭蕭/薛仁明/顏艾琳/羅位育(依姓氏筆劃)

    優惠價:224 /  320

  • 穩步•慢行:自閉症孩子的生活、溝通、學習

    穩步•慢行:自閉症孩子的生活、溝通、學習

    作者:莎莉•羅傑斯博士(Sally J. Rogers, PhD)、潔拉汀•道森博士(Geraldine Dawson, PhD)、羅莉•維斯瑪拉博士(Laurie A. Vismara, PhD)

    你可能不知道,自閉症幼兒的學習能力很強,能克服很多挑戰 每一位自閉症孩子都能學習溝通、改善與人的互動、提升遊戲技巧。 本書以「丹佛早療模式」的突破性成果為基礎,將學習納入每天的日常活動,尤其是融入遊戲中,幫助自閉症孩子自然學習。 作者有信心,本書將協助你成為更有效能的家長、玩伴和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榮登美國Amazon網站「自閉症」、「學習障礙」類暢銷書排行榜讀者5顆星好評推薦 自閉症研究先驅合力撰寫令人鼓舞的教養指南,將最先進、最優質的科學證據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理念和做法:  •自閉症孩子和一般孩子一樣,每分鐘都可以學習:無論是遊戲、洗澡、用餐──真的就是你與孩子共處的任何時間──都能協助孩子溝通和學習。 •穩步慢行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跟隨孩子的興趣,耐心地一步一步慢慢來,安排好玩、有趣的活動,本書介紹的方法將提供家長和孩子愉快的教養經驗。 •不需額外投入更多時間:父母(以及所有照顧者)以日常生活既有的互動為基礎繼續努力,以安適和自然的方式來實踐,不需要特別的設備,也不需規劃特別的「教學」時間。 •不論「外在」的治療多麼密集,最能夠提供最多語言學習機會的還是家長: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強烈的動機想要幫助孩子,本書提供的工具幫助親子持續教學相長,家長將體驗到看著孩子逐步學會新技能的喜悅。 •家長在孩子身上運用介入策略,能夠做得和受過訓練的治療師一樣好:研究顯示,家長可強化自閉症幼兒的學習、遊戲、溝通、社交能力,改善行為問題,自己也比較快樂並減輕壓力。  【強力推薦】 這本書把自閉症的核心症狀需要矯治的問題,分別在各章用很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出來,尤其是明確的執行步驟、表格和例子,可以給家長在執行時很大的幫助。我非常積極地推薦這本書。 ──宋維村(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首席顧問) 丘彥南(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宋維村(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首席顧問)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吳欣治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 吳進欽(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何淑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任) 周文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 周妙純(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侯育銘(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醫師) 高淑芬(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 翁菁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陳質采(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張正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鄒國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 黃惠玲(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 楊品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楊宗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雷游秀華(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董事長) 劉士愷(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蔡文哲(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賴德聰(嘉義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 聯合推薦(謹依姓名筆劃排序) 

    優惠價:384 /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