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作者:藍偉瑩

    繼暢銷書《教學力》《提問力》後,讓教師共備社群引路人偉瑩老師, 持續帶你邁向「學習引導者」的實踐之路!   長期投注客製化師資培育,協助師生邁向「學習專家」的藍偉瑩老師,   再次細緻爬梳「教學提問」的探究思考歷程,   歸納關鍵理解的關卡與迷思,三階段帶你增能課堂的提問實踐力。   如何透過提問,讓「學習」這件事情發生?   在面對問題與解決時,你是怎麼思考的呢?   為何有些人總是以某種方式來解讀與面對問題?   面對人生的大小問題,有沒有更合宜的思考路徑呢?   2019年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教學力》作者藍偉瑩,繼暢銷書《提問力》後,   又一本深度爬梳如何將提問運用於教育現場的實踐之作。   透過解決問題的架構,   幫助讀者形成「學習設計」的思維,   掌握「課程設計」的邏輯。   無論是在教學、職場,甚至人生到路上遇到關卡,   入校上百所、陪伴數千名教師進行教師共備的偉瑩老師提醒我們:   「該要找的不是答案,而是在這件事情上到底遇到什麼問題。   多數人在解決問題上的盲點,   以為找到答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卻忽略了釐清問題的真正樣貌;   如果能先釐清問題,便能讓我們解決對的問題,擬定有效的策略。」   將這個思維運用於教學現場,你可以——   ➢    透過「釐清狀況、確認問題、擬定策略」三階段,重新帶你審視教學歷程不同階段的盲點與因應之道。   ➢    深入剖析「導入、建構、深化」三階段,引領讀者再次思索「探究」發生的目的、歷程、情緒感受與理性分析⋯⋯   ➢    面對一〇八課綱強調的「知識、能力、態度」並重的素養學習,抽象的「態度」到底該怎麼教、如何問,才能讓孩子從「知道」、「做到」到「形成」態度?   ➢    面對更有深度的「專題式學習」,如何提問才能避免「過度指導」?   ➢    面對帶班最基礎的「班級經營」議題,如何善用提問,讓帶班從「管理控制」邁向「有效領導」?   ➢    教育工作者,如何讓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成為你教學備課的神隊友?   從《提問力》到《提問力實踐指南》,   偉瑩老師以「解決問題」為鷹架,幫助身在教育現場的你——   掌握提問關鍵,將提問有效運用   形成「學習設計」的思維,掌握「課程設計」的邏輯   翻轉教師角色,從學科專家→教學專家→學習專家   以系統觀重新審視教學慣性與盲點,減少備課摸索時間   【跟著偉瑩老師,奠定素養教學地基的關鍵三書】   《教學力》:提供教學工作的架構,建立全局觀點   《提問力》:詳述提問設計的理論背景,以判斷所處情境與因應方式   《提問力實踐指南》:從找出真正的問題出發,透過「釐清現況、確認目標、選定策略」三階段,讓學習得以順利發生的課程設計寶典。 本書特色   從一來一往的共備對話之中,拆解「專家思維」的形塑歷程。   全書一以貫之的三階段策略,示範「學習設計」的思考鷹架。   圖解力教練為你勾勒各章節重點,一張圖鳥瞰思路脈絡精華。   書頁上方標註並預留手寫筆記空間,串連前作有助相互參照。 名人推薦   教育圈意見領袖、變革推手,重量推薦——   台灣大學電機系 葉丙成教授   基隆市東光國小 顏安秀校長   高雄市鼓山高中 廖俞雲校長

    優惠價:315 /  450

  • 無意良母貳:我很會養別人家老公

    無意良母貳:我很會養別人家老公

    作者:賴曉妍

    資深老母 vs 野獸男孩的搞笑日常 ~總裁級品格養成中,未來媳婦請笑納~   自然而然派老母公開育男筆記,   用全心全意、順勢而為的引導,   養育出自己也欣賞喜愛的男生!   「如果想像,孩子未來遲早要獨自行駛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那麼我想將他打造成一艘精良堅固的小飛船。」——資深生母  賴曉妍   擁有三個兒女的資深生母賴曉妍,   繼2021年偕同葉丙成教授一同創作的《無意良母》後,   又一詼諧育兒分享。在延續《無意良母》的幽默筆觸同時,   本書的老母視角轉向家中的小兒子──   男孩究竟是種什麼生物?   ‧男孩與女孩有什麼不同?   ‧起初兒子當女兒養,然而……   ‧男孩很頑皮、不好帶?   ‧男孩講不聽、沒在給你聽人話?   ‧忍受兒子在家施工的媽媽心臟有多大顆?   ‧坊間安親班與老母安親班間有何不同?   ‧「允許頂嘴」是一件必要的事?   ‧兒子多抱抱會變好人?   ‧有一種「不會」,是媽媽覺得你不會?   從害怕到享受,養兒子也太好玩!   由於聽過太多暴衝的男孩事件,   起初老母得知自己懷了兒子時紅了眼眶……   但身為資深老母,在沒被搞瘋的同時,   也漸漸感受到男孩的好奇心、行動力、霸道總裁式的愛,以及直男的撒嬌。   讓認識這個小小迷人的男生,頓時變成一門有趣的生物課!   養出自己也欣賞喜愛的男生!   在這27篇老母與野性小男孩見招拆招的日常生活,寓含著曉妍獨特的教養觀。   有的是「順勢而為」的自然派,有的是苦中作樂教養法。   也許教養方法可能會過時,那麼,就回到跟孩子當下相處的真實,發展自己的方法,   每個老母都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因此順其本性,讓孩子自然而然長成「自己」,   至於想培養出什麼樣的兒子,最簡單的標準,   就是養出一個連自己也欣賞的靈魂!   而老母,也要有意識地放下比較與完美主義,   放心當一個不完美、有很多缺陷、會做錯事但也會反省的媽媽。   無論閱讀過程是令人會心一笑,還是捧腹大笑,   希望帶給正在為育兒挫折焦慮、無所適從的爸媽們,   帶來一些「啊!好像就是這樣~」「養兒子太好玩了」的幸福感。   看完這本書,希望能帶給你力量,告訴自己:「我也可以做到。」   「教養,可能有點難;但愛,超簡單!」   ▍書中金句──   媽媽的寶,不等於「媽寶」。   愛有甜有痛,但沒有規則。   先用你超棒的頭腦想一想。   沒有⼈會喜歡⼀個想⽅設法去處理⾃⼰的⼈。   如果你害怕他,不如加入他。   如果你有幽默感,所有女人都是你的。   ▍推薦給這樣的爸媽──   1. 想放輕鬆的爸媽:   資深老母曉妍將養兒子的擔憂與挑戰,化為一篇篇輕鬆有趣的小故事,你除了可以從別人家老母的崩潰日常獲得一些安慰,還可以產生「我也是這樣」的共鳴,以及「原來人家媽媽是這樣想的啊」的新發現。   2. 無所適從的爸媽:   如果你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教養派別,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如何遵循,那麼「鑽研自家孩子的樣態」也是一個好選擇。本書分享作者如何了解孩子、接納並順應其特質,找到最能陪伴孩子發揮天性的方式。   3. 關注作者的爸媽:   長期收看曉妍臉書的忠實好友,敲碗想聽別人家老母,是怎麼養好別人家老公,進一步想完整獲知未來女婿的故事(誤)…哦不,是如何「養出一個自己也欣賞的男子」。是如何「養出一個自己也欣賞的男子」。 本書特色   1. 正經不足但全心全意的教養筆記   2. 教養無神論老母的「順勢而為學」   3. 無法保證「療效」但求搏君一笑   4. 12幅精美插圖爆料野獸男孩日常 各界熱情推薦   小熊媽(親職教養/ 繪本作家)|王淑芬,童書作家|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林怡辰,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哲也,兒童文學作家 |徐慧玲&羅鈞鴻(小虎)《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陳郁如,少年奇幻小說作家|彭菊仙,親子作家|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葉丙成,臺大電機系教授|瘋狂男生宿舍|德州媽媽沒有崩潰|蘇明進,作家/國小教師|   ——溫暖推薦(以上依首字筆劃排序)   「透過曉妍這本書,爸媽們可以看到如何「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好好發展,不揠苗助長,但能讓孩子長出自己的特色跟自信的風采。」——臺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   我吃過「總裁」的壽喜燒喔,很好吃喔,怎麼教得出這麼厲害的孩子呀?而且每個都有一種從容和自信(本來要說優雅,但好像太誇張),還說這是無意間教出來的?這樣的媽媽,不管她寫什麼,都給我來一本!(另外,總裁的炸洋芋片也不錯,我推薦!)——哲也  兒童文學作家

    優惠價:280 /  400

  •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作者:謝伯讓

    跟著腦科學權威科普作家謝伯讓 探究從人際情緒、認知、語言到社會互動 在意想不到的實驗發現中 一窺孩子大腦與心智的不可思議     身為台灣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並不斷致力於科學普及教育的謝伯讓,在2014年誕育孩子的七年之後,以「育兒教養挫敗專家」之姿,再度寫下此腦科學科普書,以記錄撰寫科學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教養體悟,以及對腦科學研究學習心得,同時配合觀察孩童並對照發展心理學文獻,希望以「知識引路人」的角色,幫助讀者透過理解人類心智起源與大腦發展歷程,更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擁有足夠知識選擇合宜的教養方法,以期把握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期,提升孩子心理更健康發展。     這本書適合誰?   1. 對腦科學科普知識有興趣的青少年、成人   2. 對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感到好奇的親師   3. 研習大腦與心智發展的教育工作者     關於人類的心智起源,本書帶你深入探索以下重要問題:   ★ 零歲的人腦,如何逐步萌發出複雜的心智?   ★ 嬰兒如何習得語言?   ★ 知識與概念,是先天帶來,或是後天習得?   ★ 孩童能否推敲人心,進行道德判斷?   ★ 孩子的本性,是善或惡?   ★ 關鍵期與神經細胞新生,如何影響人類學習?   ★ 青少年的大腦與心智如何變化?   ★ 人類的意識本質是什麼?     你知道嗎?————     ▍十八個月大的孩童雖然還不會說話,卻已經會主動幫助別人。   但可別因此以為嬰兒就是「性本善」,因為他們的善惡偏好是有但書的,研究發現,嬰兒不僅是功利主義者(喜歡對自己有利的人),還是種族主義者(喜歡和自己同類的人)。     ▍嬰兒喜歡父母逗他玩,因為他們已有能力想主動參與社交互動。   日常親子互動不僅會影響孩子當下的壓力反應,也會決定他們未來如何面對壓力。幼年時期擁有足夠安全感與良好社交經歷,有助心理健康發展。     ▍對三歲的孩子而言,說謊是常態   說謊是孩子正常的認知發展,不妨正向看待,引導成為孩子適應複雜社會的正面能力。強調說實話的正向好處,是減少孩子說謊行為的最佳策略。     ▍青少年的叛逆冒險行為,其實目的是為了降低社交風險。   引領孩子透過同儕力量去認同正面的態度和行為,取代過去對抗式的「高壓管教」與被動式的「理解疏導」。   本書特色     ➤ 匯聚綜整50+腦科學實驗,探究大腦與心智的研究趨勢   ➤ 透過簡短有趣的科學故事,為想像力與創造力帶來啟發   ➤ 深度認識兒童腦科學,建立教養自信,幫助孩子健康發展   各界好評     謝哲青 /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葉丙成 / 台大教授、PaGamO創辦人   蔡宇哲 /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黃榮村 / 考試院長   黃瑽寧 /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張淑玲 /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負責人   張輝誠 / 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楊斯棓 / 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周育如 / 清華大學幼教系特聘教授   洪裕宏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榮譽教授   何翩翩 /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朱家安 / 哲學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透過腦科學的研究,人類真的可以,更了解自己嗎?腦科學研究已知已經拓展至認知行為神經科學領域,甚至涉入社會、心理與文化研究的範疇。透過伯讓的文字,除了讓我們更深入淺出於腦科學對「發展」與「認知」的新發現,也進一步領悟王爾德說過的:「對我而言,生命的任何理論,都無法與生命本身相比擬。」 —— ——謝哲青 /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不少人對教養書的看法多是:「要教我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這種應用類型的書固然好,但其實我也很愛看科普書。謝伯讓老師的文筆洗鍊,將與發展相關的腦科學娓娓道來,就像看一本故事書一樣吸引人。 —— ——蔡宇哲 /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優惠價:315 /  450

  • 父母不動氣,孩子能聽懂的輕鬆應答法:立即可用!常見教養情境x話語範例,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心累

    父母不動氣,孩子能聽懂的輕鬆應答法:立即可用!常見教養情境x話語範例,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心累

    作者:大場美鈴

    這樣開口,不用動氣就能讓孩子聽懂 日本人氣輕鬆媽媽的「好好說」錦囊 166個常見情境x話語範例,建立愛與自信 從幼兒教養到青春期對話都適用   ~爸爸、媽媽、老師好評不斷~ 網路超過14萬轉發的「改變說話方式表」實踐手冊 曾登上亞馬遜書店兒童心理類第1名、育兒類第10名的教養指南     教養讓你感到焦慮、常常不小心生氣、罵完孩子又感到後悔嗎?   養兒育女的你辛苦了!日本知名的「輕鬆媽媽」大場美鈴,   她在帶養三個具有發展障礙與灰色地帶孩子的過程中,   經過無數次嘗試,將好用的對話技巧整理成一份「改變說話方式表」,   並在網路上獲得超過14萬轉發的熱烈迴響,成為熱門話題!   本書將「改變說話方式表」擴充成書,並集結教養最常見的疑難雜症,   收錄生活中常見的育兒情景下,可立即使用的166個應答法,   希望幫助父母從「老是處於憤怒狀態」,慢慢到「心情愈來愈放鬆」,   讓親子溝通愈來愈順暢,不用勉強就能自然持續做下去!     讓輕鬆媽媽陪你走教養路──   陪伴父母 ☑自我照顧 ☑降火氣 ☑少自責 ☑多放鬆   培養孩子 ☑好習慣 ☑安全感 ☑自信心 ☑耐挫力 ☑社交力     換個方式說,育兒更輕鬆──   【跟孩子對話】   「作業到底要寫多久!」→「寫到這裡我們就來吃點心~」   「不可以OO!」→「我們來做〇〇吧!」   「看看場合!」→「現在大家都在OO喔!」   「其他○年級的小朋友都會了喔!」→「你比去年進步好多呢!」   「這沒有必要那麼生氣啦!」→「你有多生氣呢?」      【跟自己對話】   「我是個糟糕的家長」→「我是個努力過頭的家長」   「我是父母,應該更努力才行」→「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很努力」   「連這種事都做不到⋯⋯真是失敗的父母」→「但是,這個部分你做到了」     推薦給──   ①所有希望改善親子溝通、與孩子建立溫暖連結的父母。   ②覺得孩子「聽不懂自己說話」的家長,想尋求更順暢的親子溝通模式。   ③容易「太認真」而焦慮,以及身陷「發怒→自責」循環的父母。   ④家有發展障礙(如自閉症類群障礙、學習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灰色地帶孩子的家長。   ⑤沒有時間或不想讀太多理論的家長,想參考著重生活實踐的版本。   本書特色     ①97個步驟,大致依照孩子身心發展順序安排,從學齡前到青春期,以及發展障礙的孩子都適用。   ②166則生活實用對話,日常事例豐富,收錄各種常見的親子教養場景。   ③編排輕鬆活潑,每個單元1-2頁,輔以插畫、表格與圖解,容易閱讀與實踐。   ④同理父母辛苦,在本書的前章與末章,給予照顧者心情上的準備與打氣。   ⑤內容多元豐富,在每篇「話語x情境」結束後,彈性安排專欄與QA,分享教養心法、親師溝通等常見疑難雜症。   溫暖推薦(以上依首字筆劃排序)     夏嘉璐(主播、主持人、podcaster)|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德州媽媽沒有崩潰|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駱郁芬(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讀者好評     「這本書是在『育兒令人焦躁』和『容易不小心生氣』的前提下,所編寫的內容,讀了令我茅塞頓開。」     「這本書結合了具體情況和對話範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使用。」     「辛苦育兒的父母往往會感到焦慮,甚至在對孩子發火後,又感到後悔或失去自信。對於這樣的我而言,這本書讓我心情變得非常輕鬆。」     「當我跟二女兒(處於發展障礙灰色地帶的初中生)說話時,我經常感到困惑。但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身為家長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不知所措時,不妨速讀一下這本書,它能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     「這本書很棒,帶給家長心理上的支持。」     (來源:Amazon)

    優惠價:315 /  450

  • 我與情緒小怪物:聊一聊那些焦慮、恐懼、失落,找回安定內在

    我與情緒小怪物:聊一聊那些焦慮、恐懼、失落,找回安定內在

    作者:羅貝塔·古扎迪

    ── 按讚千萬次認證的療癒暖心圖文 ── 在充滿不確定性、失落、不安的世代裡, 我們可以擁抱內心的情緒小怪物,認識另一個可愛的自己 悲傷、孤獨、懷疑、焦慮、恐懼⋯⋯ 一直存在於我們內心陰暗面的情緒小怪物, 當你對他坦然,你會發現, 真實的自己遠比自己想像中的可愛, 也遠比想像中強大   〈真正屬於我們的事物〉   情緒小怪物:「我們在看什麼?」   小女孩:「那些已經離開的事物……」   情緒小怪物:「那些事物為什麼離開?我們做錯了什麼嗎?」   小女孩:「一定有,人總會做錯一些事情……」   情緒小怪物:「但你也不用太傷心,那些離開的事物,並不真正屬於我們。」   小女孩:「你怎麼知道?」   情緒小怪物:「因為真正屬於我們事物,即使我們犯錯了,也會留在我們身邊。」   我們從過往經歷中獲得的經驗和思考,決定了我們的改變和成長;在不理解的事情中,在無盡的失望中,在陷入深淵、幾乎停滯不前的掙扎狀態中,發現生命中的珍寶。   〈刺〉     情緒小怪物:「怎麼了?你身上有好多傷痕。」   小女孩:「我知道我很愚蠢,小怪物。我知道那裡到處都是刺,但我就是控制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去……我為什麼會這樣?」   情緒小怪物:「你並不愚蠢,只是那裡的香氣太迷人了……」「我知道。因為你被那種香氣吸引,所以才會一直冒著受傷的風險回去……」   小女孩:「沒錯……可是我該怎麼辦?」   情緒小怪物:「學會分辨花朵和刺。你必須知道,只有花朵才會散發香氣,而刺不會。」     作者體認到愛有成千上萬種形式,但永遠不會消耗殆盡。只是,我們常把情感的依賴誤認為愛情,只停留於追求淺層的滿足感。因此她一直堅信:「愛,絕不會消失!」     ──我努力了,結果不如預想,想走出來,卻陷在挫折中無法離開……   ──我曾有過美好的感情,對那份失去的情感念念不捨,我還能得到幸福嗎?   ──每當想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就感到自己的人生卡住了,不知該何去何從?   本書推薦給────   ●    想要擺脫自我懷疑與批評的你   ●    試圖學習與不確定性共存的你   ●    所有想收穫美好親密關係的人   本書作者為義大利知名的網紅、心理師、插畫家,   作者將自身面對的焦慮、痛苦,以自我對話並逐漸自癒的過程,   以插畫搭配文字的漫畫方式呈現給讀者。   從如何梳理內心混亂的根源,到傾聽各種各樣的情緒,   最終學會聽從自己的內心,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故事中的小女孩,代表著在生活中陷入各種心理內耗的我們,   而情緒小怪物,則是代表不完美的另一部分自我,   潛藏在被我們厭惡、想捨棄、不願面對的內心陰暗面。         情緒小怪物還想告訴你────   ●    現在我們雖然是在往下走,但實際上也是在前進。   ●    幸福並不能「獲得」,只能歡迎它來到你身邊。   ●    一直受傷的你,要學會分辨花朵和刺。你必須知道,只有花朵才會散發香氣,而刺不會。   ●    沒有任何情緒本身是負面的,如果我們學會傾聽,就會發現其中蘊藏寶貴的啟示。   ●    你大吼:「別打擾我!」其實你想說的是:「讓我回到黑暗獨自待著吧!」   ●    等待本身並沒有錯,但我們往往將等待當做不認真生活的藉口。 各界好評       蘇絢慧  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駱郁芬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陳品皓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裡師、暢銷作家   陳雪如  諮商心理師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這本書結合圖文,並用很像小說的寫法構成作者的人生故事及領悟,加上作者本人是心理專業,使得本書充滿省思與哲理,非常適合生活有歷練的人閱讀,一定能從中獲得啟發!────陳雪如 / 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優惠價:315 /  450

  • AI如何重塑教育:ChatGPT來了!讓孩子活出熱情,啟動真探究的內在學習

    AI如何重塑教育:ChatGPT來了!讓孩子活出熱情,啟動真探究的內在學習

    作者:陳雅慧、賓靜蓀、溫怡玲、親子天下

    ChatGPT來了!當全腦開發在AI身上真實體現, 老師、父母、家庭、學校還能教給孩子什麼?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輸入一句話就能寫出A級作文,   第四代ChatGPT考大學還能考贏九成的考生,   ChatGPT左腦寫程式的同時,右腦同步創作小說,興之所至再來作幅畫,   全腦運用對AI來說毫不費力!   AI的影響全面普及,很真實的取代愈來愈多現存的工作,   哪些工作不會被AI取代?哪些能力才是未來需要的能力?   老師、父母、家庭、學校還能教給孩子什麼,   才能不被AI取代、做好準備,迎接這個AI新時代?   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   點出AI時代所需能力、未來教與學的方針,   為親師的教育與教養清晰引路──   ▎要學什麼?才不會被AI取代    ᐅᐅ 預測未來需要的競爭力   ‧未來人才是具備多元能力的π型人。──簡立峰(台灣Google前董事總經理)   ‧海盜的冒險精神,是探索未知的必備態度。──張嘉淵(廣達技術長暨副總經理)   ‧邏輯思考與整理解讀資訊是運用AI基本能力。──陳佩君(微軟台灣人工智慧研發中心技術長)   ‧能將現象轉化為資料科學能處理的數據,是未來人才關鍵能力。──陳宜秀(前HTC西雅圖設計中心研究總監)   ‧讓孩子了解如何拆解問題,判斷答案是真是假。──謝宗震(全球十大最佳AI新創公司Chimes AI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能夠用得好,關鍵在於先問對問題。──溫怡玲(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要教什麼?幫助孩子走進新時代  ᐅᐅ探索AI時代需要的教育   ‧在創作和科技工具間取得平衡,與AI共創形成新的能力。──小黑老師(新北市海山國小教師)   ‧人類的創意無法取代,如何引動是未來教學挑戰。──蔡淇華(台中市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   ‧讓孩子從真實世界學習,呵護學習動機。──胡筱薇(東吳巨資研究所教授)   ▎如何引導?引動生命內在熱情  ᐅᐅ找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AI會為孩子的未來省下大把時間,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最大的危險。──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學AI之前,先讓孩子活成真正的人。──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   ‧成為升級版的老師與父母,用愛與創意澆灌孩子的生命。──呂冠緯(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   ▎如何學習?發現教育解方   ᐅᐅ用專題式學習迎接AI   ‧PBL被公認是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所需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張淑玲(台北市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   ‧PBL將學習與真實情境結合,正好呼應一○八課綱強調的素養。──李吉仁(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專題式學習可以培養「製造問題」的人才,激發內在動機,體會「興趣真的能當飯吃」。──陳雅慧(親子天下總編輯)   ─本書推薦給─   ‧所有AI世代的家長與老師。   ‧從幼兒到大學的教育工作者。   ‧對教育趨勢有興趣的一般民眾。 本書特色   1. 探索AI時代所需的能力:面對AI的衝擊與影響,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點出未來人才樣貌、教與學的方針。   2. 以PBL做為教育新解方:從基礎PBL概念到5所先鋒學校實踐案例 ,詳細介紹為什麼從學習者出發,面對真實情境跨領域的「專題式學習」是教育良策。   3. 特別收錄!AI常見QA:AI是什麼?孩子該何時開始學AI?本書整理常見疑難,用最淺白的介紹,為你回答那些有些疑惑,但不好意思問的問題。

    優惠價:294 /  420

  • 對話中讓孩子感受愛:連結孩子內心渴望,做個有溫度的父母

    對話中讓孩子感受愛:連結孩子內心渴望,做個有溫度的父母

    作者:澤爸(魏瑋志)

    在每個教養當下,讓孩子確切感受到父母的愛 當父母漸漸放手,孩子慢慢獨立 讓這份溫暖連成長久而堅實的情感線   ★十五萬粉絲長期追蹤與信賴、最懂爸媽心的超人氣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以大量實例示範,在親子的溝通挑戰中,發現孩子的困境、回應孩子內心渴望,   讓溫暖代替恐懼,建立親子間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但我們的關係不好,現在還有機會修補嗎?」   「孩子日漸成長,親子間卻無話可說。想與孩子拉近距離,卻不知如何開口和行動?」   「衝動之下罵了孩子,想跟孩子道歉,該怎麼說會比較好?」   「我是為孩子好,為什麼他卻不領情?」   「明明是孩子讓爸媽有了情緒,但為什麼要改變的卻是大人?」   ……   為什麼對孩子滿懷關愛,親子關係卻漸行漸遠?   爸媽的心情,澤爸都懂!這條親職天堂路,澤爸都走過!   曾在上千場親職講座中,聆聽無數家庭在教養路上的掙扎與挫敗,   也曾經歷過對孩子暴怒後的自責,   他以多年且豐富的實例與經驗,爬梳親子關係溝通的阻礙,   示範如何建立親子情感正連結──   「如果先前的溝通無效,還有其他更適合我們的溝通方式嗎?」   「依照我對孩子的認識,我能怎麼跟他說,他才會比較願意聽得進去?」   「我要如何跟孩子表達,他才會感受到我對他的愛,而不是只有生氣與嘮叨呢?」   用愛的表達,減少教養中的傷害與自責,   從吼爸吼媽修煉成溫暖爸媽,   成為孩子學習情緒的榜樣,也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10年後放手讓孩子獨立,仍然有強大堅韌的愛為基礎,   讓親子關係長久保鮮! 本書特色   ◆以點、線、面,重新思考家庭藍圖   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點),透過互動,形成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線),把這些線串聯在一起,就是「家」(面)。澤爸提醒,一個互動良好、關係平衡的家庭,來自每個家庭成員皆清楚自己的個人界線和責任歸屬,並尊重彼此的觀點和情緒。   ◆示範愛的語言和行為,連結家庭成員   想要擁有緊密的親子關係,靠的是愛的實際體驗——即從行為與表達,連結到對方內心的需求與渴望。澤爸把五種愛的語言細分為「三探索、三表達」,藉著傾聽、同理、了解等方法,加上大量角色扮演和對話示範,探索親子間的深層渴望,傳達在乎、接納和信任;同時在教養的當下,讓孩子感受到「爸媽是愛他的」。   ◆找回自己的生活主軸,享受當爸媽的旅程   孩子日漸長大成人,邁向獨立,爸媽需要做的是越來越少的管教,以及越來越多的信任和放手。把重心放在自我實現和與伴侶的相處上,重新校準與孩子相處的模式:以欣賞和好奇取代情緒勒索和批評,讓孩子感受被關愛和支持。只要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是緊密的,孩子的心中永遠會有一塊專屬於爸媽的位置。 專家好評力薦   OT 莉莉|職能治療師   李崇建|薩提爾推手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親子作家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夏嘉璐|主播、主持人、podcaster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 策略長/臨床心理師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者兼總編輯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以下依首字筆劃排序)   這是一本給青少年家長的好書,整本書讀來,如同澤爸本人在面前說話一樣,不疾不徐、充滿尊重與分享。   書中有一個章節,我覺得讀來特別合適給「剛要開始改變的家長」,很多爸媽大概到了孩子青春期,才發現孩子的樣貌好像不一樣了,才開始重新學習與孩子溝通,而在改變過程當中,爸媽自己也容易感覺到不確定,又受孩子回饋的影響,實在很困難。而澤爸在這個部分,溫柔又真實地示範了怎麼樣與孩子溝通這個「爸媽的改變」,實在相當受用!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爸媽總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也有好幾個層次的蛻變,但我們有澤爸陪伴著爸媽們一起走這條不好走的父母之路,真的是太棒了!──OT莉莉|職能治療師   一句話可以帶來滋養,也可以引發爆炸性破壞。   幸運的是,父母親永遠擁有一張孩子心中VIP的金卡:即使你傷害了他,他還是很愛你。只是傷若累積多了,關係也可能難以挽回。   假如我們很少獲得滋養的經驗,想要長出正向對話的能力,就需要透過刻意的練習。而澤爸就是學習正向對話最好的楷模,有好幾次與他互動,我都感覺到一道溫暖而堅定的靈魂。   倘若你正在關係中受困、或者希望提升關係品質,邀請您一起來閱讀這本書,   讓你在困住的親密關係中,再次看見希望的光芒。──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澤爸是我看過最懂親子溝通的人之一了!他擁有高EQ,配合一貫溫暖的語調,難怪與孩子們的感情極佳。這本書最精彩之處,在於如何「表達」,如何把關愛、認同、在乎、允許、尊重等說出口,掌握這些,你也能與孩子連結得更好!──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一向溫暖又帥氣的澤爸,在親子關係的互動中,總是透過親身實踐的觀察與體悟,帶給我們許多學習和療癒。此次,在澤爸最新的溫情大作中,你會發現我們不僅和孩子在愛中交流,同時也在和自己進行深度的對話,並在內心的交流當中,形成彼此生命的連結。我很喜歡澤爸在書中所引述的:「孩子喜歡去好玩的地方,但只會留在有愛的地方」。而本書,將會陪伴我們一起找到關係中的愛。──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 策略長/臨床心理師

    優惠價:294 /  420

  •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直擊50+教育現場實況,給第一線親師的防制霸凌實踐指南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直擊50+教育現場實況,給第一線親師的防制霸凌實踐指南

    作者:陳利銘、薛秀宜

    第一本校園霸凌防制輕百科 深入台灣校園、具系統性、具體解方的實踐指南 超過50個校園案例故事, 引領親師從事件開始,拆解霸凌難題, 一同守護友善校園,陪伴孩子突破人際社交困境, 掌握終結霸凌該懂的事!   你知道嗎……   亞洲地區每10個學生,就有3人曾遭校園霸凌,而台灣校園霸凌通報件數,已連3年破千件,並在2022年創下新高。如今,為了不再看到有孩子受到創傷,我們能做些什麼?   本書來自校園霸凌防制研究先驅——陳利銘、薛秀宜,歷經十多年的校園霸凌研究,內含最新現行規範,與時俱進,彙整從校園霸凌的防制知識及相關實證資料,至校園霸凌的辨識,以及針對教師如何覺察、澄清、辨識校園霸凌等,並特別收錄「教師霸凌」相關議題。   ★其實除了身體受傷,只要是有心理、財產傷害,影響到學習、人際關係都算是霸凌!   ★跟同學說不要和某同學在一起玩,原來也可能判定霸凌!   ★在網路上發文辱罵同學,原來一次都不行!   ★霸凌者被霸凌的孩子動手或動口反擊,一樣是霸凌!   ★開玩笑、惡搞、捉弄、玩過頭…有可能都是霸凌!   ★不是主要攻擊者才有霸凌行為,旁邊喊燒的隨從者、吆喝者,其實也都有霸凌事實! 本書特色   ◎透過50個以上台灣校園真實故事,以具體案例細節,讓讀者更容易了解抽象的定義,以及霸凌者、受凌者的心理反應。   ◎本書提供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管理者所需的實用判準與建議,為實現友善校園環境提供實際的指引。   ◎特別收錄敏感卻又真實存在的教師霸凌,為市面上少見的論述,可提升教師及家長對教師霸凌的認識。 各界好評   大坦誠    圖文作家   方靜慧    高雄市大仁國中校長   林志政    台南市億載國小校長   羊羊老師 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創辦人   王佳琪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何曉琪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曾雅瑛    彰化縣芳苑鄉後寮國小校長   張   萍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校安中心主任   張淑玲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負責人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季康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暨研究學部主任   陳慧芳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陳學志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陳雪如    作家、諮商心理師   顏正芳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顏安秀    作家、家庭素養教育推動者     游麗蓉    台中市北區中華國小校長   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蘇明進    國小教師、親職作家   鄭若瑟    善意溝通修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顧問醫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本書作者長期投入校園霸凌相關研究,除了參考國外文獻外,更匯集來自教育現場第一手的觀察資料,進而撰寫成書。除了釐清觀念外,還告訴你防制校園霸凌,怎麼做比較有效,怎麼做有害無益,值得關心此議題的教育人員和家長深入研讀。------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校園霸凌不只存在於戲劇,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由衷推薦這本書給關心下一代的所有人閱讀,希望讓校園霸凌對孩子的傷害,不再是戲劇裡成年主角綿長的仇恨。------顏正芳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處罰是著重過去,教育更重視未來」霸凌不能以法律觀點,而是需要以教育的觀點來看待。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教師、家長以及教育行政人員相當有用的參考書。------鄭若瑟    善意溝通修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顧問醫師   書中提供了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管理者所需的實用判準與建議,為實現友善校園環境提供了實際的指引。這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指南,更是一份對友善與尊重的承諾,無論您是關心孩子成長,還是關注校園環境的關愛者,這本書將成為您不可或缺的指南和良伴。------王佳琪 /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這本由校園霸凌防制研究先驅陳利銘、薛秀宜老師撰寫的最新著作,直擊了近五十起教育現場的實況,帶我們一同認識霸凌的定義、理解霸凌的心態。書中也提供了有效的防制與輔導策略,相信閱讀過此書的你我,將更有能力創造美好的校園環境給我們的孩子。-----羊羊老師 / 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創辦人   這本書很誠懇的檢視教育現場對於處理及預防霸凌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包括教師不願意通報、處理能力闕如、預防效果不彰等,並建議多聆聽及同理雙方,也就是成為「創傷知情學校」,越過行為表象,理解學生的困境,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此外,本書也直視教師霸凌議題,點出某些教師其實已經做出傷害學生的行為卻缺乏自覺,或是沒能防微杜漸導致事態惡化,都須發展正向管教的能力,避免以威權心態管教學生,才能雙贏。------張萍 /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校安中心主任   透過這本書,我們對於霸凌的界定、霸凌的行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洞悉霸凌者的心態,從中給予同理與提前防制,以及對於被霸凌者給予更適切的輔導及協助,相當值得一讀!------蘇明進 / 國小教師、親職作家

    優惠價:315 /  450

  • 聽孩子說,比說給孩子聽重要【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增訂版】

    聽孩子說,比說給孩子聽重要【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增訂版】

    作者:黃登漢

    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教起,並記住身教永遠是最有效的教養 ‧大人願為孩子改變,並開始改變,才有機會改變 ‧不要關起門教。互相協助觀摩,孩子視野更廣闊 ‧要孩子比自己棒,就不要設框架,那會限制發展 ‧別把孩子生活填滿。預留空白才可以思考與調整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孩子喜歡聽,自然會接受 ‧不要怕孩子犯錯,因為人會在錯誤中長大與進步 \別讓親子間的距離,變成最遙遠的距離!/ 親子教養的重點在於相處。沒有壓力的相處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因為跟孩子接近了,就能夠了解。因為能夠了解,就容易溝通。 因為願意花時間溝通,就不會心急。心不急就不會生氣,就沒有衝突。 親職教養專家這樣教 【TOUCH眾多家長內心深處的親子相處祕訣】 ‧聽孩子說比說給孩子聽重要,即時教導比事後嘮叨有效 ‧不要急著罵。讓孩子學冷靜,學為自己的行為說理辯護 ‧營造歡樂的學習氣氛與場合,並試著透過遊戲來教孩子 ‧框架下難有大成就。要孩子比自己棒,就該讓他自由飛 ‧培養孩子認輸的挫折容忍力。反省檢討,才是成功本錢 ‧不想養出媽寶和靠爸族,就要建立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 ‧給的少就學的多。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學習克服解決 ‧旅行增廣見聞。帶孩子用腳用眼去認識生長居住的地方 ‧孩子有感受有想法,尊重的對待才能激發他的成長力量 【有感而發‧增訂收錄】 1.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種愛 2.沒有兒女緣,人生最大的遺憾?! 3.你是孩子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優惠價:300 /  380

  • 最高教養術,媽咪老師的原子計畫

    最高教養術,媽咪老師的原子計畫

    作者:媽咪老師Cindy

    解放媽咪,治標也治本, 活用正向教養的全方面生活管理。 當個新世代媽媽, 在育兒路上跟孩子一起成長。 育兒路上不踩雷,讓七年級媽媽笑顏燦爛的時間管理學。第一本教媽媽如何成功做自己,也幫助孩子成功的實用書籍。 活用時間管理學,輕鬆導正讓爸媽崩潰的孩子行為,豬室友也變神隊友。 有孩子後,人生就像全新的劇本,透過學習人人都能改寫孩子和自己的人生,讓媽咪不再是只是個媽咪。 【各大名師熱誠推薦】 花芸曦 台灣跨界知識社群交流協會理事長 馬哈老師 親子理財專家 張忘形 溝通表達陪訓師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優惠價:380 /  380

  • 孩子的叛逆,都是想求助

    孩子的叛逆,都是想求助

    作者:黃之盈

    ── 教養暢銷書《恆溫教養》作者黃之盈心理師‧最新著作── 最貼近家庭與校園現場的青春解答 手機黏著 ‧人際糾結 ‧情緒激動 ‧愛理不理 你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嗎? /你我正處在一個孩子身心失調,爸媽疲於管教的「育兒vs鬱兒」時代/ 校園與輔導經驗豐富的黃之盈心理師,看見了這一代爸媽的煩惱: 想靠近孩子又怕誤踩地雷;想聊天,爸媽開口閉口卻只會聊功課成績;不想複製上一代的打罵教育,憤怒時又忍不住教訓孩子;孩子的青春期遇上爸媽的工作上升期、生理更年期,家庭工作兩頭燒,勞心勞力又不討好……這些問題怎麼辦? /一本所有家長都該入手的「青春期使用說明書」/ 先看懂孩子發出的訊號,爸媽才能穩定應對! ●一上高年級,孩子動不動就頂嘴、愛理不理又玻璃心,他的叛逆背後其實有話要說? ●網路與現實交錯的人際糾結,為什麼孩子寧願發IG限動也不跟你互動? ●「多巴胺赤字」如何造成孩子對3C依賴的上癮行為? ●網路如虎口,數位時代孩子怎麼避開釣魚詐騙、性別暴力的危險? 理解孩子之前,請先別放棄! 面對數位時代裡的「鬱兒」風浪,不擔心,本書將陪你穿越青春期的身心風暴與社群焦慮,看見: ○1青春期的大腦發生什麼事 ○2慾望的推手「多巴胺」為何會影響孩子成為負責的大人或放任的巨嬰 ○33C的控管有多重要?怎麼控管? ○4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到父母自己的童年陰影 ○5引導青少年一起面對戀愛、挫折、失落、數位陷阱等教養問題 提早知道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色,行為模式,就能理解孩子錯縱複雜的身心困境,接住孩子發出的求助訊號。 與孩子建立互信互愛的緊密關係,陪伴孩子渡過這段正在轉大人的變型時期,更陪伴爸媽渡過這段青黃不接的親職狀態。

    優惠價:273 /  300

  •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

    成為好父母的一百種魔法學:如何在世界的繁忙中,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

    作者:周雲煒

    太溺愛怕養出媽寶爸寶、太放任怕孩子誤入歧途…… 當父母簡直左右為難! 一百種深入生活、實用易懂的親子教育「魔法學」, 全新又全面的育兒概念,父母也可以有亦師亦友的身分轉變? 與孩子建立更深的連繫,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 ▎100種「魔法學」應用實踐!   本書的主旨是一百種所謂的「魔法學」,每一種都是作者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魔法學涵蓋了從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到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和挑戰的各種主題。每一種魔法學都附有深入的理論分析和生動的實踐案例,讓父母可以立即在自己的育兒實踐中應用。 ▎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作者在書中強調,父母不僅是孩子的教導者,更是孩子的引導者和夥伴。他們的責任不僅是教導孩子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發現自我、建立信心,並獨立地面對生活的挑戰。為此,本書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策略和工具,幫助父母更好地培養和引導孩子。 ▎獨特的教育視角和理念   本書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和理解孩子,並且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之路。在這個理念指導下,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來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和期待來限制孩子。只有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父母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幫助孩子發掘內在的潛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道路。 ▎打造快樂的成長旅程   本書探討的精神與理念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更是關於如何引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力量,並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本書強調的不是規定一條固定的路徑讓孩子走,而是打造一個環境讓孩子能夠自由探索,自我成長。 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們更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用耐心和愛心去引導他們。我們要成為他們的夥伴,而不僅僅是他們的養育者。這就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魔法學」,而這一百種魔法學都是基於一個共同的理念:愛、理解和尊重。 【本書特色】: 本書是獻給所有父母以及準父母的一本書,作者以獨特而深入的方式探討了育兒的藝術,為父母提供了實用且具有啟發性的建議和策略,幫助父母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屬於孩子的成長路徑。期待能提供一種新的育兒理念,讓父母可以輕鬆愉快地陪伴孩子成長,讓親子關係與家庭教育不再是令人擔憂苦惱的課題!

    優惠價:245 /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