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唐之子,一代帝國的綻放與凋零:前期英明神武,晚年卻成為老糊塗!從開元之治到安史之亂,玄宗究竟走錯了哪一步?

    盛唐之子,一代帝國的綻放與凋零:前期英明神武,晚年卻成為老糊塗!從開元之治到安史之亂,玄宗究竟走錯了哪一步?

    作者:閻守誠,吳宗國

    他是李隆基,一個史書評價功過相抵的君王 五歲時武則天登基,李唐宗室苟延殘喘、人人自危, 生母被指控「詛咒」而遭賜死,童年過得極其壓抑; 先後經歷韋后和安樂公主弄權,發動政變除去太平公主; 成為皇帝後勵精圖治,改革積弊已久的政務難題, 大唐再一次被推向繁華巔峰——最後卻也重重跌落! 本書將帶領讀者踏入睿宗至玄宗朝的大唐帝國, 探討這位盛唐之子如何從賢明走向墮落,最終親手葬送一切! ▎比寵妃還要更受信賴?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在開元末,高力士曾向玄宗表白說:「臣生於夷狄之國,長自升平之代,一承恩渥,三十餘年。嘗願粉骨碎身以裨玄化,謁誠盡節,上答皇慈。」   高力士年長玄宗一歲,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玄宗左右,說話、辦事完全以玄宗的利益、意志為準則,忠貞不貳。他不居功自傲,態度謙和,處事謹慎公平,善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和傳達玄宗的旨意,處於顯要地位,並不專權獨斷,既受皇帝的信任,也不為朝臣反感。   玄宗去世時,力士「北望號慟,嘔血而卒」,表現了對玄宗的深厚感情。明代進步思想家李贄在論及高力士時,寫道:「(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廢王立武」戲碼再次上演?動盪不安的前朝後宮!   武惠妃是武則天從父兄子恆安王武攸止的女兒,攸止去世後,隨例入宮。玄宗非常寵愛這個小表妹,他們一共生了四子三女,其中壽王瑁是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玄宗對他更是「鍾愛非諸子所比」。   開元十年八月,玄宗曾和他的親信、祕書監姜皎商量以沒有子嗣為理由,廢掉王皇后。姜皎嘴巴不牢,將此事洩露出去。王皇后的妹夫嗣濮王嶠知道後,上奏玄宗,玄宗大怒,命中書門下進行審查。後下制指責姜皎,「假說休咎,妄談宮掖」,矢口否認談及廢皇后的事,把罪過全加在姜皎身上,並令決杖後,配流欽州。   姜皎雖然受到處分,玄宗想廢掉皇后的消息畢竟還是透露出去了,王皇后感到惶恐不安。哥哥王守一認為妹妹如果有了兒子,就可以轉危為安。他請和尚明悟「為后祭南北斗,剖霹靂木,書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此事被人告發,玄宗親自追究,確有其事。於是下詔廢王皇后。 ▎玄宗甘願戴大綠帽?楊貴妃幫「乾兒子」安祿山洗澡!   天寶十載正月二十日是安祿山的生日,玄宗和楊貴妃賜給他大量金銀器、衣服和其他器物。後三日,召祿山入宮,楊貴妃按照民間嬰兒生後三日替嬰兒洗身的習俗,與祿山作三日洗兒,洗後用錦繡的襁褓把祿山包裹起來,由宮人用彩輿抬著。自後,祿山可以自由出入宮禁,有時並與楊貴妃對食。   司馬光《資治通鑑》評價二人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那麼楊貴妃和安祿山到底有無曖昧之事?   身為一個寵妃,楊貴妃其實從來不過問政事,唯有安祿山,玄宗叫她把安祿山收為養子,讓她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玄宗對安祿山,是按照安祿山的少數民族習俗來加以籠絡的,即收為養子,厚加賞賜。貴妃在其中也以母妃身分出色地完成了玄宗交給她的任務。 〔本書特色〕 開元、天寶歷來被視為中國古代的黃金時期,站在權力頂端的李隆基,幼年在武則天統治的陰影下出生成長,成年後透過政變成功上位,並創造了開元盛世。這樣一個有智慧和謀略的皇帝,卻在晚年時懈怠朝政,濫用奸佞權臣,終至安史之亂爆發,國運從此一蹶不振。本書將從各個面向評述玄宗政績,看看這位「盛唐之子」的傳奇一生!

    優惠價:263 /  375

  • 傳播學哪有這麼大眾!知識鴻溝理論×沉默螺旋×媒介依賴×受眾分析×5W模式,十六位傳播學大師來「放送」!

    傳播學哪有這麼大眾!知識鴻溝理論×沉默螺旋×媒介依賴×受眾分析×5W模式,十六位傳播學大師來「放送」!

    作者:梁萍

    手機成癮問題無解?專家:必然趨勢,而且會越來越依賴! 打仗不只靠武力,還靠輿論攻擊……一戰、二戰、唇槍舌戰! 演算法推薦給你的資訊是量身訂做還是統一發送? 媒體識讀能力、大眾傳媒責任、個體之於輿論、文化與表徵…… 最權威的傳播學大師來「解碼」! 【沉默的螺旋理論】:少數服從多數?打不過就加入! 「少數服從多數」是投票表決時常被提及的原則,也正是民主精神的體現, 一般來說,少數意見與多數意見應該是持相反立場的兩方, 但「沉默的螺旋」理論告訴我們:少數不只會服從多數,還會加入多數! 身為社會性動物,人們總是在環境中尋求支持與認同歸屬,避免被孤立, 所以當認為人們發現自己的觀點屬於少數意見,大多數會屈服於周遭的壓力, 將想法吞進肚子裡,選擇保持沉默或是乾脆改變心意去附和多數、成為多數意見的一員, 名副其實的打不過就加入! 【媒介依賴】:你有多網路成癮、手機成癮? 過度依賴手機已經幾乎是現代人都有的問題,路上、捷運上都人手一機, 只要一天沒帶手機出門就渾身不對勁、沒有安全感、很多事都沒辦法做,手機已經成為你我與外界連結的媒介, 而當人們透過媒介去理解社會時,媒介同時也在塑造著我們的精神及期望, 個體接觸並依賴媒介去獲取資訊時,就是一個「上癮」的過程, 而受資訊碎片化程度的必然趨勢影響下,人類對媒介工具的依賴只會越來越深! 【意見領袖】:不是所有網紅都能當KOL! 所謂的KOL(key opinion leader)是由「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一詞衍生而來, 而所謂「意見領袖」會先將大眾媒體的資訊分析篩選後,再詮釋給受眾, 而受眾的想法也多少會受意見領袖的影響,甚至產生小範圍的輿論, 現在傳播媒體中擔任意見領袖的角色有別於以往,可以是網路上論壇的版主、品牌合作的業配網紅等等, 但不是有粉絲、有讀者就能是社群中的KOL! 而是要在該領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是具有相關背景,你所產出的資訊才會對你的視聽者有說服力, 否則電玩直播主打電動很爛、美妝KOL不懂化妝,要別人怎麼信! 【本書特色】: 何謂傳播學?傳播的定義和內容是什麼?本書將16位著名的傳播學家帶進課堂,以深入淺出的問答來講解傳播學相關的學說和論點,包括大眾傳播的媒介與其效應、媒體是否在選舉中影響選民、社群結構分析、大眾和輿論的關係等,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應用,並培養身為視聽者應具備的媒體識讀能力,並在大文化的架構下擁有思辨的能力。

    優惠價:315 /  450

  • 小言論(第三集):欺壓自己人毫不手軟,比外敵更加可恨的「家賊」

    小言論(第三集):欺壓自己人毫不手軟,比外敵更加可恨的「家賊」

    作者:鄒韜奮

    ►軍閥批判人民白拿薪水,而不究自身罔顧國難藉故交兵之責 ►政府橫征暴斂當道「逼款」,農民處境水深火熱如人間煉獄 ►知識分子於海外學成歸來,徒留下一紙文憑而拋卻習得技術 國家面臨存亡之際,思想不純的官兵卻趁火打劫, 保守退讓換來得寸進尺,唯有人民覺醒才能帶來希望—— ▎以強硬手段干涉輿論,不過是政府無能又愛逃避的表現 極權政府為了維護自身地位,犧牲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 對上位者只能歌功頌德,做不好的地方、做錯的決定不准提, 偶爾有「膽大包天」的記者試圖「揭發真相」,則命不久矣…… ►其實新聞紙上的議論,不過是社會心理的一種反映,它的力量就在乎能代表當前大眾的意志和要求。社會何以有如此這般的心理?大眾何以有如此這般的意志和要求?這後面的原因如不尋覓出來,做根本的解決,儘管把全國的言論都變成千篇一律的應聲蟲,「水波不興」的下面必將有狂瀾怒濤奔臨,「清風徐來」的後面必將有暴風疾雨到來! ▎不從根本處解決平權問題,空喊「解放」婦女又有何意義? 作者走入社會底層,觀察到娼妓仍然十分氾濫, 儘管現代人都學習了新思想,個個說要整肅「不良風氣」, 但仍然無法杜絕貧窮女子冒險為娼,難道她們都想賺快錢嗎? 不,是因為沒人給她們謀生的機會,為了吃口飽飯只得如此。 ►自願為娼的女子有如鳳毛麟角,為娼十八九是出於強迫的,也就是非出於自願的,但在表面上卻不得不服服貼貼地表示願意,不得不盡力獻殷勤。我們如肯用分析的眼光仔細觀察社會上一般婦女的生活,便知道她們被壓迫在「舊秩序」之下,經濟不能完全自立,意志不能完全自由……明明不願意而卻不得不,可見這不能歸咎於任何婦女的個人,只得歸咎於她們所不幸投身的社會制度。 ▎外受帝國主義摧殘,內受軍閥官僚土豪劣紳壓迫 大清滅亡,滿州國成立,末代皇帝溥儀大半輩子都為人傀儡, 凡事順從鄭孝胥,鄭秉承駒井德三,後者又聽命於關東軍, 眾人無不感嘆,堂堂「天子」竟淪為了三層奴隸! 其實,大家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殖民,殊不知底層百姓才是真正可憐。 ►就壓迫的力量而論,帝國主義者當然是首屈一指,因為它不但能用飛機大砲直接置殖民地的民眾於死地,同時還能叱吒風雲似的,頤指氣使著殖民地的軍閥官僚們鎮壓殖民地的民眾……第二把交椅當然舍軍閥官僚們莫屬,尤其是對外不抵抗對內最善抵抗的軍閥大人們……第三等座位不得不讓上仰軍閥官僚的鼻息,下吮勞苦大眾的膏血的土豪劣紳等等老爺先生們了。所以在這種殖民地裡最下層的最大多數的民眾,實際上也就做了不折不扣十足道地的三層奴隸。 〔本書特色〕 本書為《小言論》系列最後一集,選編自1933年後《生活》週刊裡的「小言論」,內容圍繞著政治時事、經濟教育、社會現象和民族思想等等,下筆一針見血,文字鏗鏘有力,具體展現出作者的愛國情懷與深刻洞察力。與前兩集多抒發筆者見解不同,本書在討論時事的同時,也多方引用各大報章雜誌的資訊,使讀者接收更完整的消息。

    優惠價:175 /  250

  • 儒家文化的困境

    儒家文化的困境

    作者:蕭功秦

    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最血腥、痛苦的一段歷史, 封閉的古老帝國,被機槍與輪船殘暴地打開。 直到心愛的圓明園被焚毀前,帝國的人們只在乎 ──洋鬼子為什麼不下跪? 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史學權威帶您看見真正的清末危機; 融合史學與心理學,跨領域研究初試啼聲之作! § 華夏至上,天下皆夷!唯我獨尊的文化概念 洋人屢犯之時,清代朝堂之中,自臣下至帝王,無不荒謬地論著上天「可憐」這批不開化的「蠻夷」,故讓他們發明船舶機械,使他們得以遠渡重洋,前來中國薰沐禮樂教化。 「敵艦入港,為求禮樂教化;洋兵進犯,只慕文化薰陶!」絕對的自信產生盲目,舉朝盲人將國家推上滅亡之路。這種不可一世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 順從或反抗?清醒地看國家滅亡還是痛苦地尋找出路? 鐵屋中總有幾個清醒者——那是洋務派,希望改革的李鴻章、恭親王奕訢、郭嵩燾、曾紀澤。可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僅有國家興亡與傳統價值的拉扯,還有從民眾到帝王上下前所未有的一心反洋。區區幾人,卻要扛住江山,縱有能力也無力回天。 但他們必須選擇:是要明白一切,眼睜睜看著國家敗亡;還是痛苦地負重前行,為天下生民尋出路? § 壓抑、扭曲、逃避……「義和」,中國人民全體生病的展現 義和團竟然可以變成正規軍隊?讀過書的大官也滿口天神助陣? 刀槍不入、紅繩拽樓、空中擲火、天神下凡的神話,竟是全中國的集體心理變態產生物!對洋人的積怨已久,對自己的無能憤怒更深,扭曲之下,變成了義和團的神話,連朝廷的士大夫乃至於掌權者慈禧太后都深信不疑,釀就了八國聯軍的悲慘結果。 〔本書特色〕 本書從近代中國正統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認知心理與社會心理三個層次上展開分析,考察中國正統士大夫對異質文化的排斥態度是在什麼背景下形成並強化的,這種態度又如何延續到了近代,在應付西方文化挑戰的方式上產生了哪些嚴重的消極影響。

    優惠價:132 /  375

  • 思想火炬,超越時代的知識人之旅:莎翁×詩歌之父×四屆英國首相×發明大王×光之畫家……與智者同行,一場跨時代的思想盛宴!

    思想火炬,超越時代的知識人之旅:莎翁×詩歌之父×四屆英國首相×發明大王×光之畫家……與智者同行,一場跨時代的思想盛宴!

    作者:[美]阿爾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著 秦搏 譯

    「如果我做的好事甚微,我希望我帶來的傷害更少, 並希望我的歷險只給你們留下有趣而愉快的回憶。」 從文學到藝術,再從科學到政治, 將你帶往歷史的長河中,與各時代的知識巨擘共享思想 ▎維克多.雨果 ──你總聽過《鐘樓怪人》或《悲慘世界》吧? 人類並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也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他能貢獻給他的同胞們的,只是減輕人類苦難的努力; 他能貢獻給上帝的,只是對不斷壯大的自由的不屈忠誠。 他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十九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六十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一生中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其中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威廉.莎士比亞 ──你有看過《哈姆雷特》或《羅密歐與茱麗葉》吧? 這是我自己獨有的憂鬱, 由許多單一的事情混合而成,從許多物體中提取出來, 事實上,我在旅行中得到的各式各樣的觀感, 因為我經常反反覆覆地沉思, 我終於被一種十分滑稽的悲傷所纏繞。 他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同樣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劇作家之一,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他一生共創作了38部劇本,此外還寫了154首十四行詩和幾首長詩,這些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敘述,而且能觸及人類本性中最深層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佳作。一般人認為,莎士比亞的創作高峰期是在1585~1610年這段時間,但是確切的日期我們已經無法知曉。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倫敦的「環球劇場」上演的,1613年劇場被焚毀,現已重建。 ▎威廉.格萊斯頓 ──或許,你曾經聽過「人民的威廉」? 有人說蘆薈數百年才開一次花。 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幾千年才能產生一個像他一樣無與倫比的人? 他曾作為自由黨人四次出任英國首相。格萊斯頓早年也是托利黨人,1840年站在反對黨的立場,反對帕麥斯頓發動侵華戰爭的外交政策。1850年,他同一批主張自由貿易的托利黨人脫黨加入了輝格黨,幾次入閣出任財政大臣,以善於理財聞名。帕麥斯頓死後,他便出任自由黨的領袖。 ▎湯瑪斯.愛迪生 ──你沒碰過「留聲機」也用過「電燈泡」吧? 我們的頭腦無法設想人類在二十世紀會用那些閃電來做些什麼。 他是美國發明家、商人,一位開發出很多重要設備的人,被報紙記者授予「門洛派克的奇才」的稱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工業研究實驗室來生產發明物的發明家。愛迪生被視為當代發明最多產物的人,在他名下計有1093項專利。 本書特色:本書精選了14位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知識巨擘,其中涵蓋了文學、政治、藝術和科學等領域。每一章節都以生動敘述和深入分析,讓大眾親近這些偉人的人生與思想。本書提供了一個跨領域的視角,使讀者得以從多個角度了解這些偉大的知識人如何影響世界。

    優惠價:209 /  299

  • 邏輯的視野:觀念釐清×專家詳析×公式掌握×教學應用,論西方邏輯與東方辯證的差異與發展

    邏輯的視野:觀念釐清×專家詳析×公式掌握×教學應用,論西方邏輯與東方辯證的差異與發展

    作者:王路

    ★研究現代哲學發展必讀之作☆ 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應用,具體怎麼理解證明? 對「形而上學」的各派研究,深刻影響了中國哲學? 論邏輯學科的重要性,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從傳統哲學的「是」到分析哲學的「真」, 將邏輯與哲學做結合,重新定義哲學的核心概念! ▎中國古代文獻有「推理」記載,卻不存在「邏輯學」? ◎絕對論者:中國沒有邏輯 沒有對推理形式及其相關部分作過分析; 沒有把推理建成一個演繹邏輯系統; 沒有從具體推理中總結出其間的蘊涵關係及其規律等。 ◎相對論者:沒有西方那樣的形式邏輯,但是有其他類型的邏輯 墨家邏輯近似於現代西方的「非形式邏輯」; 墨家推論沒有規範和明晰的邏輯形式,也不具有邏輯必然性; 墨家辯學與西方傳統邏輯是目的、對象、內容、性質均不同的兩種思想體系。 ➡在許多人的研究和論述中,邏輯的觀念始終是在發揮作用的。比如,「沒有邏輯」論顯然是依據一種可稱之為邏輯的東西。絕對論者所說的「推理形式」、「演繹邏輯系統」,顯然展現了一種邏輯觀。相對論者所說的「前邏輯狀態」、「非形式邏輯」,顯然也展現了一種邏輯觀。 ➡又比如,相對論者提出邏輯有共同性和特殊性之分。所謂共同性是指邏輯是推理的學問,這樣的推理包括共同的組成、共同的特徵、共同的基本類型和共同的原則,在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下都是如此。 ▎邏輯和哲學之間的連繫,加字哲學與形而上學有何區別? ◎邏輯是哲學的本質or哲學的本質是邏輯 羅素之所以說邏輯是哲學的本質,因為在他看來,真正的哲學問題都可以還原為邏輯問題。我認為哲學的本質是邏輯,我主要是想說明,哲學研究中一些最核心、最重要的問題歸根結柢要借助邏輯的理論和方法,或者說,無論這些問題是不是邏輯問題,至少它們的研究離不開邏輯的理論和方法。 ◎關於先驗和經驗,為什麼中國哲學沒有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只是一個稱謂,它的實質是一種先驗性的研究。所謂加字,是在哲學前面加上一個名字,這個名字通常表示具有對象意義,比如環境哲學、文化哲學。這當然不會是先驗的研究,因為要和環境或文化相結合。 ➡哲學應該解決時代、社會、現實的重大問題。從形而上學出發,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樣的問題都是經驗的,而不是先驗的。但是如果為這樣觀點中的「哲學」加字,這樣的認識就會是有道理的。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分析邏輯的觀念和國內外著名學者對邏輯的看法,詳細闡述「什麼是邏輯」;探討哲學的本質以及哲學的核心問題,合理說明「什麼是哲學」;並在此基礎上掌握邏輯與哲學的關聯,為哲學解釋與邏輯理解提供有力的辯護。另外,本書也透過討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之間的關聯,為邏輯教學正名。

    優惠價:329 /  470

  • 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 2023增修版

    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 2023增修版

    作者:楊若暉(楊双子)

    第一本研究台灣百合文化與其迷群的專書! 2023增修版—— *修訂經典全文 *增加四篇全新附錄 *完整呈現二十年來台灣百合文化發展概況! 推薦序—— 橋本恭子|日本社會事業大學約聘講師 台灣文學/比較文學研究者 洪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作家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 ----- 王佩迪|資深動漫文化研究者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台灣ACG研究學會理事長 金儒農|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簡莉穎|劇作家 誠摯推薦! 【內容介紹】 「百合是什麼?」 「百合迷為什麼會喜歡百合?」 「BL迷大多是女生,那百合迷都是男生嗎?」 「女生喜歡百合會不會很奇怪?」...... 在ACG成為重要產業的同時,BL作品屢屢躍上台灣的書店暢銷排行榜,可以見到不少文章與專著在探討研究ACG文化中的耽美類型文化與迷讀者(腐女),但卻鮮少人專門研究另一個ACG領域——百合與百合迷群。 「百合」,是女女情誼的代稱詞,描述女女情誼的作品也被稱作百合,以前這樣的作品是小眾中的小眾,迷群也都藏身在角落。近年來台灣ACG動漫的同好圈不斷擴大,ACG之下的次文化都有大幅度成長,百合文化也逐漸發展壯大。 如今百合創作和迷群不斷增加,相關研究開始被重視。這本《少女之愛》正是第一本台灣百合迷文化的研究專論,以學術的角度,從入門的名詞解釋到百合迷群文化在台灣的發展,深入探討「百合迷」這群人。 本書舊版即被譽為百合研究必讀,已絕版數年,此次除重新修訂所有文章,並收錄四篇新的附錄,完整串連起台灣近二十年來的百合發展,補足舊版發表後至今的空白。 《少女之愛》是第一本全方位研究台灣百合文化與其迷群的專書,這樣的主題與深度,甚至在ACG文化的起源國日本都還未有,在百合發展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劃世代的里程碑。 【關鍵字】 文化研究、ACG、動漫、百合、GL、Girls' love、次文化、文化傳播、同人 【目錄】 推薦序 衷心期盼台灣百合永世盛放/橋本恭子 推薦序 二子、三重、四翼——關於《少女之愛》的備忘錄/洪凌 推薦序 花季未了,純粹永存/陳國偉 自序 新版代序 我們為何持續訴說關於百合的那些事情?/楊若慈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百合文化的定義與系譜 第三章 百合文化的在台受容 第四章 百合迷群愉悅的來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動漫畫迷群屬性之研究〉網路問卷簡述 附錄二 〈「《百年好合》二○一四年百合Only」參與者性別結構調查〉紙本問卷簡述 附錄三 百合會論壇翻譯同人漫畫數量全名次排行榜 附錄四 台灣百合漫畫出版目錄 附錄五 少女啊,要胸懷百合!——台灣百合同人文化的初步觀察/楊双子 附錄六 百合是趨勢:立足二○二○年的台灣百合文化回顧與遠望/楊双子 附錄七 叛逆的百年物語——「百合」、「S關係」與「女同性戀」/郭如梅 附錄八 「愛情框架」作為一種困境:關於百合創作的幾點思考/楊双子 【序】 〈我們為何持續訴說關於百合的那些事情?〉/楊若慈(楊双子) 本書最為人所知的版本,是二○一五年於獨立作家出版的《少女之愛:台灣動漫畫領域中的百合文化》,時至二○二二年合約到期絕版。比較罕為人知的是,在這之前我們曾經以《少女的庭園:台灣百合文化史》之名自費出版同一本書,二○一四年初於同人誌販售會場上少量販售。倘若加上本書的前身,亦即若暉二○一二年發表的碩士論文《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研究(1992-2011)》,那麼如今二○二三年的蓋亞新版,便是本書的第四個版本。以時間點而言,本書的第一個版本到第四個版本,已經相距十年之久。 那麼時至今日,為什麼我們決定重新出版這部專書? 按本書論述,二○○四年為華文圈透過網路接收日本百合文化的「華文圈百合元年」,迄今百合文化在台受容已經屆滿二十年。二十年的時光,足令「百合」一詞隨著次文化茁壯而外溢,以致這個詞彙不僅停留於ACG界(二次元動漫遊戲小說領域之泛稱),當今華文圈亦有人用於指稱現實世界的女同性戀者與女同性戀關係。 不但如此,百合文化的內涵在本書初稿完成以降不斷擴充與變化,也隨著日本、中國、台灣的文化匯流誕生新興的衍生詞彙。比如百合核心迷群的性別、性傾向之組成比例,隨著文化潛規則的變動而日漸檯面化與明朗化;比如為了進一步區別百合作品之間的內容差異,「輕百合」、「真百合」、「重百合」等詞彙隨之面世;也比如台灣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促成台灣成為亞洲百合文化圈(日本、中國、韓國)裡走在性別議題最前沿的國家,格外突顯台灣本土百合文化的獨有背景。這些都是本書當年未能著手處理的主題,遺憾的是,百合文化發展史雖然不斷推進,卻尚未催生新世代的百合研究專書。 二○一四年若暉自言本書的出版目的,在於與百合迷群同樂,實際亦是以書化身一朵綻放之花,傳播百合芬芳。十年後回首更能確知,本書也如百合花種,以一己之身記錄迅速起滅的迷群文化演化過程。ACG界當中,特別是百合迷群間討論百合定義,十之五六必然想起本書,並且將本書作為基礎,得以開展更新進的文化觀點與論述,無需反覆重述起源——就此而言,本書也是一支火炬。二○一五年癌逝的若暉已無從再為百合文化發展新增論述,卻永恆為迷群保留著一朵盛放如花的艷焰,隨時等候另一支火炬前來接火。 寄望本書作為火炬,正是我們在二○二三年更名再版《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的主因。 那麼,各個版本的差異何在? 若暉的碩士論文原將研究對象之時間斷限放在二○一一年,而《少女的庭園:台灣百合文化史》(2014)透過增補資料,將時間拉長至二○一二年。到了《少女之愛:台灣動漫畫領域中的百合文化》(2015),再添增一筆台灣首屆百合Only同人誌販售會(2014)的問卷調查結果。相比先前兩本,《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則新增四篇論述性文章列入附錄,合計近二萬字,作為對原書的補充。 四篇文章為本書附錄五至附錄八,依序是首篇〈少女啊,要胸懷百合!——台灣百合同人文化的初步觀察〉,落筆於二○一六年並收錄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奇異果文創,2016),聚焦台灣百合同人文化的發展歷程,說明同人文化如何可能促進百合文化的在地化。 第二、三篇〈百合是趨勢:立足二○二○年的台灣百合文化回顧與遠望〉與〈叛逆的百年物語——「百合」、「S關係」與「女同性戀」〉,皆是二○二○年因應雜誌《CCC創作集Vol.24:百合花開時》(蓋亞,2020)專題而生的文章,前者重點式梳理台灣百合文化歷來關鍵現象與議題,後者由在日研究者郭如梅小姐執筆,細緻扼要地指出百合文化原生地日本百年來的起源與發展,並為本次收錄而特意修訂標題以及補充最新研究所得。 最末篇〈「愛情框架」作為一種困境:關於百合創作的幾點思考〉則為本書新版而撰寫,試圖以專職百合小說創作者與資深百合文化研究者的身分,尋求與回應百合文化本土創作的可能路徑。 總的來說,新增四篇附錄文章用於補充同人文化、發展近況、日台對照與本土創作等面向,企望《少女之愛: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二○二三年增訂版一書得以在若暉逝世之後,仍有助於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的拓展與前行。落實到可操作的具體層面,我們期許本書足令百合迷群找到定義共識的最大公約數,從而可以盡情創作與閱聽百合作品,同時也希冀本書能夠成為下一代研究者的學術礎石,由此再為百合迷文化撐開更寬廣的討論空間。 所以我們為何持續訴說「百合」? 百合跟女同性戀的差異是什麼,百合的內涵變化為何,百合迷群都是哪些人,百合文化蘊含的性別議題與社會意義又是什麼,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對這個世界有幫助嗎?——這些問題能否完美答覆,對於迷群來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百合作為精神食糧,缺糧便必須產糧,產糧大業獨木難支,需要八方來援。假設百合的敘事性作品是主糧,那麼本書就是產糧的肥料。本書獻給百合迷群,始終如一。 特別鳴謝至今為止支持楊双子姊妹的所有師長親友夥伴同志,請允許我再次列表:吳政憲老師、陳國偉老師、李衣雲老師、洪凌老師、王明珂老師、嚴茹惠學姊、雷士偉、 郭如梅、陳晨、陳雅玲、莊怡文、莊雅惠、鄭心慧、林瓊琳,網友巴黎街頭藝人、廢死、Siyeclover、Woo、罐頭、海藍紫,以及開拓動漫祭籌備委員會。 在此格外向郭如梅致意。如梅十餘年前便是我們的百合友志,若暉過世以後,如梅是我所見致力發展學術專業百合論述的台灣第一人。本次新版重出,如梅的慨然相助並不僅止於提供一篇優秀文章,還包括歷來的跨海線上通話,我們的私人閒聊總在最後談成百合文化研討會,個人至為感謝。 早先與獨立作家出版社終結合約,獨立作家大器應允,令我心懷感佩。本書絕版一年,而後幸蒙蓋亞出版社與出版部總編輯沈育如小姐的厚愛,不但本書得以再版重出,並且多次信件往復,以期本書比此前版本更加出色,這份用心尤其使我深切感激。 最後,感謝所有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唯有讀者的閱讀,本書方得圓滿。 本書是若暉遺作,本次出版特意加註她生前未有緣分使用的筆名「楊双子」,以茲紀念。願双子並肩,我們還是永遠的寫作夥伴。 二○二三年春天於永和住處

    優惠價:294 /  420

  • 三峽陳炳勳家藏古文書

    三峽陳炳勳家藏古文書

    作者:劉澤民

    古文書保留先民墾拓臺灣的種種歷程,有助於經濟史、社會史、區域史的歷史重建與還原,為臺灣史研究非常重要的原始史料。 本書收錄三峽陳炳勳家族珍藏之乾隆43年(1778)至明治42年(1909)間的古文書,並輔以館藏臺灣總督府檔案之陳嘉猷、陳炳俊及陳家相關文獻,探究家族發展、十三添屯地的開發與流失、十三添地區水主「陳渭川」等,見證清代三角湧的開發史及陳氏家族發展的歷史軌跡,希冀藉以提供地方學之研究素材與參考。

    優惠價:360 /  450

  •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作者:王學新

    本書內容收錄臺灣總督府檔案中有關中南部地區蕃地綏撫之史料,摘取重要檔案,共分為五部分,依次為東勢角撫墾署、埔里社撫墾署、林圯埔撫墾署、蕃薯藔撫墾署、恆春撫墾署。日治初期仿清制設立撫墾署,從撫墾署的紀錄報告,可以瞭解當時的理蕃政策、蕃社概況及文化,也有與當地漢人、平埔族之間互動的關係。對於研究日治初期臺灣中南部地區原住民族的活動,具有參考價值。

    優惠價:440 /  550

  • 霧社事件調查研究

    霧社事件調查研究

    作者:鄧相揚、簡史朗

    《霧社事件調查研究》全書內文分上、下二篇,除前言外,共有十章,分別討論霧社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原住民族群、霧社地區原住民族群的歷史遭遇與處境、深堀事件與霧社地區生計大封鎖、霧社地區隘勇線前進與「五年理蕃計畫」的討伐、理蕃機關的擴充與部落遽變、德固達雅群部落集團與勢力消長、霧社事件、霧社事件的起事過程與日方的征伐、視死如歸的抗日志士和霧社事件史蹟與多元面相等。作者透過文獻史料爬梳整理、長年與當地原住民族的接觸以及田野調查,試圖站在當時抗日原住民族的角度進行書寫。期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引發各界對原住民族歷史的關注與討論。

    優惠價:448 /  560

  • 小琉球事件調查研究

    小琉球事件調查研究

    作者:劉益昌、康培德

    本書《小琉球事件》全書除前言外,共分六章,主要探討小琉球的地理與自然、歷史與人文、Lamey人的前世、小琉球事件及其影響、清初以來對小琉球歷史書寫的討論,以及最後結論等。作者透過文獻史料爬梳整理、深入當地進行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從長時限的考古學觀點,與從當地原住民族歷史的角度進行書寫,為臺灣原住民族歷史留下更豐富的資料與研究。

    優惠價:224 /  280

  •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

    作者:追梦人(Dream Chaser)

    ◎人性=善良?兽性=残忍无情?这是矛盾的偏见!  ◎人性有正负两面,爱恨交错,该如何跳脱桎梏?  ◎读懂人性,所有人世间的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作者以独创的见解、诙谐轻松的文字,带你看透人性、开创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人生! 古今中外,对于人性的解释,兜来兜去,莫衷一是!之所以会对人性的看法有这么多的分歧,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所谓的「人性」缺少 一个深入的反思!人,一直都自诩为万物之灵;长久以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有别于动物的本性,即「兽性」的残忍无情。 于是,对于那些残忍无情的人,就说那个人没有人性!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很矛盾! 事实上,动物们看似残忍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或生殖而已!其动机很单纯,没有恨或其他负面的念头。而人呢?人真的就是高尚仁慈的吗?古今中外,人类发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战争之后,往往就是屠杀、掠夺、强奸以及变态杀人等等!如此看来,人性真的 比较「文明」、善良吗? 根据物种演化理论,人就是由猴子演化而来, 谁能说人性比兽性好或不好呢?人就是动物,所以,人性跟兽性(或称动物的本性;以下亦然)在本质上就是?样,只是比较复杂?已!动物比人类简单、单纯,所以不会像人一样无情、变态而且复杂。 同样为了生存,也为了传宗接代,人就要使出各种手段来增加自己生存及生殖的优势!而为了确保自己得以生存并传递自己的基因,让自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生存得比别人更好,找到条件好的对象好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更好的基因来获得 更好的生存、生殖及创造的条件;于是,各种正面、负面的人性便应运而生!爱与恨、感恩报恩与报复报仇、嫉妒与赞美等等,写都写不尽,说也说不完! 读懂人性理论之后,一通百通,所有人世间的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报复?什么又是嫉妒?为什么会有爱、恨、报复与嫉妒呢?人性是善还是恶?是既善且恶或是不善不恶?还是……?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幸福呢?如何才能知足常乐呢?「人性的弱点」又是什么呢? 人性很复杂,一本书就通!人生豁然开朗。读懂人性理论之后,你就不用再担心、害怕被人说嫌话了!了解人性之后也比较不会再被骗了!

    優惠價:200 /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