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

    作者:追梦人(Dream Chaser)

    ◎人性=善良?兽性=残忍无情?这是矛盾的偏见!  ◎人性有正负两面,爱恨交错,该如何跳脱桎梏?  ◎读懂人性,所有人世间的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 《人性论-揭开人性的面纱》作者以独创的见解、诙谐轻松的文字,带你看透人性、开创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人生! 古今中外,对于人性的解释,兜来兜去,莫衷一是!之所以会对人性的看法有这么多的分歧,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所谓的「人性」缺少 一个深入的反思!人,一直都自诩为万物之灵;长久以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有别于动物的本性,即「兽性」的残忍无情。 于是,对于那些残忍无情的人,就说那个人没有人性!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很矛盾! 事实上,动物们看似残忍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或生殖而已!其动机很单纯,没有恨或其他负面的念头。而人呢?人真的就是高尚仁慈的吗?古今中外,人类发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战争之后,往往就是屠杀、掠夺、强奸以及变态杀人等等!如此看来,人性真的 比较「文明」、善良吗? 根据物种演化理论,人就是由猴子演化而来, 谁能说人性比兽性好或不好呢?人就是动物,所以,人性跟兽性(或称动物的本性;以下亦然)在本质上就是?样,只是比较复杂?已!动物比人类简单、单纯,所以不会像人一样无情、变态而且复杂。 同样为了生存,也为了传宗接代,人就要使出各种手段来增加自己生存及生殖的优势!而为了确保自己得以生存并传递自己的基因,让自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生存得比别人更好,找到条件好的对象好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更好的基因来获得 更好的生存、生殖及创造的条件;于是,各种正面、负面的人性便应运而生!爱与恨、感恩报恩与报复报仇、嫉妒与赞美等等,写都写不尽,说也说不完! 读懂人性理论之后,一通百通,所有人世间的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报复?什么又是嫉妒?为什么会有爱、恨、报复与嫉妒呢?人性是善还是恶?是既善且恶或是不善不恶?还是……?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幸福呢?如何才能知足常乐呢?「人性的弱点」又是什么呢? 人性很复杂,一本书就通!人生豁然开朗。读懂人性理论之后,你就不用再担心、害怕被人说嫌话了!了解人性之后也比较不会再被骗了!

    優惠價:200 /  200

  •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

    作者:古哈(Ramachandra Guha)

    二十一世紀亞洲的價值路線之爭! 中國的對照組,民主印度如何走自己的路? 「印度歷史的卓越記錄者」古哈,嘔心瀝血十年,煉成長篇鉅作。 完整呈現獨立印度的歷史,釐清印度霧裡看花的民主狀態。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全面性地說明了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至21世紀初期的歷史,側重於政治與社會,尤其是與內部宗教問題及國際關係有關的政治變遷,以及現代化都市與原始部落地區的磨合衝突。 民主印度誕生於1947年,共產中國誕生於1949年,這兩個不同政體的相鄰國家,同樣在二十世紀經歷了從赤貧到富裕的發展歷程,其歷程的內涵卻截然不同。 印度與中國之間有著極為漫長的邊境線,因此,印度涉及的國際事務幾乎都與中國脫不了關係,在了解印度的國際政治策略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的南亞國際策略。古哈主張,中印邊界戰爭也促成了民主印度建國以來最重大的國策轉向。 進入21世紀之後,這兩個膨脹中的亞洲大國無可避免地將要發生碰撞。印度的人口(勞動力)即將超越中國,其基於民主政體的經濟發展也正在加速追趕,有許多分析家預言,即使中國可以在2040年之前維持亞洲第一,但21世紀的後半段絕對是屬於印度的。兩個超級大國正面交鋒,這是未來數十年內極度重要的世界性事件。 各界推薦 拉瑪昌德拉.古哈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在這本書中釐清了印度政治裡的真實與謊言。 ──New York Times Sunday book review 古哈展示了豐富的多元觀點,猶如我們親自聽到印度的異議作家、公務員、夢想家、反對者們相互對話。 ──The guardian 作者的書寫技巧高超,讓讀者能輕易掌握這部迷人的嚴謹學術作品。 ──The Sunday Express 這本龐大、嚴謹、有時令人顫抖的書,所有想在印度長期工作的領導者都必須閱讀。 ──Sunday Telegraph 拉瑪昌德拉.古哈的顛峰之作,完整地描述了印度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的痛苦、掙扎、羞恥及榮耀。 ──Good Readers

    優惠價:805 /  1150

  •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

    作者:陳復

    源遠流長的中華思想史,其實深具實用性 能洞察我們華人各種心理問題背後長期存在的集體潛意識, 通過自覺來化解問題,蛻變出更具有高度與視野的人生 華夏思想無不關注著自性 每位思想家都擁有個煉丹爐 讓自己的思想百煉成丹藥 獻給渴望獲得解答的人服食 這些丹藥各有不同的藥性 洞察人深層心理的幽微角落 當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探討的議題已經跟社會實際發展嚴重脫節,學者競相鑽研發表於期刊的寫作技術,而不在意自己研究的議題是否真能拯救國計民生正面臨的困境。 陳復不禁想問:為何我們絕大多數學者對此毫無警覺?一旦傳統的文史哲領域萎縮到毫無希望感,使得多數青年學子不敢攻讀相關領域,若仍無人撰寫可供普通讀者輕易閱讀的學術著作,難道要任由那些不具有學術根基與精神素養的人,來跟大家闡釋何謂學問?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就是希望能向社會大眾指出:認識中華思想史其實具有實用性,尤其能洞察我們華人各種心理問題背後長期存在的集體潛意識,通過自覺來化解問題,並蛻變出更具有高度與視野的人生。 好評推薦 陳復把「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作了區分,又兩端而一致的連結起來,這方式蠻好的。中華思想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內修外行、內聖外王」,這正也是陳復博士追求的寫照。從古代典籍來的語句,正顯示「中華」的本土性,也揭露了本土性的世界性,與世界性的本土性。這個題目顯示出了中華本土的主體性與廣袤性,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林安梧(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陳復教授新撰的這部思想史,依我粗淺閱讀的感覺,主要是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中國思想的歷程,這可說是一種嶄新的構想,僅此一點,就已經足夠稱道,至於是否全面,是否穩妥,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必須具有創新性,否則所有的著述就都會味同嚼蠟。 ——王立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陳復教授力圖為本土心理學向中華思想史取經的寫法,不正是諸多樣式或類型下的某一種可能,在當今專業掛帥的風尚下,他依然秉此深願、勇猛精進地為書寫中華思想史跨出這不避艱難的一步,自是難能可貴也,故與其苛責中華思想史應具有澄清核心概念的責任或當保有多元包容的心態,何妨帶著支持欣賞的角度,看他如何從傳統文化的長流串起探照未來的心光。 ——吳冠宏(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陳復在本書中,將我們儒釋道智慧曾經存在的最重要知識菁英,共超過五十位思想家與其重要的經典,以時間脈絡方式來一一介紹,並說明中華思想的演進與評論。因此,對於特別想瞭解中華思想到底在講什麼的人而言,此本書絕對已含攝中華思想的靈魂,更對想從事修養心理學研究的學者,這是部不可不讀,從中詳細吸收其精華的鉅著。 ——夏允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優惠價:476 /  680

  • 意義闡釋與時間性:華嚴宗詮釋學相關哲學研究

    意義闡釋與時間性:華嚴宗詮釋學相關哲學研究

    作者:宋灝

    從歐洲哲學的角度探索古代華嚴宗的哲學意蘊及其當代潛力, 批判相關的學術研究、解構學界通用的形上學式理論架構, 揭示華嚴宗獨有的實踐策略,即詮釋學的意義闡釋作為修行工夫。 本書從哲學的角度來凸顯杜順、法藏及宗密有關思維與修行之糾纏關係、時間性、處境及視角等觀點的創見,並分析其思想如何承襲、超越中道、天台宗及禪宗的立場。華嚴宗的突破在於,理論思考與修行實踐之間的弔詭不是依照辯證法被解消或超越,此弔詭反而被當成一種動態緊張。只有當實踐者在思維中將自身逆轉收回到實踐的原本場域,即時間性情境時,此思考努力才能為實踐者開啟成佛的途徑。於是,華嚴宗與當代歐洲思維不謀而合的親緣關係在此詳盡具體地開展出來。

    優惠價:525 /  750

  •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

    作者:蒲慕州

    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數千人喪命、太子自殺。 後世典冊經常提及此事的慘烈, 巫蠱之術也成為往後數百年宮廷鬥爭的新工具, 對內廷政治、社會記憶以及宗教心態均造成一定的影響。 《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由跨學科的角度出發,闡釋這個跨越宗教、政治、大眾心態等等因素的主題,並且對中外巫術之異同提出比較與考量。 史籍記載了許多發生在宮廷之間的巫蠱事件,大多牽涉到皇親國戚及政府官員,其中又以漢唐之間最為頻繁。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法律和宗教環境滋養或鼓勵了巫蠱的信仰和行為?這些事件延續如此之久,對於我們了解宗教和社會的發展有何意義?當時的宗教心態是什麼?同時,官方史籍的記載和私人記載、方志、醫藥文獻,以及宗教文獻如佛經道藏中的記載有何異同?本書一一剖析,並探討相互的牽扯與關聯。

    優惠價:266 /  380

  • 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

    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

    作者:張筱梅/編撰,郭文華/審訂

    是校史,也是醫學史 陽明醫學院與戰後臺灣 國立陽明醫學院成立於1975年,原為臺北榮總第一期五年發展計劃的一環,後在國家公衛政策介入下,成為培育公費醫師、支持偏鄉醫療人力的基地。隨著經濟崛起與政治的民主化,陽明醫學院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舉足輕重,1990年起更啟動改制,為臺灣第一所以生醫為主的國立大學,完成培養公費醫師的階段性使命。 本書以行政院、榮總與陽明醫學院時期各類檔案及公文書為基礎資料,圍繞在院務發展方針、系所與學科建置、學生活動、校園地景變遷、陽明與榮總關係、公費生培育制度等主題,對院史進行全面整體的記錄與論述。從唭哩岸山下的採石場轉化成培育仁心仁術醫療人才的頂尖學府,陽明醫學院的院史交融公共衛生、醫療專業與高等教育的歷史記憶,是戰後台灣發展不可忽視的見證。

    優惠價:266 /  380

  • 中國司法長夜微光乍現

    中國司法長夜微光乍現

    作者:盧建榮

    兩千兩百年帝制中國司法史漆黑一片,卻有微光乍現於一時 針對一審定讞導致冤獄的缺失,多審定讞的三法司制出現 「法學專業」與「冥判信仰」能否捍衛司法尊嚴? 中國帝制的司法體制,在二千二百年的長程歷史演進過程中,雖然漆黑一片,卻曾有微光乍現於一時。最大的變革發生在西元534年。此前,施行的是單一機構一審定讞制,從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534年,運作約七百多年。此後,採行司法結合行政的三機構多審定讞制,簡稱為「三法司」制,一直施行到清末,共計一千三百多年。本書探討西元534至755年,三法司制初行之二百二十一年的情況。 三法司制是針對一審定讞導致冤獄不絕之缺失,從行政部門拉來台、省兩機構,協助大理寺斷獄的工作。原意是多出了兩次審、甚或是三次以上審的繁複過程,可為大理寺減少一審定讞制所犯下的錯誤。然而,新制是否能避免減少冤獄的立法原意?以及保留一審定讞制重在防止各方勢力介入司法判決的優點呢?這是本書探討的第一個要旨。 第二,這二百多年中,河北是培育司法人才的全國搖籃,衍生出法學專業這一新因素,使得河北人任司法官提升了司法專業有好幾個維度之高。這與河北地域難得一見的教育發達有密切關係,並出現了少數以法條主義而非長官意志為依歸的「不群不黨」法官。這又與兩部成文法:北齊《麟趾格》和《唐律疏義》的接力出現有關,使得依法條論案的模式成為解決官司疑義的不二法門。 第三,在抵禦皇權的政治干預上,光憑法條主義猶不足捍衛司法尊嚴。此時,佛教《法華經》所帶動的冥判思想,成了法官對抗政治干預司法的最高精神指引指針。這部經特別倡言,法官若不能執法公正,則死後會受到閻羅王加重處罰。這形同對法官職業倫理加一道無形束縛,使一些法官敢於衝撞皇權、力保司法獨立到底。 在強烈政治束縛籠罩下的七、八世紀之交,任何伸張司法權的努力,便意味著一些法定法官以血肉之軀,迎向一干特務和特別法官所恃以為虎作倀的斧鉞,顯得格外悲壯。

    優惠價:315 /  450

  • 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

    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

    作者:史景遷

    史景遷作品在台灣出版的最後一塊拼圖 一字未刪繁體中文版 薈萃史景遷學術關懷與研究精華的經典之作 史景遷在廣受讚譽的學術生涯中,已確立其傑出中國歷史詮釋者的崇高地位,他的著作展示了非凡的學識、活力、優雅和想像力,吸引了無數讀者,讓一般大眾也能接觸到原本只有專家才能了解的主題。《中國縱橫》精選了25篇史景遷重要的短篇作品,是史景遷唯一一本短篇文選。 與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一起放眼寰宇、縱橫華夏 《中國縱橫》全書分成五大部分:1.黃嘉略、利瑪竇、馬爾羅的《誘惑》等跨越東西文化藩籬的人物與思想;2.儒學發展以及中國政府公權力的運作機制;3.食物、稅制、藥品、鴉片等中國社會百態的研究;4.脫離帝制後的近代革命中國;5.追憶業師暨漢學巨擘的紀念文字。這25篇文章包含了與史景遷的長篇巨作相互呼應的主題,讓讀者得以一窺其治學脈絡,並在充滿情感與知性的筆致中,共赴一趟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探索之旅。 名家推薦 伍佰(音樂人) 何致和(作家) 吳家恆(數位傳聲製作總監)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李孝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 沈旭暉(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馬雅人(FB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康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兼任祕書)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茻(與點堂創辦人)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陳德政(作家) 溫洽溢(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偉傑(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藍崇文(特聘教授) ──各界名家 齊聲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優惠價:455 /  650

  • 曹寅與康熙(新版)【史景遷立體再現康熙盛世開啟史學新啟點】

    曹寅與康熙(新版)【史景遷立體再現康熙盛世開啟史學新啟點】

    作者:史景遷

    史景遷史學研究起始之作,開啟西方漢學新面向。 細膩書寫康熙寵臣曹寅的家族興衰, 反映清朝政治、財經、社會等多元面向, 立體再現康熙盛世的浮世織錦。 曹寅作為康熙皇帝的家奴,以歸順旗人的漢人身分,遊走滿漢二元社會,署理攸關稅收的兩淮鹽政與御用供給的江寧織造,聲勢日隆,其一生仕途和家族起落與康熙密切相關。史景遷企圖透過曹寅來反映康熙的統治手腕與清初政經社會面貌,也重構曹雪芹筆下《紅樓夢》背後的曹家真實景況。 本書為史景遷師從明清史學家房兆楹所做的博士論文,擺脫以往西方學者著重在西方因素影響東方歷史的研究觀點,重新觀察明末清初中國社會的滿漢關係與社會變革。本論文榮獲珀特爾論文獎(the John Addison Porter Prize),不僅是史景遷一生學術著作的起點,也為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提供新面向。

    優惠價:336 /  480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新譯版)【史景遷描繪利瑪竇連結歐洲及明萬曆的不凡人生】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新譯版)【史景遷描繪利瑪竇連結歐洲及明萬曆的不凡人生】

    作者:史景遷

    4個記憶形象+3幅聖經版畫 從馬切拉塔到臥亞,從肇慶到北京 跟隨利瑪竇的人生旅途 觀看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圖景 出生於新舊教對立、歐洲各國征戰不斷之時代背景下的利瑪竇,1577年從義大利出發,分別在印度、澳門修習後,1583年正式進入中國,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此生再未回到故鄉。身為耶穌會士的利瑪竇,致力傳播基督信仰和西方思想,而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為東西文化交流所留下的諸多貢獻。 在《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中,史景遷援引極為豐富的東西方史料與文獻,運用超卓的敘事技巧,建構栩栩如生的場景,生動的將利瑪竇不凡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並對十六世紀歐洲的反宗教改革、明朝萬曆年間中國的政治社會情況等複雜歷史,提供了翔實的描述。因此,本書不僅是細膩出色的歷史人物傳記,更是一本教人信服且重要的世界史作品。 名家推薦 伍佰(音樂人) 何致和(作家) 吳家恆(數位傳聲製作總監)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李孝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 沈旭暉(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馬雅人(FB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康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兼任祕書)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茻(與點堂創辦人)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溫洽溢(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偉傑(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藍崇文(特聘教授) ──各界名家 齊聲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優惠價:385 /  550

  • 婦人王氏之死(新版)【史景遷以一個女人的命案點明朝代更替的社會線索】

    婦人王氏之死(新版)【史景遷以一個女人的命案點明朝代更替的社會線索】

    作者:史景遷

    從一樁命案留下的謎團,牽出發生在郯城的悲歡離合。 在史料與文學隱藏的細節中,勾勒明末清初的社會樣貌。 《婦人王氏之死》是一本在風格和取徑上和傳統歷史研究大不相同的經典之作。史景遷以其高超的敘事技巧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後,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生命。 從兵燹、地震到饑荒,史景遷援引《郯城縣志》、《福惠全書》等史料文獻,建構一座不起眼的山東小縣城的歷史光景,並在章節中穿插《聊齋志異》的玄幻故事,以引人入勝的手法,解剖市井風俗、分析法律訟事,繼而探討女性的地位、情感與社會桎梏。 《婦人王氏之死》帶領讀者跟隨官吏、盜匪、仕紳、黎民所留下的足跡,踏查明末清初中國北方民眾的心靈圖像,還原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史景遷使用的資料,看似簡單、平常,但透過他的妙手鋪陳,郯城這個三百多年前,中國北方的一所窮苦的聚落,卻以那樣鮮明強烈的形象,逼近眼前,久久揮拭不去。 名家推薦 伍佰(音樂人) 何致和(作家) 吳家恆(數位傳聲製作總監)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李孝悌(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 沈旭暉(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馬雅人(FB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康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兼任祕書)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茻(與點堂創辦人)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溫洽溢(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廖彥博(歷史作家,譯者)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偉傑(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藍崇文(特聘教授) ──各界名家 齊聲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優惠價:266 /  380

  • 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作者:郭恒鈺

    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只有忠於事實,才能忠於真理。」本書以客觀的史筆、詳實的史料,闡述了共產國際統一戰線策略下,早期國共關係的曲折發展。

    優惠價:420 /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