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萍蹤寄語:記錄旅遊各國的所見所聞,鄒韜奮以詳實的文字批判資本主義利弊

    萍蹤寄語:記錄旅遊各國的所見所聞,鄒韜奮以詳實的文字批判資本主義利弊

    作者:鄒韜奮

    巴黎的「玻璃房子」,東倫敦的「大規模貧民窟」, 德國的「領袖制」,賽爾馬的「變相的農奴」…… 「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是科技進步、生活便利、繁華作樂的富足社會, 還是經濟恐慌、失業剝削、歧視欺凌的百姓悲歌? ▎巴黎的特徵 至於「現代劉姥姥」所宣傳的「玻璃房子」,並不是有什麼用玻璃造成的房子,不過在有的公娼館裡,牆上多設備著鏡子,使幾十個赤裸裸的公娼混在裡面更熱鬧些罷了(因為在鏡子裡可顯出更多的人體)。據「老巴黎」的朋友所談的這班公娼的情形,也足以表現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裡面的「事事商品化」的極致。 ▎法國的農村 牠們的食料,都有一定的配合,開成「菜單」懸掛著,和我們在大菜館裡所看見的大菜單相似,不過還要精密些,因為每種「菜」都註明份量。上海話罵人做「豬玀」,聽的人大概沒有不勃然憤怒的,但是這裡的「豬玀」都有合於科學方法的「菜單」,不能不說是「豬玀」裡面也有闊綽的了! ▎褐色恐怖 這警官聽了接續打他幾下,申斥道:「你胡說八道!這裡是向不打人的,不要忘記!」這個犯人趕緊低聲下氣地求饒道:「我誤會了,以為你要知道真實的情形。現在我知道了,我是曾經跌了一次,把自己跌傷的。」 ▎雅爾達 這種游泳也確是異常舒服。岸上像黃金似地鋪滿了陽光,脫去衣服,晒得暖暖的,往海裡一鑽,那水裡的溫度,使你好像冬季鑽在溫暖舒適的被窩裡一樣,簡直捨不得出來! ▎黑色問題 把兩方面──「黑」與「白」──的生活,有意弄得完全隔離。無論是醫院、住宅、學校、街車、火車及車站、工廠,乃至種種娛樂的場所,美國的統治階級都設法使「黑」「白」分開,不許混在一起。 ▎黃石公園和離婚勝地 這裡的法庭幾乎是包辦離婚的案件,因為別的地方遇著離婚感到困難的就跑到這個地方來解決。而且解決得真快!每件案子只有寥寥數句話,十分鐘左右便可結束,所以我們坐在法庭旁聽席上不到半小時,已看到三、四起的離婚案件結束了。 本書特色:本書收入鄒韜奮〈船上的民族意識〉、〈海上零拾〉、〈月下中流──經蘇伊士河〉、〈海程結束〉等共二十九篇作品。鄒韜奮以一種記錄真實的記者精神,詳細寫下旅遊各國時的所見所聞,對當地的人事物及社會文化景象描寫細緻、見解深刻。文字樸質易懂,讓人宛如與之出國遊歷,身臨其境,共同思考。

    優惠價:209 /  299

  • 小言論(第二集):擺脫帝國主義的陰影,透過「自救」獲得一線生機

    小言論(第二集):擺脫帝國主義的陰影,透過「自救」獲得一線生機

    作者:鄒韜奮

    ►上位者為「濫用」放肆「搜刮」,國家將逐步走向民窮財盡 ►藉由「名望」作威作福,相對於未嘗有過名望之人更加可恨 ►政治經濟與教育密不可分,去除官僚主義方能保障學生權益 侵華戰爭已揭開帷幕,部分中國人卻與日軍狼狽為奸, 在一片槍林彈雨之中,此起彼落的是百姓痛苦的呼喊—— ▎政府為何無法取得民眾信任?原因都出在「手裡」! 每次選舉前各黨派無不大張旗鼓,丟出一個又一個政見, 然而最後會付諸實踐還是開空頭支票,卻沒有人能預料。 若是當局者一味想著打贏選戰,而不對國家有具體建設, 時間久了,民眾不再抱持希望,政府信譽岌岌可危…… ►嘴裡說,手裡做,我們民眾所要求的是他們嘴裡說了出來,就是他們手裡肯去做的。嘴裡如何,是人所共聞的;手裡如何,是人所共見的;共見的和共聞的能相符,便是信任心之所由來。如果他們的嘴裡和手裡不能統一,那就儘管口口聲聲怪老百姓不信任政府,也是無用的,因為不是不信任,實在是無可信任。 ▎以暴力控制人民的思想,終將迎來毀滅性的惡果 在過去甚至現代,都有統治者試圖透過各種方式干涉人民言行, 比如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每年因思想而「被教育」者數不勝數。 作者不禁感嘆,若用「中庸」之道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則朱門裡的人在享受修來的福分,路上的窮人不過是「罪有應得」。 ►禽獸能否說得上有思想,我們雖不得而知,自詡為萬物之靈的圓顱方趾的人類,所以異於禽獸的,至少是特富於思想,似乎是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捨禽獸而比較人類,人的智愚差異,思想當然也是很重要的特點。這樣說起來,思想原是可以珍貴的東西,方培養之不暇,何為目為「犯罪」而「被處分」呢? ▎抱著必死的決心!任何緣由都不能將「叛國」罪行合理化 西元1932~1945年間,日軍挾持溥儀於東三省成立偽滿州國, 有些自作聰明的人認為翻身的機會來了,便主動向日本靠攏, 從對方手裡獲得財富、名聲和權位,走起路來好不威風, 殊不知這樣的「榮耀」頃刻間就能土崩瓦解,實乃一群可憐蟲! ►牛羊本身受戮,僅及其本身,賣國漢奸則並永貽其慘禍於後代的子孫,直牛羊之不若!西諺有所謂「不自由,毋寧死!」誠以不自由之慘苦,較死為尤難受,而一個民族亦必須有決死以爭自由之心,自由乃為有望。無論是自願做漢奸,或是被迫做漢奸,其為民族千萬世的罪人則一。 〔本書特色〕 本書選編自1931下半年至1932年底這一年半間《生活》週刊裡的「小言論」,內容圍繞著政治時事、經濟教育、社會現象和民族思想等等,下筆一針見血,文字鏗鏘有力,具體展現出作者的愛國情懷與深刻洞察力。寫作期間恰逢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與第一集相比,本書更加著墨於中日關係的部分。

    優惠價:279 /  399

  • 大眾哲學:理性與感性的交織碰撞,生活無處不在腦力激盪

    大眾哲學:理性與感性的交織碰撞,生活無處不在腦力激盪

    作者:艾思奇

    當你問「人生為何這麼難」,可能得到以下答覆: .厭世主義 這個世界是一團苦惱,還不如死死算了 .現實主義 我們要勇於抗爭,衝破層層阻礙 .宿命論  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做牛做馬也不能反抗 .享樂主義 人生如夢,一切都是浮雲,該吃吃該睡睡 妙趣橫生的哲學詭辯,在生活各個角落精采呈現! ▎親切外表下的邪惡:緊密相連的形式與內容 如果一味關注事物的外觀,很容易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但若只看本質的部分而不去在意其變化,又過於偏頗。 在成語「笑裡藏刀」中,表面的笑和內面的刀是分不開的, 不僅要看懂對方的笑意,還要能掌握笑中藏匿的那把刀。 ►形式是內容本身生來所具備著的、一定的形式。桌子的方形,在裝造桌子時候就同時造成,不是先製成了桌子,然後再裝上方形。侵略者的獨占的形式或分潤的形式,也和侵略者的全部行為分不開。如果沒有侵略的行為,什麼獨占、分潤之類的事情也根本不會存在。 ▎售鑿一空的商品:談否定之否定律 賣水果的人應該知道,許多水果是有季節性的, 錯過三、四月的櫻桃季,到五月時已經買不到了, 這時,我們能說櫻桃在買賣過程中被「消滅」了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櫻桃沒有消失,只是被「轉移」成了錢幣……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依著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或正,反,合)的三個階段發展的。由肯定到了否定之否定的時候,這事物經過了兩次的否定,就把它所有的矛盾的雙方都解決了。於是達到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基礎上,再從此開始,新的正反合的發展和變化。每一個正反合,就成為事物的發展的每一個結節。 ▎一連串的「抬槓」:感性的直觀VS理性的了解 我們對卓別林的印象,往往離不開他的小鬍子, 但這並不等於看到小鬍子就能立即聯想到卓別林, 別忘了希特勒也有招牌小鬍子,但他們顯然是不同個體, 如果要分清楚兩者的差異,這時就需要加上我們的理解力。 ►當我們認識一件事物的時候,首先是從感覺上得到一些直觀。接著又才有理性的了解,從這事物中獲得一些更深刻、更完全的東西,但這些東西是抽象的東西,如果單單依靠這些抽象的認識,我們就只得到一些空洞的形式。 〔本書特色〕 哲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其實無論是腦海中偶然迸出的想法,還是具體分析現況後產生的行動,或者在吸收某些資訊後引發了感悟,這一切都涉及哲學的領域。但受限於大環境及宗教觀點,有時又顯得晦澀難懂,為此,作者將生活與理論做結合,以輕鬆的方式帶領讀者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一步步親近哲學。

    優惠價:209 /  299

  • 孤獨與使命,先於天下的政治家之路:開國元勳×憲法起草人×政黨創立者×常任國務卿

    孤獨與使命,先於天下的政治家之路:開國元勳×憲法起草人×政黨創立者×常任國務卿

    作者:[美]阿爾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著王瀠萱 譯

    推動民主憲法、起草獨立宣言、宣導現代經濟…… 立下不朽功勳的偉人,以服務國家為己任! 「世界不會注意或長久記憶,我們在這裡所說的, 但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此所做的。 我們生者,更是應該奉獻我們自己, 去繼續他們取得了壯麗的進展卻尚待完成的工作。」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一名堅持為國家效勞的「印刷工」   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除了這些,他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富蘭克林特別重視教育,他興辦圖書館、組織和創立多個協會都是為了提高各階層人的文化素養。 「我不會說任何人的壞話,即使在真理問題上;相反的如果我聽說別人有錯我也會原諒他,我會在適當的場合說每一個人的好話。」 ──班傑明・富蘭克林 【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 ▎以謙虛無畏的信心爭取掌握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未來的前程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繼其父親之後成為總統的總統,他二十歲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曾出使歐洲多年,熟悉歐洲事務。西元1817年門羅總統上臺以後,亞當斯被任命為國務卿,任職八年,曾協助起草《門羅宣言》,解決與英國的許多糾紛,從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羅里達,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國務卿之一」,西元1825年亞當斯當選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南北戰爭中堅守立場、廢除奴隸制、擁護自由民主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為廢除奴隸制建立了不朽功勳,是美國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馬克思曾高度評價林肯:「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格的罕有人物」。 「光榮的死者,已經竭盡他們最高的忠誠,我們應該在這事業上更加忠誠。我們在這裡下定決心,那些死難者不會白白犧牲;我們的國家將在上帝的護佑下獲得自由的新生;我們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也將永世長存。」──亞伯拉罕・林肯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歷史上12位偉大的政治家,他們維持國家統一、擁護民主自由、促進獨立,對於引領國家進步有巨大的貢獻,也都因此留名青史。本書透過回顧這些政治家在各自生涯中遭遇的挫折及一生的際遇,一窺偉人如何在艱苦的逆境中成就自我、彰顯價值,並以自身影響力成為後人景仰的人生楷模。

    優惠價:245 /  350

  • 單于歸來,南匈奴文化遺存考察:依附東漢×劉淵建國×胡漢融合,從邊疆部落到漢化歸降,匈奴的後裔去哪了?

    單于歸來,南匈奴文化遺存考察:依附東漢×劉淵建國×胡漢融合,從邊疆部落到漢化歸降,匈奴的後裔去哪了?

    作者:劉勇

    匈奴,曾經在史書留下濃墨一筆,其勇猛好戰令人聞之色變, 甚至連漢帝國都得禮讓三分,派遣公主和親以換取和平, 這樣一個馳騁大漠南北的草原部族,為何突然就消失了? 西元48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在內蒙古建立政權,依附東漢; 西元304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本書結合實地考察和嚴謹史料,再現當年強大剽悍的南匈奴風采! ▎蔡文姬不是左賢王愛妃,甚至沒有正式名分?   文姬歸漢的故事家喻戶曉,與左賢王的婚姻也被後人改寫為浪漫戲曲,認為蔡琰雖為匈奴人所擒,然因才情甚高,受到左賢王的尊敬與禮遇——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   文姬沒於左賢王,有二子。史書未記其名。此二子胡漢混血,為左賢王庶子。時文姬並未獲得後人附會所謂王妃身分。   有觀點認為從贖字看,文姬在左賢王帳內女眷中的地位也是不高的。從〈悲憤詩〉兩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字中也可看到文姬生活困苦的情形。匈奴習俗,女人和象徵財富的牲畜、珍寶等類似,均為主人擁有的資產。曹操用金璧贖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山明水秀的寧武天池,數代帝王均駐足於此 ◎民族融合幕後推手:北魏孝文帝   「天池,在縣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陽旱不耗。陰霖不溢。故老言,嘗有人乘車,風飄墮池。有人獲車輪於桑乾泉。後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放此池,後亦於桑乾泉得之。隋煬帝嘗於池南置宮,每夜風雨吹破,宮竟不得成。今池側有祠,謂之天池祠。」(《元和郡縣圖志》卷十四〈河東道三〉) ◎北齊政權奠基者:高歡   「(天平)四年,高祖幸汾陽之天池,於池邊得一石。上有隱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祖獨帳中問之,此文字何義。對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當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徵。既於天池得此石,可謂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北齊書》卷四二〈陽休之傳〉)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考察南匈奴,將田野調查與文獻考證結合的一部專題文集,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作者走訪諸多歷史文化遺存,包括左國城、龍子祠、劉家嶂、寧武天池、嵐縣等,以田野調查與文獻互證為基礎,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中國民族融合的複雜過程,並且深入、系統地了解南匈奴的發展脈絡。

    優惠價:209 /  299

  • 小言論(第一集):被「歌頌」千年的傳統遺毒,從根本上挖掘中國的爛瘡

    小言論(第一集):被「歌頌」千年的傳統遺毒,從根本上挖掘中國的爛瘡

    作者:鄒韜奮

    ►一女子具備專門學識和經濟獨立,就享有婚姻和為人的自由 ►有情人終成眷屬不僅憑藉真心,還得配備與傳統抗衡的勇氣 ►表面再如何新潮開明,也掩蓋不了迂腐內在散發的酸臭言行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眾人面對新時代無不歡欣雀躍, 然而累積千年的民族弊端,又豈是短期內可以消除的—— ▎民主並非一味自我中心,唯有「尊重」方能通往真正的民主 有些人總以「新思想」為藉口,掩蓋自身醜惡又齷齪的行徑, 打著自由民主的旗幟,遇到和自己利益相違背的就變換嘴臉。 比如有男子在外頭與陌生女性調情,認為這是個人自由之展現, 當獲悉該女子竟是自己的未婚妻,又立刻站在道德制高點要求退婚! ►我們誠要開通風氣,最低限度的基本道德,須能嚴格的尊重對方的意志自由:換句話說,即絕對的不得以一方面的意思強迫對方以必從。我們誠然贊成「男女平等,交際自由」。但所謂「平等」是兩方都立於平等的地位,誰也不應壓迫誰;所謂「自由」,要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若有一方壓迫另一方,是否平等?受壓迫者是否自由? ▎政治是眾人之事,從底層改革重新凝聚百姓的向心力 新聞事業與國家文化、社會教育等密不可分, 在20世紀初期的日本、歐美各國,報紙早已是無人不閱, 而中國明明有著龐大的人口,文盲率卻高達百分之八十! 受高等教育者少,關注政治者更少,所以內政始終一團汙穢…… ►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第一講裡曾經說起:「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眾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權。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權。」政既是「眾人之事」,和「眾人之事」有密切關係的「眾人」對於「眾人之事」應具有濃摯的興趣與顧問的熱誠;報紙是「眾人之事」的報告與批評,所以看報人民的數量和這種興趣與熱誠成正比例。 ▎專門欺壓自己人!論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作者發現香港的華人巡捕之間有種奇特現象: 若中國旅客的行李看起來多了一些,就藉故搜查或收取額外費用; 若碰上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巡捕便「怠忽職守」、馬虎放行。 這赤裸裸的「雙標」行徑,卻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弊病…… ►外國人同是人類,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使香港巡捕不敢稍存勒索拷詐的念頭,無非明明知道一有這種行為,碧眼兒絕對不予容忍,必定要報告當道的上級人員,而對於中國人則又明明知道必受容忍,有恃無恐。他們對於實用心理學是何等的有研究!他們所研究出來的這種中西心理的異點,也就是中西社會治亂現象所以不同的根源。 〔本書特色〕 本書選編自1928年底至1931上半年這兩年半間《生活》週刊裡的「小言論」,內容圍繞著政治時事、經濟教育、社會現象和民族思想等等,下筆一針見血,文字鏗鏘有力,具體展現出作者的愛國情懷與深刻洞察力,本書涵蓋主題相當廣泛,盼能從生活各個層面為讀者帶來「啟迪理智能力,增富知識見聞」的正面影響。

    優惠價:263 /  375

  • 流行歌年代記

    流行歌年代記

    作者:黃裕元

    臺灣流行歌謠的詞,常出現許多關鍵字,如打拚、流浪、𨑨迌人、吉他、皮箱、行船、苦酒等,不論是感情狀態或故鄉情懷、時代的衝撞或生活的苦悶,又或者展現了音樂人精彩創作的一生,屬於大眾琅琅上口的轟動歌曲都與社會脈動貼近。乍聽這些關鍵字詞,似乎無關痛癢,但如果深入理解它、聆聽它、體會它,將會是一部流轉不息的臺灣流行歌謠的聲音自傳。 臺灣流行歌謠的命運起起落落、精采絕倫 ,本書並聚焦臺灣早期流行歌的一個核心關鍵:翻唱歌曲。若能改變聽覺的角度,打開耳朵、張開眼睛,細細聆賞這不退流行的經典,將會聽見台灣史新趣味。

    優惠價:336 /  480

  • 中國的執念

    中國的執念

    作者:野島剛

    為何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為何習近平高喊「兩岸一家親」,反而讓台灣更「脫中」? 從台灣及香港處境,剖析習近平體制下的中國。 中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 但隨著中國的強盛,其所呈現給世人的面貌卻變得愈來愈令人匪夷所思。 數年前,世界各國開始察覺到中國的異變。 會有這樣的改變的最大原因,探究起來則非「台灣及香港問題」莫屬。 1997年英國歸還香港,縱使香港開始實施「一國兩制」,然而自由與民主對於香港來說,卻猶如風中燭火般幾乎快要熄滅。 如今,中國軍機擾台成為日常,日美領袖峰會與G7高峰會也提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大聲疾呼「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 與香港的「雨傘運動」 相繼發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重新提醒了世人,台灣及香港因中國崛起所承受的壓力,代表著什麼意義。 ▋「昨日香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無論是台灣還是香港,在十年前都絕對不是世界關注焦點。 然而,東亞局勢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開始掌權之後急遽改變,台灣及香港的情勢更是急轉直下,香港年輕人絕望地走上街頭控訴,台灣人則拒絕與中國打交道,國際上台港相關新聞幾乎都以頭條報導。 在香港發生的狀況表明,即使弱小者只是陳述正確事實,其正確性也會因強大者的執著而被輕易踐踏,這也是烏克蘭正面臨的情況。那麼,我們怎麼能斷定「昨日香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不可能發生? ▋認識中國,從台港開始 「如何面對中國」,這個問題長久以來被稱為是「二十一世紀最大課題」。許多國家不斷提出這個疑問,而問題的答案正逐漸浮現:不是被中國吞噬的「香港化」,就是與中國保持安全距離的「台灣化」。 中國已是世界國力排名第二的國家,但在習近平邁入史無前例的第三任任期後,讓人不得不認為該國正以錯誤方式,展現自身之強大。 也有一些論點認為不應平白無故與中國為敵。但這樣的意見,只可建立在中國是個可信賴的鄰居與夥伴的前提上。 台灣對外的窗口機構,無論使用的是名稱「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中國都不打算承認。中國使出了冷酷的戰略:除了接受與中國統一之外,沒有別條路可走。一直以來,香港都被稱為「一國兩制的樣板」,而台灣卻眼睜睜地目睹了香港的崩壞。 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要得到解答,必須深入探討「中國」這個國家的本質。本書將從台灣及香港兩地出發,為讀者呈現中國的真正面貌。

    優惠價:294 /  420

  • 當我在朝聖之路上

    當我在朝聖之路上

    作者:林東炫

    ◎朝聖是壯遊,更是發掘我們隱藏的天賦,包括善良、慷慨、熱情、無條件去愛和關懷的勇氣。 ◎朝聖的所有收穫,都會自然而然地改變我們的餘生,影響程度遠超過這條路本身。 ◎朝聖並非隨著抵達目的地而結束,生命是一趟不斷朝內心深處探索發掘的旅程。 朝聖之路有什麼魅力? 一定要會說西班牙文才能去嗎? 你可曾體驗過被夢想所喚醒的感覺? 有過忘卻時間與自我,全然專注於當下的時刻? 過往回憶隨著路途景致的變化,如電影畫面般一幕幕地在腦海中放映,沿途除了偶爾出現的路標外,就只剩後背包與自己。 我已經忘了有多久,不再花時間與自己相處。 ★重磅推薦 心靈之旅,以身力行。東炫以文字詳實記錄了朝聖路途中,遇見的美好風景與奇蹟;就算於山窮水盡的關卡,仍能見證恩典的降臨。善的循環,是書中不斷提及的真理。勇於冒險,保持一顆良善之心,沿途所見的人事物,皆是禮物,皆是祝福。 ——廖宏杰 作家 認識東炫是在印度的達蘭薩拉,不論是在藏香繚繞的大寺,或是西班牙小鎮,他總會把每一片相遇的風景刻進心裡,順著宇宙的流,跟隨內心的聲音前進。這本書讀起來彷彿東炫本人在說話,聊著旅程、聊著與人交織的緣份、和那些被觸動的瞬間。他那真誠又直率的態度,以及隨遇而安的哲學,有自由的味道。 ——Lily Hsu 藝術治療師

    優惠價:262 /  350

  • 祖靈的女兒──排灣族女巫包惠玲Mamauwan的成巫之路,與守護部落的療癒力量

    祖靈的女兒──排灣族女巫包惠玲Mamauwan的成巫之路,與守護部落的療癒力量

    作者:包惠玲(嬤芼灣Mamauwan);張菁芳

    全台第一本!台灣原民「巫」文化的女巫傳記! 部落的靈療師‧祭儀文化的守護者 百年巫術傳統與祖靈信仰,太珍貴!  ★書中收錄多張難得一見全彩照片,一窺排灣族女巫及祭儀全貌★ ★要成為女巫,需要有特殊的能力和身分?還是有心就能學會? ★女巫究竟是怪力亂神?還是鞏固、療癒部落的中心支柱? ★該用理性來研究這股超自然力量?或是終究得臣服其中?   「沒有巫師,頭目怎麼保護族人?」 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部落,保留了排灣族最傳統的文化,但他們已逾半世紀沒有立新女巫。嬤芼灣自從小時候目睹父親溺水身亡,便發現自己具有容易感知及接收夢兆的靈媒體質。而二〇〇七年達仁鄉公所破天荒地開辦了全台第一屆「女巫培訓班」,讓她開始了這條漫長的習巫之路……   「時代變遷下,族人如何努力維續傳統?」 療癒往者與生者的招魂儀式、祈求作物豐收的小米收穫祭,以及五年一度的排灣族大事──五年祭,都是排灣族原生文化的體現。外來宗教與傳統的碰撞、部落的群體意識差距、儀式面臨的斷層危機等等,頭目、首席女巫及族人彼此幫助,共同祈求祖靈庇蔭,並奮力維護、實踐歲時祭儀。   「習巫者有心,祖靈才能浥注更多。」 嬤芼灣牢記這段話。要讓祖靈、部落、族人、在外打拼的部落年輕人,對這塊土地有更進一步的認同和共識,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在路上了。

    優惠價:304 /  460

  • 戰國風雲人物

    戰國風雲人物

    作者:惜秋

    戰國風雲人物 在亂世下降生,在動盪中成就 在歷史長河上熠熠生輝的人們 戰國時代,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上位者謀求富國強兵、為臣者實踐政治理想、投機者追尋利益權勢,共同造就出百家爭鳴、英才輩出的時代。這些擅於外交、軍事、謀略的人才趁勢崛起,在亂世中一展長才、大放異彩。 本書參酌《史記》、《戰國策》等史書,透過作者身為資深政論家的敏銳觀察力、洞悉力,精選十位戰國時代重要的外交家、軍事家等各領域人才,從人物特寫的角度,輔以生動而故事的筆法,進行全面的剖析與評價。 表裡衝突的政治主張--蘇秦的合縱之策 蘇秦作為戰國時代知名的合縱家,他游說秦王失敗後,受到家人的侮辱,閉門苦學後重使其他六國接納他的學說,身配六國相印,衣錦還鄉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然而作者更從史書上的細節去考證蘇秦合縱之策的動機。在各國紛紛心存兼併他國的想法時,「統一」作為當時的時代主流思潮,蘇秦卻反其道而行,驅策六國共同抗秦,從結果上來看,這也是一種延長各國割據分裂局面的行為。蘇秦的政治主張與當代訴求大相逕庭,他卻能游走在各國的政治矛盾之間並從中獲利,其生命經驗放到如今的時代,仍深具寓意。 「舌在足矣」--張儀的連橫之策 與蘇秦同樣師承於鬼谷子的張儀,其政治人生也如同窗一般顛簸。他起初前往楚國游說楚相,卻因為一次宴飲之中,楚相丟失了一塊壁玉,在兇手遍尋不著的情況之下,「貧而無行」的張儀便因為身家貧困而遭受苛責,自楚國狼狽返家。然而張儀卻並不灰心喪志。他對自己的辯才極為自負,其後來的成就也應證了他的信心其來有自。作者引《史記》與《戰國策》中,張儀於各國游說的記載,使其機敏雄辯的形象躍然紙上。張儀與蘇秦同時作為戰國時代的游士與外交家,儘管政治立場相左,然而卻同樣是在大時代之下,以自身的能力和專才活躍於國際的人物。 人物是時代精神的表徵,戰國時代風雲人物如何憑一己之力扭轉時局,締造不凡成就?透過研讀他們的傳記,我們得以認識這個時代。其中所闡揚的人性光輝及時代價值,尤其值得當代讀者細細深讀。

    優惠價:308 /  410

  • 立體的歷史

    立體的歷史

    作者:邢義田

    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 |從2D思維進入3D視角,看見前所未有的「立體的歷史」! 你有沒有想過,上帝為什麼要給人類兩隻眼睛?難道,研究歷史就只能案牘勞形?古人為我們留下的歷史材料浩如煙海,除了平面的文字資料外,更有琳瑯滿目、豐富多樣的圖畫資料,只有同時掌握兩者,才可以建立不同以往的「歷史」。 |精選四講主題,中外交流一眼看穿 邢義田教授精選四講主題,內含中西文化交流下的圖像與藝術,讓讀者們一眼看穿,從雕像的帽子,到畫像的猴子,一步一步解析,用最淺白的口吻,來理解最深奧的歷史! 第一講──請孫悟空去管馬是有特殊意義的!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被玉皇大帝派去管馬,給了他「弼馬溫」的職位,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要叫猴子去管馬?「弼馬溫」有沒有特殊涵義? 第二講──原來胡人不一定是左衽? 孔子有言:「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就要披髮左衽了!」孔夫子用這段話來指出,中原文化「右衽」象徵文明,與胡人「左衽」截然不同。然而,胡人其實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第三講──希臘大力士華麗變身 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神,擁有無窮的神力、擔負保護者的職責。誰能想到,原來希臘大力士的形象,曾經流傳到中國?希臘到中國直線七、八千里,大力士究竟是如何「流浪」到中國的? 第四講──希臘陶片流放制度也有漏洞? 古希臘不少城邦實施民主制度,他們採取「陶片流放」,投票獲得最多人討厭的人,必須離開城邦。然而,這些陶片上的名字,真的是自己寫的嗎? 附錄──精選四篇研究成果,扎扎實實補充歷史知識! 邢義田老師精選四篇文章,一次補足歷史知識,讓你意猶未盡!

    優惠價:375 /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