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植物圖鑑2.0版
我們常說「引領風騷」,「風」指《詩經》的國風,騷指《楚辭》的<離騷>。這是中國最早的兩大文學作品(詩經最早作品是三千多年前,楚辭約在兩千多年前)其中描述的植物,不只呈現當時先民的生活特色,也承載了中國文化的點點滴滴。 歷代研究者不勝枚舉,但是,兩千年年,潘富俊第一個採用現代植物科學來研究這些中國古典文學。 繼推出跨界經典作《詩經植物圖鑑》2.0版之後,《楚辭植物圖鑑》也在13年後全面更新、改版上市!全新編排更加深入地探討楚辭植物,分九大類,檢索更容易, 500幀全新照片與精細插畫,並佐以歷代古圖譜,結合現代與古典面貌,帶領讀者親臨南方瑰麗浪漫的文學現場。 一、不理解植物古今名稱變化,無法讀懂《楚辭》 我們知道楚辭善用植物特性來褒貶人物,文學手法非常細膩,影響後世創作甚巨。但是,植物名稱古今有別,如果不知沿革,如何體會詩人匠心?像「蘭」、「蕙」,大約都可以看出是香草,但若不知「薋」」是蒺藜,如何明白這是惡草?不同時代,植物用途也大異其趣。我們常吃的茭白筍,在楚辭時代卻是種來採集種子(穎果)當飯食用。而且屈原也喝甘蔗汁(見<招魂>篇「胹鱉炮羔,有柘漿些」),豈不有趣? 二、全新編排,分楚辭植物100種為九大類 「楚辭」運用植物的特性來寫作,技巧高超,並非只有我們習知的香草惡草香木惡木四類。作者全面整理、重新分類,改以九大類探討楚辭植物,力求更貼近楚辭作者創作的苦心,體會箇中深遠幽微的情思。這九類分別是:香草類、香木類、惡草類、惡木類、寫景寄寓類、以物喻情類、經濟植物、敬鬼神之植物祭禮,以及傳說中的神話植物。 《楚辭》常以香草和惡草擬喻忠良奸佞,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同時從楚辭提及的植物,可以看出地處南方長江流域,環境富饒,歌詠植物多用以比喻性情。不似《詩經》,地處北方黃河流域,環境相較艱困多變,歌詠植物就多崇敬經濟作物。 本書特別收錄散文名家也是植物專家蔡珠兒專文<清碧芬芳之書>,文中提出古今一大謎題,作者也針對這點詳加分析,由此更可稍窺作者建立「中國文學植物學」學科之篳路藍縷,體會「文學珍藏」系列如何整合自然科學與中國經典,引領讀者從不同角度解讀經典作品。2014年春天已推出《詩經植物圖鑑》2.0版及《紅樓夢植物圖鑑》2.0版。 ◎ 蔡珠兒(名作家)、魏伯特(暨南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優惠價:406元 / 580
-
自然的祕密絮語:366天,每天告訴你一個自然的故事
無徑森林有一種愉悅,荒涼海岸有一份驚喜, 無人打擾,樂得寂寥相伴, 深邃大海,濤聲樂起: 我並非不愛世人,只是更愛自然…… ——拜倫勳爵(Lord Byron),《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這是一本前所未見的紀事年曆,獻給所有萬物之子與愛自然的你。 爬蟲學家及自然史作家瑪蒂‧克朗普以生動文字,搭配布朗溫‧麥基弗的細緻插圖,完美結合了文學、科學與美學,描述了366個動人心弦的自然小故事。 每一天,都有一個專屬的自然主題,交織成充滿奇趣的日常幻想,帶我們綜觀整個地球,跨越時空媒介。 看見世界山岳日、草莓節、蝦節、蜂鳥節、黑熊節的文化緣起; 紀念《寂靜的春天》、《夏綠蒂的網》、《天鵝湖》等經典作品的問世; 探究DNA結構的重大發現與公民科學計畫的創始; 書中更收錄每個月的生日花、尼斯湖水怪、獨角獸等民間傳說,以及古希臘、羅馬和埃及的神話故事。 每一天,讓我們探索一則動人心弦的自然故事,讚頌自然界的美與奧妙,同時也思考如何保護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讓未來世代也能繼續生活在我們珍愛的美麗世界之中。 溫馨推薦: 江松樺│〈遠古巨獸與他們的傳奇〉粉絲團作者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張東君│科普作家 黃奕寧│〈阿鏘的動物日常〉版主、動物插畫家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隨著時代巨輪的轉動,今日的世界已經容納不下太多想像。在人魚、水怪已經無所遁形的今天,人們遠離了山林,將自身囚禁於水泥和鋼鐵打造的迷宮之中。《自然的祕密絮語》從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疑問出發,透過歷史人文的觀照,再輔以理性的觀察與解釋,重新為讀者打開通往綺麗想像的窗口,讓每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不再索然無味。縱使每天重複地走著同樣的道路、日復一日,眼中所見的風景也必然會有所不同吧?」──江松樺,〈遠古巨獸與他們的傳奇〉粉絲團作者 「不只是科學,而且從文學、人文風俗、神話傳說各個面相,富有詩意的介紹與我們共存的自然!」──黃奕寧,〈阿鏘的動物日常〉版主、動物插畫家 「這本書就像是實體化的 Google Doodle,每天看一篇,多了解自然一點,也會多愛自然一點。當然,你可能會忍不住一次看完。」──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以故事述說方式,帶出自然的哲理。 搭配著細膩圖畫,更增進觀察樂趣。 或許在晨曦,或許在睡前, 每天一個故事,打開心靈及自然之眼。 每天一個故事,為每一天注入滿滿能量。」──劉月梅,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優惠價:336元 / 480
-
大腦不邏輯:魔神仔、夢遊殺人、外星人綁架……大腦出了什麼錯?
Amazon 4.8顆星超高好評 完美結合知識、娛樂與動人故事的腦神經著作 獻給喜歡《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X檔案」的讀者 大腦,不見得是你的好夥伴! 你若不懂它的邏輯,就只能等著它來整你。 《大腦不邏輯》透過腦傷、精神疾病、夢境、催眠等狀況, 帶你認識大腦這個神祕又強大的黑盒子,如何執行各種任務。 人類引以為傲的大腦 其實……充滿了bug 回家的路上總是忘了買牛奶 已經截肢的幻肢,為何還會發癢? 熟人之間,更容易互相傳染呵欠 而且……鬼影幢幢 鬼壓床、夢遊殺人怎麼發生? 被外星人綁架的情節,為何都大同小異? 彷彿《愛麗絲夢遊仙境》,身體變得忽大忽小 透過這些奇思怪想與瘋狂行徑,我們更了解大腦的運作…… 然而……怪奇現象背後很有邏輯 一派胡言,卻沒有說謊的人 和自己的老婆外遇,又是什麼情況? 盲人有視覺?但視力正常的人卻常常視而不見 此外……這本書,還可以 教你一眼辨識假笑 善用催眠原理,達到廣告效果 利用想像力,讓運動能力突飛猛進 好評推薦 「史坦伯格撬開我們的心靈大門,揭露大腦的運作過程,為感知、習慣、催眠、語言、學習等各種主題提供洞見。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更清楚感知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Subliminal)作者 「史坦伯格帶領我們進行一場迷人的探索行動,深究讓人類之所以為人的那些衝動與怪癖,一窺黑盒子裡那個創意無限且引人入勝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心靈。」──柯妮可娃(Maria Konnikova),《福爾摩斯思考術》(Mastermind)作者 「史坦伯格對神經科學的澎湃熱情洋溢於全書的每一頁。他以清楚易懂的文筆,闡述神經科學上令人著迷好奇的現象,而這些現象正是一扇扇通往大腦奇觀的窗戶。」──薩泰爾醫師(Dr. Sally Satel),《洗腦》(Brainwashed)作者 「史坦伯格將通俗神經科學書籍推上新的水平,雖是追隨神經醫學作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的腳步,卻有其更鮮活、更新穎的魅力。」──哈爾.布盧曼菲爾德醫學博士(Hal Blumenfeld, M.D., Ph.D.)《臨床神經解剖學》(Neuroanatomy through Clinical Cases)作者 「史坦伯格對大腦怪癖背後隱藏邏輯所做的解釋,讓他自己成為神經科學界的一位新血代言人。」──承現峻(Sebastian Seung),《打敗基因決定論》(Connectome)作者
優惠價:315元 / 450
-
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以及牠們如何溝通的科學藝術
《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以及牠們如何溝通的科學藝術:鳥會說方言、魚會打摩斯密碼、大象會說韓文、鯨魚愛K歌……破解「動物語言」裡的生物哲學》 如果動物會說話,我們應該讓牠們進立法院嗎? 科學 ╳ 哲學 ╳ 語言學 野性的呼喚 v.s 笛卡兒、維根斯坦、海德格、梅洛龐蒂…… 以動物和語言的哲學思想史,解答以下問題: 究竟什麼是語言? 何時可以將溝通稱為語言? 若動物也有語言(思想),牠們在政治上是否也有話語權? ★ 榮獲荷蘭文壇最重要獎項Halewijn Award大獎最佳圖書 ★ Trouw日報評選年度最佳哲學書 ◎ 大象會說韓文,原因只是太無聊而自學成材? ◎ 鳥語也有分國家,住在邊境的鳥兒甚至會雙語!? ◎ 鯨魚每季會唱不同系列的歌曲,經過牠的鯨魚還可能順道把曲調學走,最後變「流行曲」!? ▎大猩猩與蜘蛛的共同點,其實比人類與大猩猩的共同點還要少。——德希達 ▎ 古埃及人除了「人類」之外,沒有描述「動物」的集合名詞,牛就是牛,馬就是馬,鳥就是鳥,魚就是魚,牠們毫不相似,當然不能以一個集合名詞指稱牠們。那麼,是何時起,人類理所當然地將所有的飛禽走獸劃進「動物」這個分類,與人類徹底區別開來呢? ▎動物不會說話,因此動物不會思考。因此動物不存在。——笛卡兒 ▎ 人類以思想劃分人類與其他動物。這不只是物種的劃分,還是位階的劃分。自笛卡兒說出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以後,人類便理所當然地用「思想」、「語言」來做為高等的證明。這樣的想法自啟蒙時期已影響人類對動物的看法上千年,然而,越來越多科學研究顯示,大多數動物有自己的「文法」,牠們發出的響聲並非單純的身體本能或警戒功能,鸚鵡與小狗會開玩笑,烏鴉與大象會哀悼,鯨群會創作流行歌曲……這些都是非生存必要的本能,而是經過思考後的行動。 ▎如果一隻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聽懂牠說什麼。——維根斯坦 ▎ 人們經常開玩笑說動物無法投票。然而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動物有語言,當然也有政治,也有社群。牠們會投票,會互相討論某幾個選項,再集體提出最佳方案:當歐洲馬鹿群中有超過62%成年鹿站起來時,牠們就開始移動;在狒狒群中,由占主導地位的公狒狒和母狒狒做決策,但其他狒狒也影響這些決定,所有的行動都會被列入考量……水牛、蜜蜂、鴿子、螞蟻都有各自的群體決策方法,也有自己的政治體系。 ▎語言對我們如何存在於世界上極為重要,那些沒有語言的不可能死亡,只會簡單地消失……因為動物不能理解什麼是死亡,牠們不會死,只是消失。——海德格 ▎ 在理解到動物語言與動物思想的繁複程度後,我們或許不得不承認,人類與動物的界線(或鴻溝),似乎只在於我們不懂牠們的語言。那麼,我們便不得不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會因為不懂某一人類族群的語言而任意殘殺、處置他們嗎?若是不會,為何我們可以如此對待動物呢? 本書以哲學、語言學、社會學、政治學探討動物的語言與行為,或許可以藉此釐清我們與動物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
優惠價:315元 / 450
-
遊戲藝術——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歷程(簡體書)
本书对游戏进行了全面论述。与一般的游戏开发类书籍不同,本书侧重提升读者的游戏素养,普及游戏基础知识,使其对游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本书共13章,主要概括了游戏的特征,整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游戏,揭示了游戏所蕴含的原理,回顾了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并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了简析,介绍了游戏基本规则、游戏关卡、游戏视觉的普遍规律以及游戏的主要类别,探讨了“游戏化”的概念和应用。 本书对于游戏娱乐相关专业学生、游戏爱好者,以及行业从业人员都具有参考价值。
優惠價:354元 / 354
-
植物的性、愛與誘惑︰從生殖繁衍到瓜熟蒂落的食用植物羅曼史
五顏六色的蔬食,交織出餐桌上繽紛的浪漫饗宴。 摘一顆番茄、咬一口香蕉、嚐一塊酪梨,一窺植物性學的萬花筒! 你知道花朵裡藏有性的數字密碼?甜菜種子是遠距戀愛高手? 工業化農業生產偷走了香蕉的性,害香蕉只能無性過一生? 酪梨的性生活靠機緣,故事就像電影《當哈利遇上莎莉》一樣動人。 性與食物緊密交織,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提供我們飽足的植物。 植物的性比動物世界還五花八門,豐富多變遠超越我們的想像。 人類的熱量與營養許多都來自種子和果實(植物的性產物)以及花朵(植物的性器官)。酪梨、藍莓、榴槤、葡萄等果實是種子的容器;百合、番紅花、南瓜花等等是人類的美食良伴,有了花植物才能授粉結果。性也扮演中介的角色,將食用植物送進我們的肚裡。大多數食用性植物是經過幾千年或幾百代的演化而來,一開始可能受到人為干擾,接著是人為的管理安排,然後是人工栽植,最終則是基因改造。早在刻意挑選優良的遺傳特性之前,人類就會栽種植物。 本書結合食物、植物學與科學,每個篇章都是一場親密對話,構築一段你與食用植物的羅曼史。 人和食物之間有必然的關係,而關係健康與持久之道在於了解對方。作者透過擬人化敘事與田野探究,帶領讀者對食用植物的構造、演化發展、甚至基因工程有更正確的理解。書中探究許多食用作物的性,包括番茄、香蕉、酪梨、甜菜,最後以基因改造的南瓜做結。書中有插畫與美味食譜,從西班牙冷湯、番茄布丁、香蕉鬆餅、酪梨吐司到墨西哥玉米捲。 從今天開始,每當你坐下來,咬下第一口食物,請感謝「性」把它們帶到我們的餐桌上。 各界好評 ☆ 遺傳學家厄爾史傳德嘗試將食物、科學與植物繁殖三者交會,帶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在其中我們看到番茄是自體授精、人工栽培的香蕉屬於雌不孕。你將重溫花蕊的構造,也會驚訝於甜菜的崛起是地緣政治的意外。吃入口中的植物,看起來都不一樣了。――芭芭拉‧凱澤(Barbara Kiser),《自然》期刊(Nature) ☆ 透過本書你會對番茄、香蕉、酪梨、甜菜、南瓜有更多認識。書中探討人為干預與香蕉的部分尤其有趣,結合科學、政治、商業與性。厄爾史傳德提醒我們,戀情持久之道在於了解對方。而他帶領讀者對植物,也就是我們吃的東西,建立更深的理解。――珍妮‧弗格森(Jenny Ferguson),《華盛頓獨立書評》(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 一位遺傳學家以熱切的眼光看待植物的繁衍與演化,藉由番茄、香蕉等等主題,向讀者介紹食用植物引人入勝的性生活。――《科學新聞》雙週刊(Science News)
優惠價:230元 / 360
-
荷爾蒙:科學探險如何解密掌控我們身心的神祕物質
《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2018年度選書 《富比世》(Forbes)雜誌2018年腦科學必讀選書 暢銷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作者辛達塔.穆克吉盛讚 荷爾蒙掌控了我們的行為、代謝、睡眠、性愛、情緒與免疫系統……, 可以說是活著、會呼吸、有情緒的個體的生物化學。 荷爾蒙的基礎科學是怎樣的? 它們的發現有些什麼樣的精彩故事? 我們是怎麼發現荷爾蒙的? 這種人體自行生成的激素,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的? 想像我們的身體是個強大的資訊運輸系統,有大量訊息需要傳遞。 神經系統就好比傳統的電話交換線路, 訊息來源通過這些線路才傳送到目的地。 反觀荷爾蒙的運作,則猶如無線網路, 在身體的一端製造出來,卻能控制遠端的標的, 譬如大腦細胞釋放的荷爾蒙,只需要一丁點量, 就可以啟動睪丸或卵巢反應。 內分泌學直到十九世紀才問世,比起其他重大醫學發現晚了許多, 當時醫生才開始探索分布在身體各部位、分泌化學物質的的腺體。 一個世紀過去,這門晦澀不明的科學才漸漸躍升為受關注的專業, 直到近七十年,科學家終於找到了測量荷爾蒙的方法, 在這之後,亦發展出各式各樣荷爾蒙替代療法, 它們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荷爾蒙是相當複雜的人體系統,尚有許多未知之謎。 除了述說荷爾蒙發現的故事, 本書更將幫助你了解各種荷爾蒙的功能,以及它們彼此複雜的交互作用, 你會發現,原來身體有這麼多方面與荷爾蒙息息相關! 本書特色 近二十年來,台灣書市未有完整談論「荷爾蒙」的專書,多的是家庭醫學或美容類型的應用小書。「荷爾蒙」,對這個一般人似知又不甚解的詞彙,實需有本專書來詳細解析。本書爬梳「荷爾蒙」的發現科學史,並全面性地探討相關的基礎科學與其對於人類生活及社會的影響。 作者不僅有科學史與社會學學位,也擁有哥倫比亞公衛、新聞學雙碩士,以及耶魯的醫學等學位。跨界的養成背景,使她在撰述本書的眼界與手法更為全面。全書藉由荷爾蒙相關醫學發現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事件串聯寫成,作者以淺顯生動的筆調並附上多幀相片輔助,寫就這本探索操控人們身心神祕物質的科學故事書。 暢銷書《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作者辛達塔.穆克吉讚之:「扣人心弦,而且完整呈現內分泌科學知識!」對於缺少內分泌學相關科普書籍的台灣,這是填補知識缺口的重要出版品。
優惠價:294元 / 420
-
數學天方夜譚:撒米爾的奇幻之旅(經典復刻版)
◆ 亞馬遜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除了足球之外,還有一個故事能從巴西燒到全世界! 全世界最暢銷的「趣味數學解謎故事」,傳誦七十年仍歷久不衰,發行超過十二種語言,原版狂賣2,000,000冊,全球最熱門的數學故事書! 當數學謎題闖進了《天方夜譚》裡…… 奉真主阿拉的名,數字無所不在,幾何無所不在,真理也無所不在,再玄的數字都有被破解的時候! 在那滿是駱駝的城市,一間煙霧瀰漫的小茶館裡,數數人撒米爾因為他的智慧與臨危不亂,名氣愈來愈大,樹大招風的結果讓他又得挑戰新的謎題。 這次來挑戰的是個說書人:「從前,有個壞心眼的法官,故意出了一道難題。他將九十顆蘋果分給三姐妹,規定老大一定要賣出五十顆,老二要賣出三十顆,老三只能賣出十顆,每個人賣出的價格必須相同,最後每個人的總收入也必須一樣。」 「比方說,老大一顆賣七元,老二和老三也必須一顆賣七元。這太難了,三姐妹感到非常困擾,明明是不同數量的蘋果,怎麼可能賣相同的價格還能得到一樣的收入呢?這分明就是壞心眼法官在找碴!」 「不知所措的女孩們向智者請教,從智者那裡得到了解決的方法,果真在用相同的價格賣出不同數量的蘋果後,每個人還能得到一樣的收入。我的故事說完了,親愛的撒米爾呀,你能為我們解開這椿神奇的買賣嗎?」 撒米爾不慌不忙地解決了這道難題,想要挑戰他的人,無不打從心底敬佩起來。充滿智慧的撒米爾啊,沒有一個謎可以難得倒他,直到最後一個謎,那將是他此行最大的賭注,他能順利解開嗎? 流傳超過半個世紀的經典故事,在已故巴西數學家馬爾巴塔罕的神來之筆下,活靈活現的串連文字、數字與真理間的奧妙,並榮獲巴西文學院大獎。奉真主阿拉的名啊,正確的分配不一定是最好的分配,有時付出才會是最棒的收穫。所以數字不難,真理也不難,且看馬爾巴塔罕如何用數字說真理、用文字算數學。狂銷超過兩百萬本的趣味、驚奇與感動,在你讀過後必能心領神會。 真理無所不在,而撒米爾的解答就在這裡→ 先用七顆一元的價格賣出最大數量的蘋果,因此老大賣出四十九顆得到七元,老二賣出二十八顆得到四元,老三賣出七顆得到一元,再用一顆三元的價格賣出剩下的蘋果。這麼一來,三姐妹都能各獲得十元的收入,謎題就解開囉。 【名家推薦】 知名作家──小野 知名作家──鄭栗兒 亞太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金牌──時丕勳 建國中學校長──蔡炳坤 建國中學數學教師──繆友勇 真摯推薦!
優惠價:175元 / 250
-
探索時間之謎:從天文曆法、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本書從廣泛的角度、認知與思維來探討時間。作者的身世也許不如《時間簡史》的霍金那般迷人,但這一本書,你絕對看得懂,且一定能激發你進一步的思考。藉這一本書好好面對你僅有的一生「時間」吧! ──侯維恕,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時間根植在你的意識中,但你看不到、聽不到、聞不到也摸不到,時間到底是什麼?它真的存在,或者只是幻覺? 人類是從何時意識到時間,並開始探索時間的存在?時間又對人的文化與生命產生了什麼意義? 從古文明的墳墓、巨石群,到最高深的量子物理,跟隨佛克,這將是一趟前所未有的時間旅程,你也將知道人類如何探尋時間、定義時間、了解時間,並且,在了解之後回頭直問人類自己,我們又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些什麼? 霍金已經寫了暢銷千萬冊的《時間簡史》,我們為什麼還要看《探索時間之謎》? 霍金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其內容主要是以天文物理的角度來探討宇宙論。而《探索時間之謎》卻從另外一個面向切入,提出一個巨大的質問:時間到底是什麼? 佛克打破一切學門的界限,從考古學確認人類開始認知到時間,探討曆法問題後,進入到牛頓的力學中,闡論人類對於時間的概念為線性的表態。牛頓力學後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從線性的又變成與空間同等扭曲。最後,佛克提出一個大家都放在心中的問題,時間是從宇宙大霹靂誕生後所產生,那麼,在大霹靂之前,有時間嗎? 這是一本真正全面探索時間的巨著。 要寫一本關於時間的書,最根本的問題是:時間到底是什麼? 我們生活在由時間構成的世界裡,在我們大腦的根基上,總是有時間不斷流動的概念,但若是要定義時間的速度,就必須要有一個相對於時間靜止不動的物體,才可以定義出時間,但,又有什麼物體之於時間是「不動」的?若沒有這個物體,我們還可以定義出時間的流速是什麼嗎?或者,我們還可以定義出時間嗎? 人類從何時開始意識到「時間」? 事實上,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它絕不只是單純的物理問題,我們可以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從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甚至從地質學的角度來思考。當然,時間更是科幻世界和未來學的重要命題。所有的人類行為,都包含在這個宇宙最奇妙的維度裡。 準備好跟隨佛克一同進入這趟沿著宇宙最奇妙維度的旅程了嗎? 請讓我們一起重返過去,探索時間之謎。
優惠價:294元 / 420
-
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頂尖成癮專家揭發數位科技破壞大腦功能的恐怖真相
權威成癮專家兼醫學博士的驚人論點—— 螢幕科技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嚴重不良的影響! 「螢光小孩」世代危機 捷運、餐廳、學校或馬路上,隨處可見低垂著頭、臉龐映光的孩子。新千禧世代過渡刺激又令人上癮的螢幕文化,讓全球性科技瘟疫迅速蔓延。在美國,二至十七歲的孩子之中,百分之九十七都打電玩! 不適齡螢幕科技,改變孩童的大腦。 大量接觸螢幕會刺激腦部活化多巴胺,腎上腺素狂飆,產生性愛般的快感。長時間盯著螢幕對孩童和青少年未發育完全的大腦來說,等同是吸食古柯鹼成癮。 欲罷不能的網路互動,營造一種「假的連結感」,上網越久越空虛。 臉書、Instagram、YouTube、Twitter、Line等通訊軟體……資訊爆量模糊化孩童與成人的界線。從媒體文化和社會學角度檢視人類社群連結的需求與心理困境。 電玩上癮導致情感精神疾患與校園暴力 以多年治療成癮復健的個案,證實打暴力電玩容易讓人產生「遊戲轉移現象」,導致無法分辨虛擬與現實,同時降低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衍生認知、情感與行為障礙。 中小學階段,數位裝置進入校園的檢討 腦神經科學證實,使用科技(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對孩童學習力、專注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弊大於利。打破現代校園科技迷思,提出對未來趨勢教育的因應方向。 ★ 無論你是關心孩子的家長、用電腦作為教學工具的老師、輔導兒童心理的諮商人員,還是正值青春期、一天不打電玩就渾身不自在的大小朋友……打開螢幕前,你必須知道: .螢幕會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改變腦區間神經連結,並破壞腦功能。 .強烈的聲光效果會降低大腦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及分辨虛擬與現實的能力。 .螢幕成癮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雙相情緒障礙、產生幻覺或幻聽等情感性及精神疾患。 .暴力電玩會讓大腦的衝動控制力減弱,攻擊傾向與暴力行為因此大幅增加。 .網路社交和不安全的線上環境,將助長網路霸淩、人口販賣、青少年校園屠殺等犯罪現象。 專文導讀 王智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專文導讀 專業推薦 柯慧貞/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王育敏/立法委員 彭菊仙/親子作家 岑永康&張珮珊/幸福主播夫妻檔
優惠價:294元 / 420
-
螞蟻螞蟻:螞蟻大師威爾森與霍德伯勒的科學探索之旅
《螞蟻螞蟻:螞蟻大師威爾森與霍德伯勒的科學探索之旅(特別收錄螞蟻專家林宗岐教授編寫的〈台灣家屋螞蟻圖鑑〉)》 螞蟻雖小,但比你想得更複雜——不只農耕採集,更有外交與戰爭! 讓螞蟻大師帶你看小小世界裡的野蠻與文明。 台灣大學昆蟲系名譽教授 吳文哲專文導讀 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 林宗岐審訂 ◎ 當代螞蟻學經典著作,了解螞蟻世界、社會生物學的入門必讀書,普立茲獎得獎作品《The Ants》之精華濃縮版 ◎ 社會生物學開山祖師威爾森的科普鉅作 ◎ 中文版獨家收錄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編寫的台灣家屋螞蟻圖鑑 說到螞蟻,就會想到《蟲蟲危機》裡的螞蟻國在螞蟻的世界裡還存在著各種各樣完全不同的種類。光是大顎就各有千秋──有的可以發動空降奇襲、有的可以幫助捕食多刺的獵物。而除了鮮紅的紅火蟻,更有散發翡翠、甚至金黃色澤的螞蟻。 螞蟻王朝——外交與戰爭 在螞蟻的大型社會有著各式各樣的分工:負責採集與建造的工蟻、保衛蟻巢的兵蟻還有肩負繁衍重任的雄蟻。工蟻要完成各自的工作,就必須互相溝通,也因此氣味、動作還有聲音等複雜的溝通方式變得至關重要。 然而,在螞蟻的世界裡,也充滿了戰爭,侵略、征服與屠殺可說是家常便飯。因此,訂定外交與軍事策略也成為了一個螞蟻群落存活的必要之惡。 群的智慧——超級有機體 傾巢而出的行軍蟻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巨大的變形蟲,迅速而有效率的移動前進,吞食經過的所有生命。在切葉蟻複雜精細的巢穴裡,數百萬隻的工蟻種植著規模龐大的真菌苗圃。一切動作都精確而仔細,很難想像這樣複雜的社會活動是來自一群看似簡單的螞蟻。然而,作為一整個群體,螞蟻所能做到的,遠比我們所想的多。 在本書中,螞蟻大師威爾森與霍德伯勒用精彩的筆調描繪了兩人熱情洋溢的研究成果,也向世人展示了螞蟻世界裡的多樣與興衰。
優惠價:500元 / 660
-
性不性,有關係?(修訂版):認識生命科學必讀的性博物誌
〈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金籤獎〉得獎作品 生命科學輕鬆入門── 以各種有趣的動物、植物、昆蟲和細菌性知識, 讓你快速理解生物生殖策略多樣性,以及其中相關的知識! 剛剛步入性成熟階段的生物,或是人類的青少年男女,有時候會苦於性的慾火。這是生物界的自然現象:只要是有活躍性腺的動物,就會有情慾,不管是鳥、是魚、還是人。於是,我們不免要問,要繁衍,就一定要有性嗎?其實不然,有些生物,如線蟲可以自體受精;或是如一種巨蜥科摩多龍和雙髻鯊,國外就有多件處女生殖的案例! 在本書中,作者不討論人類性事,而介紹各種有趣的生物「性」知識。比如,蜜蜂的命運隨著性別差異有很大的不同,女王蜂瘋狂似的產卵、工蜂(都是雌蜂)終日操勞、雄蜂一生不是等著交配就是等死。而造成階級差異的,就是它們的性基因。 更稀奇的例子還比比皆是,如蚜蟲,居然在還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珠胎暗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還有,居然有一種紅鮭會因為溫度變動、影響鮭魚性腺發育,而產生雄魚變性的情況。 看完有趣的例子,作者也介紹了造成性別的性染色體X、Y基因、賀爾蒙與大腦的關係,以及基因是否可以決定性取向,如男性和女性的性取向?同性戀是否是基因所致?還有一個案例,是一個因意外而失去性器官的小男孩,成為「教養會改變性別意識」的實驗對象,從小被教養成女孩,以致他和雙胞胎弟弟從此人生大相逕庭。 看完書中各種動物、植物、昆蟲與細菌的有趣案例,生物的各種「性,不性」,果真大有關係! ※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展現科學的重要條件,源始於事物的好奇,作出仔細認真的觀察,收集一手的資料,然後,分析作結論。……林正焜的書都符合這些條件。甚至,他還自己做插圖,簡單拙樸,但都是有效表達。──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研究所暨生命科學系教授 于宏燦 本書用很平易近人的白話口語方式,以很淺顯的實例來解釋深奧的生物繁殖現象與相關的理論。因而我要極力推薦這一本你想知道卻不好意思問的性問題的上好科普書籍。──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研究員 嚴宏洋
優惠價:224元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