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的身體性:服務與文化產業的性別與勞動展演
台灣直到近年來,關於女性低階白領工作的勞動過程、身體和情緒勞動的操作、當代服務業與性╱別的期刊或專書論文才逐漸增加。這應是與大量互動式服務性質工作的興起,以及被認為符合女性特質、女性天生就會做的刻板認知有關。同時,服務性工作流動性高、偏向個人式的服務,也不如工廠內的勞工般較易凝聚集體意識和抗爭動力,早期的相關研究因此較少探討服務業勞工的自主和性別意識。 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包含三個主題:工作、身體、性與性別。其中任何一個面向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個研究主題或一本書籍。將三個主題結合在同一本書中,不僅是要顯示議題之間的交織性,也是要說明:早期以製造業男性及其陽剛的身體作為「工人」、「勞動者」的社會想像,已然無法解釋當前服務業與女性受薪階級的日常勞動圖像。服務性工作中的互動過程、勞動結果、具有性別意涵的各式身體勞動需要更多研究能量的投入,讓個體的勞動血汗和過程被看見。
優惠價:520元 / 650
-
終於學會愛自己:一位婚姻專家的離婚手記
婚姻諮商專家鬧婚變?兩性問題專家離婚了?開什麼玩笑?不會吧? 沒錯!這件事的確發生了。 假如一個「婚姻專家」用她的那一套方法努力地去「經營」,還不能保住她的婚姻,假如一個「兩性問題專家」告訴你,她的先生有外遇,她卻被蒙在鼓裡;這不是很尷尬嗎?王瑞琪卻碰上了,讓她猝不及防,驚惶失措。在她四十三歲這一年。 自信滿滿出版了《我的先生是台商》,王瑞琪深信老實的丈夫就算到大陸工作,也決不會背叛自己;在朋友的透露下,她才發現,原來丈夫早已和大陸女子同居兩年。在憤恨、痛心交織下,王瑞琪決定和先生離婚,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從遭逢婚變開始,「寫作」一直是王瑞琪療傷的主要方式,她夜裡睡不著,就坐在電腦前寫寫寫;白天不想出門,也不想跟人說話,就打開電腦寫寫寫;跟心理治療師談過話之後,也要趁記憶猶新時寫下記錄……;結果,兩年來寫了許多的心路歷程。王瑞琪決定,要透過這本書真實地呈現:我,這個「笨」女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了不同的人生經歷之後,最深刻的領悟。 婚變後,為了不想傷害兒女,王瑞琪忍住許多想說的話;甚至答應兒子不寫「這本書」。不過,她發現錯了!完成這本書,才對自己有了交代;日子,才能繼續過下去。請妳,或其他一樣有同樣遭遇的人,一起來看這段日子裡,王瑞琪踽踽獨行的腳印!以及,女人如何在婚變的過程中浴火重生,終於學會更懂得愛自己、以及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優惠價:175元 / 250
-
我和媽媽疏離中:互相依戀卻感到窒息,剖析母女間矛盾與疙瘩的心理學講堂
互相依戀卻又感到窒息,渴望被愛卻又伴隨著傷害, 剖析母女間矛盾與疙瘩的心理學講堂 ▎媽媽與我之間,為什麼越靠近,就會越受傷? 辭掉一份讓人身心俱疲工作,但媽媽卻不停嘮叨著,難道我的快樂比錢更重要嗎? 結婚前,大小事都要干涉的媽媽,真的希望我過得幸福嗎? 總是委屈求全、沒有自己想法的媽媽,我才不要活成她的樣子! 小時候從來沒有幫我梳過頭髮的媽媽,看著她幫孫女綁頭髮,我竟然有點忌妒! 作者是一位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他在授課與諮商過程中,聽到許多充滿悲傷、憤怒以及遺憾的故事,總是與母親有關。有些人對於媽媽的埋怨,即使在媽媽過世之後,依然緊緊地束縛著自己。 而有多少的埋怨,就代表著曾經多麼渴望被愛……。她想要幫助世界上的媽媽與女兒,讓她們不再對相似的彼此感到不滿,開始懂得相互理解,修補那些看似微小、但每每想起卻又隱隱刺痛的裂痕。 ▍讀懂母女內心的心理學技巧 本書除了分享了許多讓人揪心的案例,更以心理學角度解析了事件、話語背後隱藏的訊息,讓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相處,能有更多的理解。 >>>面對母親總是不自覺的說出傷人的話語時 以「薩提爾」理論解析,溝通類型可分為五類,分別是能進行有效溝通的「一致型」,以及無效的溝通模式「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理解這些溝通類型,試著拆解那些話語背後的隱藏訊息,才能讓母女雙方對話可以一點一點改變。 >>>偏心的媽媽、總是感到內心缺乏愛的女兒 從小到大,母親總是對其他手足展現更多的愛與包容,成長的路上未曾感受到母愛,這時比起執著於母女關係,你需要做的是,抱持「這樣就夠了」、「真的辛苦了」的心態慢慢地放下自己的期待,嘗試轉念、接受現實。 對於母女關係的建立與修復感到苦惱、徬徨的媽媽與女兒, 這本書能夠成為燈塔一般的存在,即使遙遠,卻能在黑暗中透出一道光。
優惠價:245元 / 350
-
結婚滅亡
~超單身時代來臨~ 不婚主義、婚姻難以維持⋯⋯ 2040年將迎來有5成單身人口的時代! \超單身時代來臨,不婚是罪大惡極嗎!?/ 現今社會奉行不婚主義、閃婚後離婚的人愈來愈多, 就連經過愛情長跑的情侶,也決定維持「同居關係」就好。 2040年將迎來有5成單身人口的時代, 獨活風潮席捲全球, 「單身」不再等同「Loser」, 結婚也不再是人生必經的殿堂! 然而,這樣的未來是「絕望」還是「希望」? 本書探討單身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 以豐富的數據為基礎, 剖析社會問題與結婚CP值, 從各個角度探討現今單身時代中的「婚姻」、「家庭」、「社群」、「幸福」議題, 以全新觀點看待,探討現代年輕人的幸福道路! 本書特色 ◎詳細分析日本社會數據,看出全世界的「婚姻問題」! ◎剖析新世代的兩性關係與婚姻存續,改變舊有觀點! ◎重新思考人與人的互動,找出「結婚」以外的幸福人生!
優惠價:245元 / 350
-
因為妳,夢想啟動
這是一個重新再活一次的故事。 關於夢想,關於感情,關於愛。 宥勝要將本書~~ 獻給有了孩子之後, 獨自面對憂鬱與辛苦的媽媽…… 獻給曾經有過夢想, 卻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人。 獻給無法給自己答案的人, 先對自己誠實,你才可以冒險高飛有價值﹗ 現在的我,到底能拿自己的人生怎樣? 他長達一年的澳洲打工度假,騎單車橫跨澳洲沙漠;他向「冒險王」自我推薦主持節目,足跡踏遍五大洲20個國家。他演出「犀利人妻」爆紅,戲約不斷,演電影,推出個人專輯……但他說,在女兒出生前,他是一個對人生方向沒有答案的男人…… 遇見一個欠揍的人?完成夢想,我需要1億? 直到有一天遇見一位自由人(宥勝心想,吼誰不想自由);自由人帶全家環遊世界(宥勝最想做的事)……但宥勝很「ㄍ一ㄥ」,他不想被看穿,其實自己只是個不敢完成夢想的平凡人…… 宥勝搞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大膽說做就做,但他卻因為家庭,因為事業,因為年齡……「完成夢想,我需要賺到1億……」咦?為什麼自己害怕直接出發呢? 只要猶豫就會翻車,就像人生一樣﹗ 宥勝開始問自己,有沒有資格去選擇覺得最重要的事?現在的我在逃避什麼?假裝沒有對「什麼」怦然心動嗎?為了找答案,他重新整理人生,決定誠實活一次。因為對自己誠實,就是人生最大的冒險﹗ 本書特色 在追求夢想的路程中,每個人總是會有很多疑問,本書特別將宥勝對自己的疑問整理成【菜鳥奶爸問】單元。在閱讀每一篇結束後,讀者同時也可以問問自己,面對每個人生階段的疑問,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菜鳥奶爸問】單元摘錄 ‧我有沒有能力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不管是住處、室友、工作、同事,甚至是上司人選?如果有,我會怎麼選? ‧在我的工作裡,我最享受的部分是什麼?如果目前不享受的話,那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達到我拚命工作所追求的「那個目標」? ‧當我把父母、長輩、同事所認為最好的事全都做完後,我還想做些什麼? ‧現在的我有在逃避什麼嗎?或現在的我,假裝自己並沒有對「什麼」正怦然心動著? ‧我對錢的看法是什麼?自己的夢想,是不是已經與錢畫上了等號? ‧另一半,到底該怎麼選擇?我身邊的這個她╲他,到底是不是最適合我的? ‧夫妻相處的關鍵到底是什麼?而我自己,又願意磨合到什麼程度? ‧有人真的是「準備好」以後才開始當爸的嗎?而所謂的準備又是些什麼? ‧作為一個合格的「人」,到底必須為家人與社會負責到什麼地步?而這些規則,又是誰定的?如果我的快樂,與家人完全無關,是不是就代表我是個爛人?
優惠價:266元 / 380
-
想清楚,做對事:大腦、理性、情緒
你知道男女戀愛時的激情,只能維持548天嗎? 你知道情緒激動時的衝突,百分之90以上是誤會嗎? 本書用科學和理性的角度幫你拆解男女、友誼、職場。 。 。 。 等等人際關係的衝突,教你用對的想法和態度, 來重新建立與人美好的關係,邁向更圓滿的人生。
優惠價:263元 / 329
-
追夢一家
世界變化劇烈,父母可以提供哪些養分, 培育出熱情正向、勇敢追夢的孩子? 沒有高學歷,也可以有人生選擇權! ★75萬粉絲齊敲碗!神老師+殺手蘭+電競說書人Vocal聯合著作★ ★給焦慮世代的父母,一種溫柔堅定的教養方向★ 不一定有完美人生,但你可以活出理想的自己! 【不設限的教養,讓孩子的天賦自由】 一個瘋狂打電動的孩子,將來有什麼希望? 一個放棄穩定教職、改行跑賽車的叛逆女生能跑出什麼成就? 一個缺乏自信的內向孩子,成為演講超過500場的網紅教師? 六個兄弟姊妹中,有傳統意義的白領菁英, 也有曾跌跌撞撞、非乖乖牌的夢想家── 一個經濟困頓的平凡家庭,因為有了堅韌豁達的神媽媽, 造就了電競戰神、頂尖女賽車手、為弱勢發聲的公益教師, 他們走自信的路、做喜歡的事,在各自的領域發光。 這是關於自我探索、自信養成和實踐夢想的人生故事, 也是一個母親用充滿智慧的生活教育,讓孩子視野更廣闊的教養分享── •兒子沈昌賢年輕時不讀書只愛打電動,神媽媽沒有怒罵,而是慎重約定:「我不懂這個,你自己知道你在做什麼就好,基本的功課要顧哦!」在兒子剛走電競路、賺錢艱難時找理由幫兒子補貼房租、寫信鼓勵。 •處於叛逆期的小蘭要離家出走,神媽媽摸黑躲在角落守到半夜,以溫柔提問軟性勸阻:「妳真的要走嗎?要不要再想一想?」女兒辭去教職、改跑賽車,神媽媽沒有先阻止:「好危險,千萬不要去。」也不說:「祝妳第一名。」而是祈願:「祝妳順利完賽。」「妳一直跑,媽媽就一直為妳加油!」 •看到神老師聯考落榜、不想重考,神媽媽不強求,只引導:「那就想想妳現在想要做些什麼。」神老師在三十幾歲碰到人生低谷,神媽媽給予最堅定的奧援:「只要想讀,不管幾歲,學費都算媽媽的!」 ──神媽媽讓孩子知道,「雖然擔心,但我會試著理解你」。 神媽媽說:「為人父母,所求不就是希望看到孩子獨立自主、過得自在?我們懂的不一定比孩子多,尋覓志向的過程也許辛苦,但他們會心甘情願求進步。我只能引導他們找到生命的鑰匙,期待他們開啟屬於自己的那扇門。」 【專文推薦】 陳志恆(作家/諮商心理師):「神媽媽是如何做到即使擔憂,仍願意信任孩子、大膽放手呢?所有想選擇走非典型職涯路線的年輕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激勵。值得許多為孩子前途焦慮的家長們閱讀。」 大師兄(作家):「非常值得一看!那些故事帶給我很多力量,也讓我在去學校跟孩子們分享的時候,可以用更溫暖的角度去帶他們感受。」 優格(小芙尼家族創辦人) /殺梗(知名射擊遊戲前台灣代表選手及實況主):「書中太多無法簡單敘述的人生應對智慧,特別喜歡書中「神媽媽」的隨筆小留言,格外溫暖!」 本書特色 3段精采人生旅程 × 10個神媽媽的暖心小故事 × 15個追夢守則 夢想不用很偉大,就像搭公車,一站一站能前進就好, 保有熱情、活出樂趣,經歷不同風景,方能看見不同的精采, ▍評估現實:如果孩子說他想當網紅、整天愛打電動? 沈昌賢在沒人看好電競業的年代成名,如今成為賽事主播並斜槓當網紅,實際走過新興職業的起伏與現實──那些聽起來很酷的工作真的如此夢幻嗎?要怎麼與孩子探討產業有哪些工作、需要哪些技能和心理素質? ▍關於動力:如果孩子找不到興趣或因害怕失敗不敢嘗試? 神老師曾認為自己是最不起眼的孩子,如今以網紅教師的身分發揮「善循環」社會影響力、年過半百才考重機駕照圓夢,她想跟孩子們分享,良善與熱情可以讓個人的能量極大化、做對的事情就不孤單──我們可以從哪些日常小事開啟自我挑戰,練習韌性與自信? ▍鍛鍊心靈:人生永遠有意外,我們要儲備哪些內在能量以應對困境? 小蘭以叱吒賽道的「殺手蘭」名號奪冠贏得佳績後,卻又碰到癌症來襲──興趣和家庭可否兼顧?小蘭從賽道之中領悟哪些人生道理、幫助自己面對人生困境時勇敢跨越挫折? 讓孩子內心強大、視野開闊,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各界感動推薦 BigBrother大師兄 「主播夫妻檔 岑永康張珮珊」窩幸福 陳志金(ICU醫生) 陳志恆(作家/諮商心理師) 殺梗(知名射擊遊戲前台灣代表選手及實況主) 郭葉珍(教授媽媽)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老師) 優格(小芙尼家族創辦人)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以上照筆畫順序)
優惠價:315元 / 315
-
養出快樂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吳鳳與孩子的分享教育
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他們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 教養專家說父母要當兒女最好的朋友; 親子理論說傾聽溝通才可以解決代溝, 但,這是一個孩子最願意親近父母的時代, 卻也是家長面臨養出最不快樂孩子的世代…… 吳鳳有兩個女兒,他教養的目標只有一個:養出快樂的孩子。 很多人問他,平常都跟孩子說英文嗎?要幾歲開始學才不會輸在起跑點? 帶孩子出國旅行真的很麻煩,為什麼還敢帶兩個女兒跑遍全世界? 只要孩子吵鬧,給他們手機玩不是最方便嗎? 孩子還小不會懂,父母應該為他們決定吧? 關於許多教養的問號,吳鳳從爸爸對他的教育方式得到解答。 他想起小時候去補習班,但不快樂,爸爸第二天就辦了退學, 他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幫忙完成簡單的事卻非常開心; 他好奇紅酒和抽菸的味道,爸爸說想喝想抽就試試看, 但如果因為喝酒抽菸生病,要自己負責…… 他記得爸爸對他說,夢想是自己給的,誰也不能為你決定! 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或一套理論SOP可以保證讓孩子成功幸福, 但要養出快樂的孩子,父母自己要先快樂; 要孩子高EQ,父母要先高EQ; 一百元有一百元的養法,一千元也有一千元的養法,重點是你要給孩子什麼? 吳鳳的分享教育,讓新手和高手父母都停下腳步來想一想: 「快樂」這份禮物,在哪裡? 「人生這艘船,讓孩子自己當船長!」 ◆輸在起跑點是一隻存在的怪獸 ◆「玩」比寫一百頁功課還重要 ◆自信的孩子不怕酸民 ◆全能的父母養出無能的孩子 ◆不要害怕跟孩子談「死亡」 吳鳳說:「我從來沒想過要培養一個完美的孩子,我的目標是先培養出快樂的孩子。然後再教她們其他的事。 孩子透過我來到這個世界,但她們絕對不是我的所有物。我是爸爸,負責給她們安全的環境、溫暖的家、經濟支援跟愛。 但她們跟我是不一樣的,她們是獨立的個人,不是我的複製品。」
優惠價:245元 / 350
-
當管教變成虐待:多角度剖析兒虐事件的真實樣貌,守護孩子健全成長機會的教養省思
【2021年,南韓地鐵站的一則廣告】 Q:請選出以下必須體罰的孩子 □ 拿食物玩鬧 □ 沒有提早寫作業 □ 不聽父母的話 □ 在公共場所跑來跑去 仔細想想,選好了嗎? 答案是──【體罰就是虐待,沒有該打的理由,也沒有該打的孩子】 「我的孩子遭到幼兒園老師虐待,但婆婆卻是加害關係人」 作者孩子曾遭到老師的虐待,發生地點卻是在婆婆經營的幼兒園。 當時轟動南韓的濟州島虐童事件,隨著調查加害導師不斷增加, 受害兒童總共29名、共發生350多起虐待事件。 作者同時站在被害者與加害關係人的立場,觀察並記錄痛心的過程與醒悟。 「監視器畫面令人衝擊,施虐的老師也會有抱起孩子疼惜的模樣」 教育現場、家庭正發生偽裝成管教的虐待, 只能聽從大人指示的孩子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事件發生當下難以察覺,事後難以追蹤, 而社會環境長期的既定觀念、對於兒童虐待的認知不周全, 因此兒童虐待事件才會時常出現各執一詞、難以明確釐清的狀況。 「小孩講不聽就是要用打的!」 「我們小時候還不是這樣被打,有怎樣嗎?」 「唉,現在小孩都碰不得,真是太好命!」 「打罵是為了孩子好!」 如今還有許多人認為,輕輕打幾下警告、稍微罵幾句算不上虐待。 然而── 教育是針對「犯錯的行為」,虐待則是針對「犯錯的孩子」。 將重點放在讓孩子了解「犯錯的行為會導致什麼結果」是教育; 將重點放在「為犯錯行為付出代價」是「虐待」。 我們必須明白,辱罵或者使用身體暴力的行為,絕對不是管教! 「我不乖,所以要打。」 「老師說爸爸、媽媽會難過,所以不可以跟他們說。」 家庭對嬰幼兒來說就像全世界,幼兒園老師則是孩子進入社會生活遇見的第一個大人。 父母、教師之於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孩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大人給的指導、情緒, 在身心發展最重要的時刻,管教方式就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關鍵。 必須即刻終結更多的兒童虐待發生,守護孩子健全成長的機會! 實際案例、數據帶領觀察與思考 停止以管教為名的虐待,正視切身的兒童虐待問題! 跳脫閱讀媒體報導、輿論炒作的常見角度, 引用近年發生於南韓的真實事件,比較當地法規與統計數據, 從虐待事件當事人、多年現場觀察者的視角 重新建立認知,跨出遏止兒童虐待的一小步。 【各界呼籲推薦】 「儘管兒童人口日漸減少,兒童虐待案件的數量卻在增加,虐待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而預防的法律和制度卻跟不上兒童虐待犯罪的腳步。我相信作者在兒童虐待的相關經歷和針對預防方法的深刻洞察,會是防止兒童虐待的基石。」(孔惠晶/社團法人韓國兒童虐待預防協會 代表) 「孩子不是成年人的財產,而是人格主體,需要成年人的照顧和關愛。衷心期盼有朝一日兒童虐待事件不會再發生,不必再前往可怕的兒童虐待事件現場。強力推薦本書給大家。」(金鎭赫/仁川警察廳科學偵查隊 警長) 「本書明確指出孩子也有尊嚴和平等的權利,近年來兒童虐待已成為社會問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管教孩子,而是教育大人。」(柳好貞/正義黨國會議員) 「本書從分析兒童虐待的原因和現狀開始,指出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方法,到所謂的幼保統合的行政解決方案,做了全面的介紹,非常有意義。」(秋思亞/海律律師事務所律師) *人名皆為音譯
優惠價:252元 / 360
-
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四十一歲女性對於何為幸福婚姻的探索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暢銷作家的婚姻思辨之作 ★二○一九年TED年度十大最受歡迎演講者 ★又愛又恨!亞馬遜讀者五星推薦 ★《紐約觀察家報》、《紐約時報》、《經濟學人》、《O:歐普拉月刊》⋯⋯各界盛讚好評! ★推翻浪漫喜劇的有害幻想,苗頭直指《慾望城市》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暢銷書作家 對幸福婚姻的極限思辨 ✥✥✥ 自我認同不是要妳阻礙自我,「女孩力量」讓我們變成了只關心自己的不理想伴侶 手上那張越列越長的「完美男」清單,就是妳婚姻路上的最佳絆腳石。 永遠等不來「完美男」Mr. right, 但妳知道妳想要怎樣的「夠好男」Mr. Good Enough嗎? ➳誠實而尖銳,點出當代女性的擇偶困難♥ ➳打破既有的浪漫思維,挑戰社會主流感情觀♥ 「不知為何,在珍.奧斯汀之後,一個女人承認她多麼孤獨、多麼強烈想要成為傳統家庭的一份子,已經變成丟臉的事情。」 這本者挑戰當代社會各種混淆人的資訊,揭示過去我們所尋找的那些伴侶特質,可能反而會導致與永恆幸福距離更遠。在書中作者與行為經濟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等專家對話,並融合從媒人機構到離婚研究者們的内在觀點。這本充滿希望的書,指引女性提升在長期關係中,真正重要事物的標準,放下那些阻礙她們尋求連結的燃愛模式。 「當我決定生孩子時,並不是為了排解寂寞,而是希望在沒有生理時鐘的壓力下找到命定之人,我真心以為(極其天真)我可以把事情倒過來做:先有孩子,再找靈魂伴侶。」 為了避免自己迫於生理時鐘而「將就」步入婚姻的作者蘿蕊.葛利布,求助醫學方式成為了單身母親。度過艱辛的育兒階段,當四十一歲的她「準備好」再次投入婚戀市場,卻發現自己的「籌碼」已不若當年,難道她再也找不到「真命天子」,注定孤獨一生?為什麼現代女性似乎更難找到理想的伴侶,「女性主義」教我們不僅要獨立自主、更要「樂於」獨立自主,這意謂著想要婚姻就只是想要「依賴」或成為「附屬」嗎? 她還察覺了一個常見的困境:如何在追求一段幸福婚姻的渴望與一長串複雜的「必須擁有」和「不能容忍」擇偶清單間找到平衡,清單上的標準往往讓許多機會被錯誤地排除在外。 蘿蕊.葛利布開始思索:是什麼能使愛情關係長久維持下去?我們在約會時是否尋找這些品質?我們是否對那些並不重要的瑣事要求太高,卻對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重要事情要求不夠? 為了尋找答案,葛利布展開了自己的「幸福婚姻思辨之旅」,從社會學家、神經生物學家、婚姻研究者和行為經濟學家那裡獲得智慧和驚人的見解,同時也聆聽了各個世代的單身和已婚男女的故事。 ▍關係連結陷阱 ⨉ ▍專家說法 ⊗網路交友的客觀性錯覺誤導了人與人連結時的重要核心_行為經濟學家 ⊗人們以為自己想要的其實和實際選擇無關_新婚社會心理學家 ⊗現代女性教育讓我們習慣期待一開始就滿分的「扣分交往關係」_心理學家 ⊗吸引你的特質,往往就是你自己的特質_心理學家兼資深科學家 ⊗極大化者和滿足化者傾向決定了你的戀愛劇本_社會科學家 ⊗關係中的「退貨猶豫期」讓我們更容易關注伴侶的缺點_社會科學家 ⊗通常看似「化學反應」的感覺可能來自童年時期的情感包袱_曾任社工的紐約媒婆 ⊗女性喜歡什麼樣的男人取決於她們在月經週期的哪個階段_擇偶與性行為研究員 ⊗愛是經濟學,你的價值取決於你的選擇_兩性關係作家 也許妳該試試丟掉清單,重新審視擇偶標準 你將學到: ▹如何評估你的「需要」跟「想要」 ▹對於網路個人檔案所做的錯誤假設 ▹首次約會後是否應該進行第二次約會的最佳評估方式 ▹為何你應該尋找七分的「化學反應」、九分的「適合度」 本書特色 如同女性最親近的摯友,提出大膽而貼心的忠告 ◌作者以自身真實故事為引,如同女性讀者的閨蜜,一同面對不堪與迷霧,正視婚戀市場的難題 ◌徵詢多方領域專業意見,從兩性專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以及婚介專家與數十位適婚男女
優惠價:419元 / 599
-
感官按摩的藝術(四十週年紀念版)
持續暢銷四十年! 給你與你的伴侶最全面的感官享受! 一個寧靜又溫暖的空間, 僅靠雙手為彼此帶來巨大的歡愉。 大師級的按摩手法,帶領你體驗無與倫比的感官享受。不僅身體獲得紓壓,身心靈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按摩大師輕柔地引領你為你的夥伴完成從頭到腳的全身按摩。 按摩,就從今晚開始── 頭部 讓頭痛與緊繃神經趨於舒緩 腹部與胸部 按揉,讓血液流動,獲得滿足 背部 神經系統的核心,放鬆你的背部讓心情獲得安寧 腳部 血液循環最遲緩的地方 閉上眼睛,深呼吸,盡情享受快樂。 ——紐約雜誌 製作精美:一本值得贈送的書,尤其當你經歷過書中那些技巧之後。 ——柯夢波丹雜誌
優惠價:315元 /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