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

    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

    作者:吳品瑜

    ☾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 並且以愛安在於陪伴與被陪伴的循環共生裡。 作者吳品瑜身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媳婦,回德國陪伴癌末的婆婆至往生。期間歷經各種自我的內在掙扎、與孩子的衝突、和婆婆的磨合、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漸漸明白被照顧者的心情……她最終領悟: 活著的美好不是物質世界的執持與擁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動與和諧, 更能踏實地在眼前這一刻,充分地活著、享受著、更覺知著, 並毫無抗拒地隨順滑入下一個階段。 她說: 在回首的長長黑暗甬道裡, 我與婆婆的身影交錯、故事重疊, 原來早在病榻邊的一線之間, 我已從照顧者翻轉成臨終者, 嘗試思索躺著的自己的所有想望與最後完成。 於是,「善終」成了活著的每一刻的在乎, 並且為自己許下一個夠好(good enough)的陪伴。 【專文推薦摘錄】 謝謝品瑜,把親身經歷轉化成為文字,提醒我們。透過品瑜的感官,邀請大家體驗完美照顧系統中的不完美,誠摯向各位推薦本書!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好好說再見、好好道別很重要。品瑜與臨終婆婆的陪伴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範本,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諮商心理師 這樣的空間讓這位臺灣媳婦得以跨越文化與世代的落差,靠近德國婆婆的生命經驗,成就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這本「德國臨終之旅」,一來讓我們學習,以改善臺灣「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再者是文化差異的磨合過程……我認為必須回到「安寧療護」強調的「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去思考。 ——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優惠價:224 /  320

  • 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

    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

    作者:廖玉蕙

    家是無限包容的港灣或是令人窒息的牢籠? 如何不讓理應相親的家人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無論是夫妻、親子或祖孫三代, 希望都能藉著相互靠近的練習, 找到理解與對應的方法,讓生活更容易。 我衷心期待讀者不只被書裡的故事所感動, 也能在書中看到自己,並找尋到對應生活的最佳策略。 ──廖玉蕙 知名作家廖玉蕙是最會說故事的人,個性迷糊又充滿好奇心的她,將這兩種特質盡情發揮在創作裡,無論是寫夫妻相處、親子互動或是祖孫對話,風趣幽默又引人深思,寫盡了家庭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出版過六十餘本書的她,這些年來,在臺灣南北奔波,在一場接一場的演講中,分享了許多家庭的趣事逸聞,同時,也聽到了甚多不幸的案例,有些恐是神仙也無法著力,有些則是腦筋稍加急轉彎,就可不藥而癒。 坊間討論愛情、婚姻、家庭這類型的書籍大多從理論著手,常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有的雖以案例描摹,也往往失之粗糙,難以被接受。因此,廖玉蕙耙梳這些年的累積,整理出「夫妻」、「父母和子女」、「隔代教養」三部曲,首度有系統地針對「家人」關係,提出深度的觀察,試圖透過理解而提供解決之道。所有家庭裡關於相處、碰撞、衝突、教養等層出不窮的挑戰與疑難雜症,在這本書裡,都能透過練習,找到與家人更加靠近的方式,回歸愛的力量。 ◎ 名家推薦 家人,是禮物或是課題,有沒有可以努力的空間?這是一堂我們完全沒上就要上場應試的必修課。廖老師的文字,充滿了溫暖與體貼的理解,這在書裡第一部分的「夫妻」及第二部分的「父母與子女」表現的最明顯;第三部分的「隔代教養」更是引領當代趨勢的領頭羊,如何陪伴自己的孫兒孫女,這本書吹起了衝鋒的號角。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 本書特色 ★ 廖玉蕙首度有系統書寫在家庭關係中,如何通過練習,學會彼此靠近。 全書分成三部: 1.    第一部「夫妻」:從婚前的抉擇,談到成家後的甜蜜包容,到面對不圓滿時如何對荒謬微笑。 2.    第二部「父母和子女」:探討親子間如何背離的真相,也分析新一代青少年的特質,試圖透過理解,尋找兩代和解與對話的空間。 3.    第三部「隔代教養」:除了欣賞到廖玉蕙的兩個寶貝孫女的妙不可言的童顏童語外,透過祖孫互動,還可以學習到與升格為父親的兒子、從不同家庭嫁過來成為一家人的媳婦之間,隔代教養該注意的眉眉角角。  ★    家人關係千絲萬縷,教你如何化干戈為玉帛,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 廖玉蕙風格獨具又逗趣的文字,透出明亮與正面的氣息,無論是寫夫妻間的機鋒相對,或是親子互動、祖孫逗嘴,展現詼諧的之餘,篇末的「延伸思考」,則提供了讀者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 ★    練習換位思考,提供不同世代理解與和解的可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面對人生實相,或是面對新時代的一輩,因成長環境不同,想法也大異其趣,廖玉蕙說:「換上另一種心情,切換另一種角度,常常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能適時地練習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透過理解,產生和解的可能,彼此的關係才能越來越靠近。

    優惠價:224 /  320

  • 戀愛力:解構關係的攻心攻略,從缺人愛你到自由擇愛的Level UP!

    戀愛力:解構關係的攻心攻略,從缺人愛你到自由擇愛的Level UP!

    作者:AWE情感工作室 文飛(Dana)

    戀愛很難,執著表面技巧只會一直跌跤 別讓你沒看見的細節變成情場失意的關鍵原因。   「只要這樣那樣做就可以交到男朋友囉!」 呃,別再參考模組式的戀愛專家意見了,重點從來都不在表面。 從根本開始,在談話內容、聲音訊息、肢體語言當中學會看穿魔鬼細節,懂男人也懂自己。從「好缺人愛我」到「我心儀的人也愛我」,成為懂愛的女人。 這本書寫給戀愛勝率50%的你,戀愛的問題,是人際關係也是親密關係問題的綜合體。 解構自己、對方和關係,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主題,你以為的他,可能不是真的他;你以為的自己,可能也誤會了什麼;掌握五大重點,避免越級打怪、活在想像的世界裡。 ★★★ 戀愛力很重要推薦(順序依首字筆畫排列)── 溝通表達培訓師 張忘形 作家/心靈工作者 柚子甜 《精準撩動人心的戀愛人類學》作者 大魔王 戀愛力Level UP 關於「我想的和他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在戀愛中犯的錯誤是「因為我是這樣感覺的,就覺得對方也應該是這樣感覺」,但是男人和女人之間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差異:「我可以成功」是男人感受安全感的方式,「我不會隨便被丟棄」是女人感受安全感的方式;男人想要的不確定性是「在有明確指引成功方法或線索的前提下有遊戲難度」,女人想要的不確定性在於「在有安全設施前提下坐雲霄飛車」。 關於「背景發動」/ 談戀愛最重要的就是「無意識的一舉一動跟表現」,這些都來自於我們對事情的觀念,很難長時間的隱瞞,也是愛情成敗的重點之一。 關於「成為高價值的人」/ 高價值的人擁有選擇權、性吸引力、情緒穩定度、人格多元性、相處有趣好玩、不帶給他人壓力,而這些都來自於自己的「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時,我們會做讓別人開心的事,但不會去討好別人;我們明白自己是不完美的,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優惠價:224 /  320

  • 妳天生就是性愛女神:喚醒愛、智慧、性能量的十堂課

    妳天生就是性愛女神:喚醒愛、智慧、性能量的十堂課

    作者:李安妮

    女神 背後隱喻著「神聖的性能量」。 女神 活在愛、性慾、情緒、魅力當中。 每一個妳都該重新擁抱被壓抑的感覺、情緒與性能量, 開心地愛自己、做自己、展現自己, 迎回妳的女性能量, 喚醒與生俱來的愛與智慧。 真正的妳就是喜悅與愛的源頭。 性是我們真實地看清楚、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每個人無論男女,都擁有著男性(陽)與女性(陰)。現代社會崇拜男性(陽剛)的力量,身為男人,該如何認識自己的陰性力量,學習如何榮耀「她」,也更尊重與愛惜周圍的女人?本書作者李安妮是國際上少數同時接受過西方科學訓練及東方正統瑜珈、靈修與醫學訓練的新一代身心靈療癒專家。本書收錄極其豐富的觀念、練習方法與實例,能夠幫助女人喚醒自我的覺知、覺察力,協助女人進行意識成長,心靈開發,成為完整的自我,進而開創喜悅圓滿的人生。 ★ 專文推薦~ 朱平◎肯夢AVEDA創辦人 終於有人大膽的著書立言,提醒我們要一起來慶祝我們的性能量及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神聖女神」。 ★ 名家好評~ 丁寧◎演員、瑜珈老師 終於又有一本書,教我們在這個失序的世紀裡,知道如何取得自己內在的力量。 王中和◎生命之眼身心靈中心執行長 新靈性時代女性必讀性與療癒寶典,讓愛之能量永續成長。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 不少女性的一生是非常沉悶無趣,本書透過層層的探索,讓女性找回自己,同時找回性與愛的釋放與信任。 賴佩霞◎作家、身心靈導師 性是人類生命誕生的起源,唯有提升對性愛的認知,才能創造出璀璨的生命及下一代。 ★ 專業肯定~  林宥儀◎靈氣導師、香光森林工作室負責人 接觸本書,有助於啟動妳封存的女性能量!這是自我療癒與成長的重要功課。 莫雪子◎台灣靈氣文化研究協會創辨人 本書將啟發你的另類思考,引導你善用「性本能」這與生俱來的禮物。 許嘉琳◎True Yoga瑜珈教師、文字工作者 溫柔又直接的文字及清晰明白的案例分析,引導了我的身心,見此書,彷彿靈光乍現,令人欣喜! 森然Sam◎珈恩館Grace Yoga總監 Tara是瑜珈界的珍奇能量,請細細品味她慈悲及堅定的道風,必能觸動您的心靈深處而有意想不到的自我轉化。 Monica◎瑜伽老師、身心靈工作者 (網路電子報「體驗式瑜伽」作者) 本書著重傾聽身體、流通情緒、尊重感覺,才能領著我們走向平衡、成長並與高我合一之境。

    優惠價:210 /  300

  • 鬼速拉近關係的男女撩心語言學 用一句話讀懂對方暗示,做出正確回應,瞬間讓感情升溫

    鬼速拉近關係的男女撩心語言學 用一句話讀懂對方暗示,做出正確回應,瞬間讓感情升溫

    作者:堀田秀吾

    同樣一句話,男女意思卻大不同, 語言學博士教你深入對方的心理, 看穿話中真意,鬼速拉近你與他的距離!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最重要的一環,只不過,有時照對方說的做,最後卻沒什麼好結果。尤其是異性之間,明明你聽對方的話是這個意思,但照做卻惹得對方不高興。舉例來說: ◎ 對方看起來怪怪的,詢問「你怎麼了」,明明是同樣答覆「我沒事」,可是男女意思卻大不同。對男性而言,是真的沒事,但就女性來說卻是希望得到你的關心。 像這種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的情況,對象有可能是你的爸媽、可能是你的好友、可能是你的老師、也可能是你的上司,甚至是你想進一步認識的心儀對象。當你聽不懂話中話,苦心經營的關係可能就此毀於一旦。 語言學博士發現同一句話,男女解讀差很大 為什麼男人女人容易因為一句話就產生誤會,一言不合呢?明治大學教授堀田秀吾,從語言學、心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等方面研究分析,發現男女在言語的使用上會因為背後的情感不同,而導致男女說出同樣一句話,意義卻大不同;明明是同樣的情況,男女卻使用截然不同的言語表達。他認為,只要能更精通技術門檻較高的戀愛溝通技巧,就等於掌握所有人際關係溝通的技巧,讓你與人相處更如魚得水! 正確解讀對方的話中話,讀心才能操縱人心 女性在和他人對話時,會先讓對方了解自己,藉此朝對方的內心架起橋樑,再開始具體的談話,而男性則像是在報告般直接說重點。對男性而言,女人心相當複雜難懂;對女性而言,她們會不斷猜測男人話中有沒有別的意思。本書要教你如何辨別對話中的真意,做出正確回應,拉近彼此距離。 【面對工作】當男性說「我很忙」時,表示他是真的忙到無法抽身,這時女性別說: 「我跟工作到底哪個重要?」(X)→會使氣氛變僵,導致爭吵。 「那等你告一段落再告訴我。」(O)→把主導權留給對方,採取被動的姿態。 【面對邀約】當女性說「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時,意思是想婉拒,男性該怎麼回答呢: 「那你到底什麼時候有空?」(X)→繼續追問只會得到明確的拒絕。 「那就等下次有機會再說!」(O)→不急於一時,靜待下次邀約時機。 【面對曖昧】當男性問:「你有男朋友嗎?」其實是想讓關係更進一步,女性該怎麼回答呢: 「你不是我的菜,我沒打算和你交往喔!」→明確拒絕,避免對方死纏爛打。 「沒有耶。」→這樣回答會讓男性誤以為自己有機會。 堀田秀吾的語言學課程獲選為明治大學「最想聽的課」,本書以語言學、心理學等科學邏輯解析男女溝通差異,並作了上百份問卷驗證。書中的對話場景引發無數年輕人共鳴,所有案例皆可以運用在生活當中,讓你不用再猜心,以正確回應,讓感情與人際關係飛速進展!

    優惠價:224 /  320

  • 等待加一,或者不:我和她們的單人婚紗故事

    等待加一,或者不:我和她們的單人婚紗故事

    作者:凱薩琳‧孔

    李晏榕律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感動推薦 「單人婚紗」並不是宣揚不婚,而是希望每個在愛裡迷途的女生,重新找回自己。 結婚這件事,不該有時間表、不該追趕跑跳碰、不該只是人生待完成事項的一項、不該為了卵子來一顆少一顆而焦急趕進度。 現在不能結婚又怎樣?明天不能結婚又怎樣?要很久以後才會結婚又怎樣?永遠都不會結婚又怎樣? 只要把自己過好,有沒有結婚都不會怎麼樣;如果沒有把自己過好,不管跟誰結婚日子都不會好。 比起已婚的不幸婦女,快樂大齡剩女的生活,真的快樂多了。 37歲之前,我一直想把自己嫁出去,想盡辦法,無所不用其極,卻接連遭遇了好幾段前所未有的悲慘戀情。38歲之後,我不再強求所謂幸福,反而過得自信優雅,更開創了自己的人生事業──單人婚紗。 由於之前的慘痛教訓,現在的我秉持著「一個人也很好,慢慢找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的觀念,在經營單人婚紗的拍攝工作時,邂逅了:30歲的單親媽媽,40歲的粉領族,50歲的事業女強人,甚至90歲的外省奶奶……。聽著她們一一說著自己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我更加清楚從前的自己對幸福的定義是如此之狹隘。 這本書獻給勇敢單身的她們,一度迷途的我,還有更多更多被社會潛規則桎梏的女性。

    優惠價:315 /  450

  • 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10種家庭問題X8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

    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10種家庭問題X8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

    作者:艾瑞克.梅西爾博士(Ph.D. Eric Maisel)

    不是所有家庭都是甜蜜而美滿,有時家也像是囚禁我們的牢寵。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何處理家庭關係中難以言說的傷和痛? 梅西爾博士提出嶄新的技巧告訴我們,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劃下界限, 走出困境,為自己的未來作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離開拳腳相向的老公也許會陷入經濟困境,但要讓自己一再受傷嗎? ・對孩子大吼大叫,就能改變真正的問題嗎? ・照料父母難道只是我的責任嗎?該如何與其他手足溝通? ・父母總是偏心哥哥,我難道就不值得被愛嗎? 家庭問題百百種,有些是無愛且疏離,有些是充滿挫折和絕望,有些則有暴力和霸凌問題,甚至,有些家庭同時糾結在許多問題之中:媽媽總是憂愁又焦慮、爸爸專制又有暴力傾向、弟弟四處借貸度日、孩子悶悶不樂,或者另一半不忠出軌……這些家庭問題往往是我們最難以對外人訴說的痛,牽動著夫妻情感、手足責任、親子教養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問題,讓人難以掙脫、快要窒息。   ★ 運用八大求生技巧,再艱難的困境也有轉機 長年輔導家庭及夫妻的家族治療師梅西爾博士告訴你,雖然問題家庭種類難以貼上標籤清楚區隔,面對家庭的苦痛也難以尋得完全的解藥,但掌握一些要訣,你可以釋放自己,讓自己在困境中找到出口,甚至為身邊親密的人帶來改變。本書探討十種麻煩家庭類型,並列舉了八大求生技巧:智慧、意志力、沉著、釐清事情、覺察力、勇敢、專注當下、適應力;這些方法不用等待任何人改變,可以從自身開始運用,幫助你在苦悶、混亂、暗潮洶湧的家庭中找到自處之道。 ・遇到家庭暴力問題怎麼辦? → 你需要運用「智慧」,尋找外援,幫助自己逃離困境。 ・和家人的價值觀產生衝突,父母花錢如流水、手足崇尚名牌…… → 你需要的是「釐清」自己的價值觀,進而擺脫家庭的影響。 ・父母的照料責任總是落在你肩上,其他手足卻不聞不問嗎? → 你該運用「意志力」,清楚地和其他手足表達你的立場。 確認家中發生問題的類型,是處理問題的重要步驟;釐清之後,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並思考如何因應,找出解決之道。 ★ 學會設立界限,才有圓滿自己的可能 家庭對我們而言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滿,我們需要做的是設立界限。或許無法完全切割親密的關係,卻能學著接受一些缺憾與不完美,更寬容地看待生活。梅西爾博士在書中摒棄專業的病理診斷標籤,以長年接觸的案例,結合實用練習和訣竅,呈現各種麻煩家庭的困境及運用各項求生技巧的實際情況,引導你培養內在力量,化解家庭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設下彼此的安全界線。

    優惠價:240 /  320

  • 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最愛的人傷得最深,學習修復和家人的關係

    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最愛的人傷得最深,學習修復和家人的關係

    作者:李那美

    家庭,不是完美無瑕的天堂; 家人,是我的最愛與最痛。 因為最親密,所以我們總窒「愛」難行 因為最靠近,所以我們往往避不面對 然而,我們大多數的心理問題根源, 都連結至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 「今天我又在上班途中後悔著──我為什麼要對媽媽那樣?」 「我根本無法把他看做一個男人,僅僅覺得他就是媽的兒子罷了。」 「相較和不會對我露出笑容,也不肯跟我說上一句話的媳婦,和外人在一起時我更開心。」 「不要只顧著不滿,我為何老是和娘家的人走得比較近,而是應該回頭想想,為什麼我會對你和你的家人緊閉心房。」 「當媽對著我大聲吼叫,羞辱、咒罵我時,你有試著挺身保護過我一次嗎?你有試著告訴媽,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媳婦嗎?」 「我很多時候都覺得,那個毫無自我主張,只顧迎合岳母口味的老婆,看起來就像個笨蛋。」 韓國精神科醫學博士、暢銷心理作家──李那美,將家庭間不能說,又亟欲浮出的痛一一點出,藉由兩方的信件,看到這世間最矛盾的糾結。如果假裝自己遍體鱗傷的心不曾委屈,那麼尚未結痂的傷,就很可能原封不動地,再轉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 因為最愛,所以最痛 由於「家人」的身分,我們往往忘記了父母、夫妻、子女,抑或兄弟姊妹間,也會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那些在內心被認定為「家人」的對象,正是我們想要倚靠的存在;也因為這份「期待」,因為太了解彼此、與彼此人生有著太多重疊,家人才往往會帶給彼此最深刻、頻繁的痛苦和傷害。 ■ 沒痊癒的傷,會被我們豢養甚至傳承 根據作者數十年的經驗發現,幾乎大多數的個案,刨根究柢下去,都是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假如自己曾被家人傷害過,能懂得自我抒發、治療傷痛自然最好不過;但實際上大多數的人,卻多原封不動地把自己所承受的,甚至超過自己所承受的傷害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就像這樣,家庭內的傷害代代相傳,導致解開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 真實的家庭衝突不停上演 本書改編自李那美醫生實際諮商的真實個案,相較於艱澀的醫學用語、分析心理學理論,作者深信「設身處地」更加有助於理解、治癒自己與對方的傷害;因此本書跳脫單純的醫療建議,藉由陳述雙方的心境與想法,讓讀者重新客觀地回頭檢視自己的立場。以下座位,歡迎對號入座: 希望能決定自己人生,覺得金錢並非一切的兒子vs 認為人生不是光說不做,就可以美滿的媽媽 即將步入婚姻,卻被媽媽反對的單親家庭獨子vs 全心付出,以一生守護,深以兒子為傲的母親 對妻子以娘家為主的生活感到不滿的丈夫vs 無法對丈夫或夫家坦述情感的妻子 因婆婆的言語暴力而難受的妻子vs 覺得家人間小心翼翼說話才累的先生

    優惠價:280 /  400

  • 如果有方法能忘記喜歡的人,請務必告訴我

    如果有方法能忘記喜歡的人,請務必告訴我

    作者:Nyan

    ★ 67萬Twitter粉絲感動推薦,超越十萬人共鳴! ★ 獻給所有因戀愛而煩惱的人,讓你從中得到勇氣,面對下一段美好戀情。 明明是朋友,卻不想當朋友,所謂的寂寞就是當自己有所求,而你卻沒有回應…… 等待回覆的夜晚,為何如此漫長……?    究竟是「想忘記喜歡的人」還是「不想忘記」? 就算過了一段時間冷靜下來,也會突然陷入回憶當中無法停止。 明明很清楚這種思考模式只會妨礙自己找到新的戀情…… 如果有方法能忘記喜歡的人,請務必告訴我。 願你在Nyan的文字中找到契機,讓你忘卻失戀的痛楚、讓你再度相信自己所愛的一切,讓你將過去破壞殆盡,與討厭的自己訣別。 日本Amazon讀者共鳴迴響: 「以令人不安又纖細的方式描寫淡淡的愛戀,推薦給10~30歲女性。」 「看完這本書一定會得到幸福,這本書成為我的力量。」 「心有戚戚焉,忍不住一口氣看完。真的,如果有方法能忘記喜歡的人,請務必告訴我。」 這本書,是為了因戀愛而煩惱的人所寫,就算悲傷痛苦,還是能從中獲得再談一場戀愛的勇氣!

    優惠價:225 /  320

  • 當男孩穿上殺死處男的毛衣:偽娘教主大島薰的最強戀愛指南

    當男孩穿上殺死處男的毛衣:偽娘教主大島薰的最強戀愛指南

    作者:大島薰

    ★ 推特追蹤人數突破25萬、網路媒體報導無數! ★ 「偽娘教主」大島薰親身傳授讓暗戀對象主動示愛的方法! 拍過AV也拍過GV、有過男性外表也有過女性外表,比一般人見識更多兩性差異的「偽娘教主」大島薰,赤裸談論男人與女人的私密身體話題,還有令男女動心和動情的異同。 想讓暗戀對象主動示愛?如何判斷男人是否真心?男人為什麼喜歡裝可愛的女人?女人說「對帥哥沒興趣」是真的嗎? 辛辣分析男人與女人的生態,戀愛疑難雜症完全解答!

    優惠價:225 /  320

  • 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作者:羽茜

    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 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 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有關, 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 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媳婦和媽媽的暖系作家羽茜, 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之中,理解那些我們身上都有的壓力和眼光, 尋找有可能的,屬於媽媽的自‧由。 名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親職專欄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DJ琦琦醫師娘 (順序依首字筆畫排列) 我身為母親也是女人,現在也還背負著這些包袱努力生活著, 我想從自己開始,也為女兒卸除這些不必要的重擔── 關於自己內心的「別人」| 從生活瑣事到更大的人生選擇,我們都會考慮到別人會希望我們怎麼做。然後當我們可以預測、甚至親身經驗到別人的要求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一致時,就感受到被束縛的壓力和左右為難。 關於可以「實現」的自由|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一旦選擇了不能輕易回頭,只能努力去在這個選擇的範圍之中做改善或修正,結婚生子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原生家庭」的另一個角度| 看待過去的事情不能期盼、希望對方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甚至也不能追求對方的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痕。 關於「婆媳」之間| 所有親子之間的問題都可以「被呈現」為婆媳問題,即使意見不和,丈夫跟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不用正面衝突,只需要說是「我老婆跟我媽處不來」,就不需要為了父母的不悅而感到為難或內疚或是溝通。 如果寫一封信給女兒| 女兒不是母親人生的延續,母親也不是女兒未來的樣子。 我希望妳知道,我們是兩個獨立不同的個體,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成熟,不做妳的牽絆,而是給妳我最大的祝福。

    優惠價:245 /  350

  • 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

    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

    作者:厭世姬

    媽媽死了,我會難過嗎? 爸爸為什麼不能為我活下去? 我在家庭的廢墟撿拾自己。 •  聽話的孩子傷更重 「媽媽生病了,不要惹她生氣。」 「媽媽住院了,因為妳不乖。」 「你就不能讓著她一點嗎?」 •  母愛不是天生的 「你怎麼不去死!你現在就給我去跳樓!」 「我要你這樣的小孩幹嘛?」 「我這麼多年做牛做馬,你怎麼這麼不知感恩?」 •  親情也不是必然的 「人可以希望自己的媽媽去死嗎?」 「親子關係也有賞味期?」 二〇一六年,因一則挺同「別人結婚,干你屁事」圖文,臉書專頁「厭世動物園」瞬間爆紅,至今累積十九萬多個粉絲,版主厭世姬耍廢的風格,成了年輕族群宣洩情緒的出口,新生代圖文作家的明日之星,加上過去大學聯考且以全國前百名高分進入台大,儼然人生的勝利組無誤。但這些看似一帆風順的外在底下,卻鮮少人知道,才不過十年前,厭世姬驟然面對重大的家變,父母相隔半年相繼離世,舉目無親,曾獨自一人睡在父母的套房中,靠保險金生活;而更早之前,不明白母親罹患憂鬱症的她,從小更生活在情緒化、過度期待的「母愛」底下,自我厭棄的成長。厭世女兒,可不是一日造成的。 媽媽,那些我在五歲、六歲、十歲、十五歲、十七歲時流著淚睡去的夜晚,那些嘶吼與冷戰,那些毒打、逼迫我學習的時刻,可不會輕易成了過眼雲煙。 當傳統世代紛紛跳出來大聲說出「我不喜歡媽媽」,新世代的孩子為何還依然「一切都是我的錯」?母親這個位置,不需領執照,小孩出生也未附說明書,母愛、親子關係都並非天生,一味歌頌、推崇其神聖性,只會讓人窒息。愛,需要學習,無論孩子,無論母親。精神學家說,身為女兒,「否定母親」也是一種自我傷害,對臨終的母親說:「不管你以前做了什麼,我都原諒你了,你安心的走吧。」面具下的厭世姬,是否仍帶著悲傷,還是懂得了的表情? 名人推薦 李屏瑤(作家)、吳叡人(作家、學者)、胡慧玲(作家)、連俞涵(演員、作家)、盧建彰(導演、作家)、顏訥(作家)、簡莉穎(劇作家) 以姓氏筆畫為序 不厭推薦

    優惠價:245 /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