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著菜籃聊憲法

    提著菜籃聊憲法

    作者:黃崇祐

    ★李鴻禧、鄭麗君、苗博雅  重磅推薦★ 從#Me Too運動到同婚權益,從言論自由到食品安全。 這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說出來的、吃進去的, 每一件日常大小事,全都與憲法有關!   ◤權利的起點,生活的保障 憲法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我們的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都與憲法脫不了關係。 因為有憲法,生活中許多問題才能得到正視與保障── 能與心愛的人結婚,不再為飆漲的房價望屋興嘆,為工作上過度地壓榨出聲,或為不合理的對待爭取權益,確保吃下去的是安全、安心的食物,不成為網路世代中個資外洩的受害者…… 如同艷陽下庇蔭人們的樹,大雨中遮蔽風雨的一方屋簷,憲法保障我們的每一項基本權利, 它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而非傾靠權力與城牆。沒有憲法,等於沒有國家、沒有身分證明,我們沒有辦法找工作、投資、買房、旅行。甚至校園的流浪犬,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都需要依賴憲法保護,但大多數人卻感受不到這如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之存在的重要性。 本書將以社會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為例,如賽神豬、NFT、18歲公民權等,探討與尋常風景緊密相依,卻又不時被你我遺忘的這份契約。 就讓長年提倡憲政常識普及化的作者黃崇祐帶領我們輕鬆地提著菜籃聊憲法,抓一把蔥、捏一把蒜,把20道街坊巷弄的知識好料通通打包回家!

    優惠價:252 /  360

  • 2023智財最前線-律師選試智慧財產法:

    2023智財最前線-律師選試智慧財產法:

    作者:齊軒

    本書收錄智慧財產法於二試考前衝刺需要了解的重要內容,包括: 修法重點、解題體系表,以及今年重要的研究所考題、學說見解與近期實務見解的相關內容整理。 藉此讓同學可以盡速熟悉今年智慧財產法關注焦點,以幫助同學在二試考前,掌握重點內容、充實應答實力!

    優惠價:150 /  150

  • 我在高盛的金錢與仇女人生:來自華爾街的性別歧視、霸凌、騷擾與厭女症第一手沉痛告白

    我在高盛的金錢與仇女人生:來自華爾街的性別歧視、霸凌、騷擾與厭女症第一手沉痛告白

    作者:傑美‧菲奧雷‧希金斯

    我知道他對你使用暴力,但他有家庭要養,你就多包容一下……團隊就像家庭,我不准你去申訴家庭成員……不要浪費時間餵母乳,那會影響升遷……經理應該是他而不是你,你會升上去完全只因為你是女的……倒咖啡就是女人該做的事……辦公桌上不要擺一堆小孩照片,搞得像托育中心一樣…… 你因為錄取金飯碗而覺得身處天堂, 卻不知那即將成為你的地獄 ====================  →→→ 沉痛推薦 →→→  ▎房慧真  ▎ 作家  ▎陳宜倩  ▎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劉亞蘭  ▎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  ▎《紐約時報》、《出版周刊》、《柯克斯書評》、彭博等媒體大力讚賞  ▎ ====================  →→→ 高盛女性總經理拒簽保密協定  也要公諸於世的扭曲職場文化 →→→ 本書作者曾在高盛銀行(Glodman Sachs)擔任總經理,是該公司極少數的女性高階主管之一。在書中,她揭露高盛集團這家精英、神秘的金融機構荒唐的企業文化,包括失控、狂飲的奢華派對,無視辦公室內的婚外情、猖獗的藥物濫用,以及普遍存在對女性和有色人種的歧視文化。她的故事揭露了在一個沒有安全網、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社會中,金錢的邪惡吸引力,以及它所助長的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和恐同的工作環境。 ====================  這些長年隱藏在職場中的扭曲文化 →→→ →→→ 該改變了  她遇上無數令人驚恐的騷擾和瞠目結舌的排他行為,作者不願在畸形的系統中迷失自己,這個意志驅動這本書的誕生。她不惜在離職前拒絕簽署保密協定,即使失去部分薪酬待遇,她也要打破沉默向大眾公開及誠實地述說在高盛的經歷,期望能喚起社會的關注與重視,打造一個更公平與尊重的工作環境。  

    優惠價:320 /  460

  • 當文創遇上法律:讀懂IP授權合約

    當文創遇上法律:讀懂IP授權合約

    作者:賴文智

    李彥甫(聯合數位文創、有你共創數位公司董事長) / 專文推薦 專業律師團隊 × 藝術傳媒第一品牌 小說、漫畫與遊戲等原創「IP」的影視化, 在全球掀起熱潮, 成為文創領域的當紅關鍵字, 想要拿下這片商機, 必先理解IP授權合約! 成功的IP授權,就是掌握流量密碼奪得商機的第一要件!   本書主要聚焦在娛樂/角色授權領域,以文創產業IP經營的角度,為讀者分享IP授權合約應該評估的重點,由於在文創領域中,IP已經長出自己的風格與意義,可以當作一門獨立的學問來看待,並非傳統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的介紹。   IP如果不對外授權應用,即談不上IP經營,因為其生命力及市場價值即來自於對外授權利用;反之則只是屬於個人或企業的著作或商標,談不上是具有獨立生命力的IP。本書所要分享的就是文創產業中「IP」對外授權交易以及經營的基本觀念,再以其中最重要的影視授權,以及IP獲利最常見的圖像授權為例進行說明,以期讓讀者掌握IP授權的合約條款,透過一次次IP的授權交易,打造屬於自己的黃金IP、參與市場IP經濟的共榮圈。

    優惠價:210 /  300

  • 哲學問題

    哲學問題

    作者: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最簡明扼要的哲學入門書 心靈習慣了哲學沉思的自由和公正,那麼在行動和情感的世界中也會保留某些相同的自由和公正。 人生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 我們如何證明有獨立存在的外在世界? 到底有沒有物質這種東西存在? 物質只是心靈活動的產物嗎? 我們獲得知識的來源是什麼? 世界上有沒有那種毫無理由質疑的明確知識呢?這個乍看之下不難的問題,事實上卻是我們所能提出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當我們在尋找一個直截了當而且信心十足的答案途中,明白會遭遇到種種障礙時,我們也就準備好著手去研讀哲學了,因為哲學就是嘗試去回答這種終極問題。 羅素在本書中試圖為這些哲學問題創建一個易於理解並具啟發性的指南。他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去探究所有這類問題之所以令人費解的原因,並且釐清一切我們日常想法底下潛藏的含糊與混淆之後,以批判的方式試圖去找出答案。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應該研讀哲學,是因為問題本身的緣故。因為這些問題擴展了我們對於可能事物的見解,豐富了我們知識思維的想像力,並且減少了讓心靈停止思辨的教條式保證。」 這是一本生動活潑的哲學入門書,也是羅素眾多著作中廣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內容不僅清晰好讀,且通俗易懂,可以化解外行人以為哲學思考會過於深奧和崇高的錯誤印象。本書不僅適用於學生,也適用於普通大眾,更是對哲學感興趣者的必備讀物。。   本書特色   ◎全新中文譯本 ◎本書很適合作為哲學入門的基本讀物或教材。   專文導讀   米建國(東吳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優惠價:245 /  350

  • 地方創生2.0

    地方創生2.0

    作者:神尾文彥、松林一裕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 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 「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 「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受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也將使日本陷入負面循環之中,而此循環對日本各地方所造成問題,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日本的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面對這些攸關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陸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的首席研究員 神尾文彥和高階專員--松林一裕所合作撰寫的《地方創生2.0》便是針對日本各城鎮正在發生的這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比較、案例分享和可行處方。 兩位作者除剖析問題現象外,也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希望藉由「地方經濟樞紐」來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廣域都市圈」的想法則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他們認為當這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他們也認為地方應以各自獨有的經濟DNA,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來從事「再生」,提出從「由上而下」的地方創生構想和戰略,讓各地方從「競爭」與「自立」的思維中設計出「由下而上」式的制度。進而,創造出能引來富強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同時效法日本京都、濱松、四日市、福山,以及德國的據點都市,讓地方小鎮擁有自立共生型的經濟模式。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優惠價:224 /  320

  • 解讀「虛偽自白」:無辜者為何會承認犯下罪行?心理學家解析錯誤自白形成的過程及其矛盾心理

    解讀「虛偽自白」:無辜者為何會承認犯下罪行?心理學家解析錯誤自白形成的過程及其矛盾心理

    作者:濱田壽美男

    無辜者為何會承認犯下罪行? 心理學家解析錯誤自白形成的過程及其矛盾心理 ──────李茂生(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名譽教授)專文推薦──────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尤伯祥 律師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 施志鴻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副教授 黃致豪 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 葉建廷 執業律師/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常務監事 趙儀珊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戴伸峰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 謝煜偉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冤獄平反協會理事、台灣刑事法學會理事 本書探討一項普世的冤案成因:虛偽自白。 過往多認為,被告是遭到刑求才會自白犯罪,否則大可主張清白。實際上,大多數的情況是,無辜的人一旦決定自白,就只能夠「扮演犯人」。即使沒有真正的犯罪體驗,但在握有資訊的偵訊人員連續壓迫訊問下,確實可以創造出一定程度的犯罪經過。 換言之,既然無法證明有不當暴力介入,所做成的自白筆錄也被認為應該值得信賴。在此基礎上,人們(警察、檢調、法官甚或一般社會大眾)已然認定或很難相信被告有可能無辜,而如果被告撤回自白,只會被視為是為了脫罪的狡辯,就算自白存在著矛盾、漏洞,也難以在改變法院的判決。 縱使自白內容不自然, 但「已經自白」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分量。 ⋙以日本知名冤案為例 足利事件●─────1990年,栃木縣足利市一名女童遭誘拐殺害,棄屍河畔。警方在遲遲未能破案的壓力下,鎖定菅家利和並進行跟監。菅家因為偵訊期間的自白與錯誤的DNA鑑定,遭判無期徒刑。直至2010年經歷再審後才獲判無罪。 狹山事件●─────1963年,埼玉縣狹山市一名女高中生於返家途中疑似遭人綁架,三天後被發現時,已慘遭毒手。24歲的嫌犯石川一雄招供認罪,於一審被判處死刑,二審撤回自白,1977年裁定改判無期徒刑。此後,多次提出再審請求,至今仍未確定重啟再審。 清水事件(又稱「袴田事件」)●─────1966年,靜岡縣清水市一間味噌製造廠一家四口遭刺殺、縱火致死,工廠員工袴田巖在連夜偵訊下,全數認罪。在無直接證據下,袴田於1980年確定判處死刑。2014年,因DNA鑑定結果,決定重新審理此案,遭關押長達48年的袴田始獲解除人身拘束。之後,由於檢方提起抗告,重新審理的決定一度遭到取消,2023年,高等法院裁定重新審理此案,確定將展開再審。 日野町事件●────1984年,滋賀縣日野町發生一起強盜殺人案,一家酒鋪女店主被殺身亡。酒客阪原弘被捕,縱使其自白內容充斥各種疑點,仍遭宣判無期徒刑。2011年,一直堅稱冤屈的阪原最終病逝獄中。2023年,高等法院裁定重新審理此案,檢方對此提出特別抗告,目前該案仍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名張事件●─────1961年,三重縣名張市發生一起毒葡萄酒事件,造成十七名女性中毒,五人死亡。負責運送葡萄酒的奧西勝很快成了嫌犯,其妻與外遇對象也在事件中死亡。奧西在偵訊人員嚴厲的審問下自白,儘管在一審中他獲判無罪,在二審中仍遭判並最終確定死刑。2015年,89歲的奧西病逝獄中,由遺屬繼續提出再審請求。 一個無辜的人為什麼會承認自己有罪,並描述犯案過程? 未來,司法體系又該如何避免冤案的發生?   司法心理學界重要學者濱田壽美男教授研究供述心理學近四十年之久,並實際參與冤案救援與提出心理鑑定書;供述心理學是以科學途徑解析自白的過程,判別自白是否具有體驗者性質。他將分辨自白的真偽比喻為區分「金」這種物質:倘若不清楚「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只要看到發出金黃色光芒的金屬,都會誤以為是真正的「金」,以致無法判斷是真凶的自白,還是無辜者的虛偽自白。因此,我們要先掌握被偵訊者究竟歷經了何種心理轉變──這也是旁觀的第三者不容易理解的,被當作不可饒恕的犯罪者的心理狀態。 接著,濱田教授利用筆錄及日本數起著名冤案的錄音逐字稿,解析一個沒有參與犯罪過程的人(非體驗者)的供述,會缺漏何種重要資訊。另外,被告為什麼要等到審判,甚至聲請再審階段才否認犯行?那種在偵訊後深陷「我是犯人」的枷鎖,要透過什麼樣的心理過程才有辦法或有可能解開?書中也有詳細解說。 採用科學論證評價自白的「任意性」與「可信性」的程度,不以「感覺」形成心證,是避免冤案重要的一環,尤以今日,與職業法官一同參與刑事審判的一般國民背景多樣,更成了迫切的課題。

    優惠價:266 /  380

  • 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學神: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作者:姜以琳

    了解中國如何篩選菁英,才能認識真正的當代中國! 第一本深入中國菁英教育現場的民族誌 中國銳實力教育篇 「分數跟錢一樣。錢多一點的人總是受人尊敬些。」 ——中國菁英高中生   ◆歡迎來到北京菁英高中修羅場   中國的菁英高中,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修羅場!唯有家庭政經條件絕佳,成績頂尖的學生,才能進入北京最菁英的幾所高中。在北京的菁英高中裡,存在著自成一格的社會階級體系!學生們把彼此分成四大階級:   .學弱:成績最差、地位最低   .學渣:成績不佳,但態度輕鬆,地位高於學弱   .學霸:極為用功,成績絕佳,但是地位比不上學神   .學神:不費吹灰之力便領先群倫,有著「神」一般的地位   作者姜以琳對北京菁英高中進行了歷時七年的民族誌研究。她發現,這四個階層是北京菁英高中生之間共同的默契。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階層,而且期待彼此扮演適合自己階層的角色,各歸其所、各安其位。以「學神」為首的校園地位系統,不斷強化著對「天才」的崇拜,與對成績墊底學生「學弱」的蔑視。這些菁英高中生在校內學習的同時,已經開始了階級的遊戲!   ◆中國版「天空城堡」,高中生如何學會階級遊戲?   為什麼高中校園,會形成以「成績」為基礎的階級?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的環境意味著勝者全拿,敗者難以翻身,因此菁英父母不惜花大錢投資孩子的教育,以求保持菁英地位,更會贊助孩子出國競爭全球菁英的位置。生活在競爭的一級戰區,讓北京的菁英高中形成了獨特的校園階級文化:   .高中生會採取哪些策略,以求在校園階級系統下勝出?   .甚麼樣的人會成為「神」,「神」怎麼跟凡人互動?   .不同階級位置的高中生,怎樣互有默契、共同維持體系的運作?   .從這套校園地位等級制中生存下來,為高中生打造了怎樣的能力?又將怎樣影響他們的未來?   ◆全球化時代,中國如何製造教育銳實力   本書作者姜以琳以七年時間持續追蹤訪談二十八名菁英高中生,從他們在中學就讀,到上大學,乃至出社會後就業的發展。二十八個個案中有學神、學霸,也有學渣、學弱。她捕捉並呈現出北京菁英高中校園內不平等的互動----對弱者的歧視、對強者的崇拜、對階級的維護……這一切,從高中時起,便已深深植入每個菁英高中生的心中,也已經鍛鍊了他們駕馭地位等級的能力。   中國最菁英高中生在校時便已養成階級文化品味、嫻熟駕馭地位等級制,當他們走向世界一流的大學就讀,或進入全球企業任職,或甚至進入中國的權力中樞,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銳實力的各個面向,已有多本專書討論。這是第一本深入菁英教育現場的專書。當中國菁英參與全球菁英的競爭遊戲,走入各行各業,我們也應當密切關注、認識這個現象背後的意涵。

    優惠價:385 /  550

  • 民主的擂台:人類政體的千年發展,如何決定我們的當下與未來

    民主的擂台:人類政體的千年發展,如何決定我們的當下與未來

    作者:大衛‧史塔薩瓦吉

    歷史還未終結,民主已走向衰敗 這是場民主vs.專制的生死擂台,人類千年政治體制發展的長河 民主並不是西方獨有的體制,世界各地都有過「早期民主」的蹤跡, 「早期民主」跟「現代民主」又有什麼不同? 若民主是人類世界自然發展出的常態 為何中國、伊斯蘭、俄羅斯等地區最終是選擇專制,而非擁抱民主? 在這場民主與專制的永恆賽局中,我們真正該思考的 不單是「專制多麼邪惡」、「民主能否存續」 而是在人類的「理性選擇」下,我們該如何繼續精進、深耕民主   民主從何而來?如何維持?未來又會走向何方?這些都是當今「民主焦慮」時代,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不同於坊間常見的民主理論著作強調近兩三百年的發展,本書作者史塔薩瓦吉會將時間拉深、地域拉廣,跨越歐洲、亞洲、中東、非洲及美洲地區,追索比較四千年來不同政治統治體制的歷史變化,來回應我們所遇到的民主問題。   當我們回頭審視民主的演化後,我們會發現民主並不是特定時空下的產物,更不是歐美西方的專利,當剝除掉「現代民主」才有的代議制度外衣,將這種政治體系回歸到「統治者必須透過某種集會形式,尋求被統治者同意」的基本定義時,我們會發現世界各地都有形形色色的「早期民主」存在。   但既然「早期民主」是人類世界發展出的常態,為何後來有這麼多的國家或地區變得「不那麼民主」?這時我們就需要探究跟民主政體互相背反的「專制政體」,人類會在什麼主客觀因素下選擇採用專制,原本有著「早期民主」的國家為何會被取代。作者接下來更進一步探問,中國、中東、俄羅斯為何會用他們自己的邏輯,發展出一條跟歐美完全不同的道路。   接下來,本書論及「現代民主」如何出現於十八世紀大西洋英美世界,繼而向外擴張到歐陸與其他地方。我們今天認識的民主,其實僅僅發展了兩三百年,是相當晚近的產物,其特色是擴及全民的普選權與民選官員不受選民控制的「全權委任」機制。本書認為現代民主雖透過選舉解決國家龐大的問題,但卻同時增加選民跟政府的疏離感,人民無法掌握自己選出來的人的作為,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自此油然而生。   最後,作者也認為現代民主吸收了部分專制的要素,反倒形成同時擁有代議制度與官僚體系的中央集權強大國家,人民不僅可能不信任政府,政府也可能「假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民主絕非福山所說歷史終結的唯一形式,而是一個還在演化、精進、改變的政治體制。 本書特色   #視野宏大、提綱挈領,以全球史的角度剖析民主發展的四千年史。   #辯證「早期民主」與「現代民主」的不同,破除民主是源自西方的刻板印象。   #探討「民主」與「專制」兩種體制的消長抗衡,什麼因素下民主會得勝,又是什麼狀態下專制會占優。   #探索現代民主的問題根源,民粹因何而起?民選政府為何會走向專制?人們為何不信任政府?

    優惠價:392 /  560

  •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看懂全球大局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看懂全球大局

    作者:劉必榮

    關鍵年代,掌握全球新局,必翻寶典! 醞釀十五年,權威教授劉必榮,又一國際關係力作! 劇變世界,正從全球化走向地緣競合的碎塊化,一本經典打開視野又瞭然趨勢 ★ 印度大翻身,莫迪如何讓強權都爭相拉攏? 相隔19年,德國戰艦為何突然來到亞洲?沙烏地暗黑王儲MBS如何讓各國又愛又恨? 怎麼後梅克爾時代,歐盟就產生不了新共主? ★ ▋全球大局╳地緣走勢╳關鍵事件簿 ▋ 脈絡最清晰,格局最寬廣,內容最精華,社交好談資,職場立即用 ── 重量級的解析 ╳ 親近人的閱讀 ── 輕鬆理解國際新聞的千絲萬縷,俯瞰地緣現場全盤棋局 舊的秩序崩解,新的秩序正在過渡期, 莫迪、沙烏地暗黑王儲MBS、納坦雅胡、艾爾多安、澤倫斯基、蕭茲, 這幾個十年前都還沒聽過的名字,為何左右了當今全球政局? 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又如何在國際大棋盤中翻雲覆雨? 國際局勢快速轉變,來到超乎預期的時代轉捩點, 既有思維,已無法成就當代人才必備的靈活布局。 進階全球走勢分析能力,加速建立國際觀素養,這本書不可或缺! 一本必翻的寶典,視野與格局立即再升級,全盤了然於胸,暢行世界各地! 最權威的國際關係名家,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 以宏觀的視角和具體而微的思路, 從蛛絲馬跡中透視世界局勢, 為讀者精采解析形塑今日世界面貌的關鍵事件, 一本書帶你掌握看世界的方法,擁有國際觀與思辨能力。 ★時代劇變,世界正從緊密的全球化,全盤落入地緣競合的碎塊化! 新冷戰,哪些產業鏈權力板塊正在快速位移? 印度崛起,憑藉的是什麼樣的國家實力? 東南亞利多交會,炙手可熱新場域,如何吸引強權爭相競逐? 中東能源籌碼,如何再次硬生生扭轉世界平衡關係? 看似複雜的中西亞變局,怎麼解讀才能無門檻,又有條理? 七個家庭的產權爭議,為何讓火藥庫以色列打開極右種族爭議的潘朵拉之盒? 歐洲領袖頻繁更迭,爭搶後梅克爾領導者地位,但又為何都做不久、搶不到? 難解的非洲,其實是圍繞著地中海同心圓,掌握未來不能由己? 平靜的美洲,又正醞釀什麼樣的新動能,試圖重回世界的核心? 美中對弈下的東亞,正為世界形塑出什麼樣的新秩序? 全球目光焦點的台灣,又該怎樣才能站到最有利的制高位置? ★從地緣政治到經濟活動,這個世界不是只繞著美國和中國打轉! 在各國的跨域競合中,新興中等強權拉幫結派、搖擺不定。 政治、文化、經濟、地緣、野心家,相互交織, 印太、中東、中亞、美非、新歐洲,躍然紙上, 世界成為一個不斷往前邁進的立體動態棋盤。 ★名家經典,重量級解析,對台灣讀者量身打造親近人的閱讀! 在劉必榮教授權威、精細的妙筆下, 一個個必須知道的關鍵字,一欄欄清晰易懂的時間軸線,一篇篇深入淺出的文章, 從一本書,就能看清各國事件簿的幕後盤算與世界走勢。 經過名家劉必榮拆解, 國際關係不再只是離生活很遙遠的概念, 而是深具現實感、近在咫尺的知識路徑。 ★必翻重點:秒懂會心關鍵字、國際事件時間軸 #AKK跟YKK有什麼關係 #別搞錯,TTP不是PTT  #沙國王儲MBS不只暗黑 #英國也有一個川普在亂 #一面閱讀,一面動手做專屬於自己的# ★後疫情,全球又動起來,但世界早已變得完全不一樣 進階全球局勢分析能力,思維與視野立即再升級。 職場需求、開拓個人視野、商場運作、企業布局或計畫出國留學,全新看世界的方法。 全年齡,建立國際觀的素養,不可或缺! 本書特色   1. 權威教授劉必榮醞釀十五年,又一國際關係力作!透視全球新局,必翻寶典!   權威學者劉必榮在關鍵年代推出的關鍵著作,不只脈絡清晰,還深入淺出,宏觀視野與細緻觀察兼具,一本寶典進化關鍵年代國際觀新思維。劉必榮教授以解析國際關係見長,但距離上次出版國際關係書籍已有十五年之久,本書可說是醞釀已久的精華,超越先前著作!   2. 從大局深入地緣,在蛛絲馬跡中,巧妙拆解權力交織的關鍵布局   後疫情,全球又動了起來,但是世界早已變得完全不一樣。在劉必榮筆下,國際關係成為不斷往前延伸的動態棋盤,由一組組關鍵事件簿形塑出今日世界的情勢,讀來充滿動態感與未來性。   3. 清晰事件時間軸,興味關鍵字索引,增加社交談資   全書四大部分、九個章節,製作了關鍵國際事件的時間軸,一眼即可了解來龍去脈。文中也特附關鍵字詞索引,除了可以快速掌握重點,甚至能引人會心一笑,國際關係變得十分親近。   4. 快節奏行文,隨時可翻閱進入的國際視角,巧妙利用時間,進化、進階、入門皆宜!   全書在縝密架構下,細緻規劃出主題明確、環環相扣的短篇文章,可隨時隨地翻閱,立即進入最國際化的視角。不管是入門者,或是熟稔全球趨勢而想要再進階的職場人,都能流暢建構自我嶄新世界觀。

    優惠價:336 /  480

  • 非本科系六連榜司法官學霸告訴你:這樣做就只能上榜了啊

    非本科系六連榜司法官學霸告訴你:這樣做就只能上榜了啊

    作者:陳冬雨

    考試壓力超大!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書讀得不好,不相信自己? 是不是任何事都可以提起你的興趣,唯獨讀書不行? 還是你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先做完OOXX,再來讀書吧。」 又或者身為兼職考生,時間永遠不夠用? 學霸到底是如何上榜的啊?! ▎非法律本科系三年內考上司法官 作者非法律系畢業,畢業後從對法律一無所知開始,踏上法律類科國考之路,在三年內一路過關斬將,連續考取行政警察、書記官、法警、高考法制、調查局、司法官,並從未落榜。 曾經潛水於PTT國考板分享法律學習心得,常常收到許多考生的各種請教,於是系統性的將各種考生問過的、想知道的問題寫成文章,分享自身的經歷與學習竅門。 ▎你相信嗎,學習是有方法的 ★心態有了,從大腦開始動作,學習效率更高 ★善用「內在強迫專心法」與「外在強迫專心法」獲得專心的力量 ★刺激大腦神經元,加速你的理解力,再難的內容也背得起來 ★理解力+長期反覆記憶,讓你如同吃了記憶吐司的必勝方程式 ★劃重點前,你要先知道劃重點的目的是什麼 ★以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為基礎,制定讀書計畫 ★有效治癒拖延症的五帖特效藥 ★四點小動作,完美利用你的零碎時間 ★拆解步驟,先找到寫不出考古題的原因,才能寫好考卷 ▎學開根號要幹嘛? 很久以前有位親戚的小孩問作者:「學開根號幹嘛?」 他認為自己未來不走學術或理工路線,知不知道根號2對他未來的人生,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確實根號2對許多人的未來不重要,但是擁有學會開根號的學習能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與其說這是一本怎麼考試之書,更不如說這是一本如何學習之書。 所以本書無論你的身分是社會人士、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或是要準備什麼樣的考試,都能夠在本書找到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 ▎二版增補內容 .關於學霸如何記得那麼多考試內容──新增〈如同吃了記憶吐司的必勝方程式〉一文 .家人反對考試怎麼辦?要當全職考生還是兼職考生?落榜了要堅持還是放棄?身為考生你我都可能遇到的問題──新增〈考生疑問大雜燴〉,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提供建議,希望能夠給考生一點參考與抉擇的勇氣。

    優惠價:210 /  280

  • 靈魂不歸法律管:框架世界底下一個法律人的逃脫記事

    靈魂不歸法律管:框架世界底下一個法律人的逃脫記事

    作者:黃榮堅

    最人性、最浪漫、最暢銷的法律書    全新增訂版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黃榮堅 獨到的法學人生經驗 如果你沒機會上過他的課 跟著本書體驗一趟沉浸式的法律思考 我們想要從法律得到什麼?這個問題的基本問題是: 我是誰?我想像的理想世界長成什麼樣子? ---------------------------------------------------------------------------------------------------- 在人聲鼎沸的臺北住了一甲子,離開臺北是要離開臺北的什麼? 為了在臺東的活水湖裡游泳,晚上仰望星光燦爛的夜空,白天遠眺層層疊疊的山脈?不,我不相信我只是被一個美麗的光影誘惑住,否則為什麼過去幾十年的歲月裡,心裡一直感覺到的是明明白白的不安? 授課了幾十年的法律系教授忽然說不喜歡法律,我並不是存心要使人感到困惑。我只是不喜歡一切帶著形式意味的東西,偏偏法律就是這世界上最具形式意味的東西,它甚至自認可以使用暴力限制我的自由? 我想問,法律這樣對嗎? ---------------------------------------------------------------------------------------------------- 本書作者以自身的法律學經驗,帶著生命的感覺說法律,也從整體生命的視野看法律,以及法律在個人經驗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重量。 關於命運 歸納斯多噶的哲學說法,真正的結論應該是,對於值得我們努力花心思去面對的事情,我們是自由,例如減肥;對於不值得我們苦苦花心思去想它的事情,我們只有宿命,例如樂透彩。我之所以說斯多噶主義的說法比較聰明,是因為它是從人生幸福的連結關係去回答到底人生是自由或宿命的問題。因為,如果人生終點站是幸福,那麼不是從幸福的連結關係來思考問題,思考的意義是什麼? 關於靈魂 人的價值在於他對尋找自己存在方式的努力,因此我對靈魂的定義是,人所選擇的自我圖像。 關於自我的選擇 銀河世界包容繁星閃爍,因此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絕大多數面向的平庸或甚至低能,但也都有獨特的一個窗口可以讓自己耀眼如一顆星星。 關於框架世界 每一個規範都是壓縮人類自由空間的框架,因此對於法律人而言,想要得到解脫、重獲自由,邏輯上唯一的可能性是讓傳說中的法律和我們心中理想的世界圖像一致。只有當我們自己心裡可以沒有罣礙的接受一個法律規定或法律說法的時候,晚上才睡得下去。 關於法律作用 法律對人的內心究竟選擇自己要做天使或做魔鬼,天生無能為力;靈魂可能背叛法律,也可能超越法律。因此對於一樣的法律規定,是人心中的善念或惡念在決定法律意義的質與量。 關於法律人 法律人的意義並不在於複述多少法律、多少學說、多少理論或多少實務彙編的判決意旨,而是兩隻望著世界的眼睛,以及說話內容的邏輯結構。眼睛看著世界是本質,說話的邏輯結構是方法,如此就是,也才是法律人在價值思維下的存在方式。但可能對於功利主義底下法律人長久的執迷不悟已經看不下去,AI只好親自出來叫陣,迫使法律人去面對自己的存在意義問題。AI顯然準備好要直接讓只剩下一張法律面具的法律人出局。 關於法律考試 考試在現實上有所謂公平概念的技術性問題,在這樣的現實底下,我最想告訴考生的是,考試制度可以瞧不起你,但是你不能瞧不起你自己。  

    優惠價:270 /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