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電子 05月號/2022 第434期

    新電子 05月號/2022 第434期

    作者:新電子編輯部

    封面故事 寬能隙產能大戰興 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飛快,在電動車成本結構中舉足輕的電池便成為車用廠商的兵家必爭領域。車廠、電池芯及電池模組廠商、電池管理系統(BMS)晶片供應商共同的目標,都是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往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縮小尺寸及減輕重量的方向發展。 BMS負責監測電池狀態,避免快充導致過電壓、過電流等危險情境發展。BMS透過溫度網路監測電池是否異常,確保電動車電池能在最適溫度下,維持安全、穩定並達到最佳能源效益。電池方面,車廠持續尋找最佳的電池材料組合,積極發展固態電池,期望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鋰電池採用的液體電解質,增加電池效能與安全性。電池測試則確保電芯在不同的環境溫度與交流電、大電壓等衝擊下,仍能維持穩定。 雜誌目錄 *主題探索 電荷管理/安全監測雙管齊下 BMS精準監測延長里程 安全檢測把關電池壽命 半固態電池商用可期 電動車能源系統再進化 無線BMS串連電池生命週期 實現直流快充 碳化矽力助電動車基建部署 *技術解密 應用領域逐步擴展 3D飛時相機各擅勝場 CNN/RNN/LTSM/GAN各有所長 機器學習模型選對才有效 排除多重技術障礙 SiC MOSFET模組設計上手 PD 3.1克服相容性挑戰 USB快充240W達陣 緩解ETI減損元件壽命 線性功率MOSFET負載有保障 FPGA設計工具/IP支援到位  AI邊緣推論開發更敏捷 共存性/功耗/安全性 無線技術選擇穩定至上 點亮城市願景 Wi-SUN串聯智慧路燈 提高聲壓級有訣竅 電感器賦予壓電發聲器多優勢 AI視覺助攻 機器手人機協作更靈活 *市場透視 提升資安刻不容緩 科技大廠紛紛布局安全晶片 拯救塞港大作戰 5G/物聯網打造智慧港埠 半導體產能/投資/發展趨勢觀察 中國晶圓代工擴產方興未艾 聚焦AI/先進封裝/化合物半導體 半導體未來機會/挑戰並陳 讓元宇宙設備研發事半功倍 模擬工具扮演關鍵角色 兼顧安全/高能量密度 電動車電源全力克服設計挑戰 2022年人工智慧五大趨勢 HPC/自動化設備/醫療帶旺AI ※新電子科技雜誌簡介 新電子科技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台灣資訊電子上下游產業的訊息橋樑自居,提供國際與國內電子產業重點資訊,以利產業界人士掌握自有競爭力。雜誌內容徹底執行各專欄內容品質,透過讀者回函瞭解讀者意見,調整方向以專業豐富的內容建立特色;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透過產業廠商的參與度,樹立專業形象;透過網際網路豐富資訊的提供,資訊擴及華人世界。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mem.com.tw

    優惠價:180 /  200

  • NetAdmin 網管人 05月號/2022 第196期

    NetAdmin 網管人 05月號/2022 第196期

    作者:網管人編輯部

    封面故事 資安整套上雲  SASE奔主流 疫情催化企業轉型分散模式  零信任安全須從雲端建立 文◎洪羿漣 近年來企業數位化營運的需求,驅動IT基礎架構演進成為混合雲,網路安全控管思維也逐漸轉向零信任模式,持續監看與蒐集多管道來源資料,即時地動態套用保護措施,以保障疫後時代混合辦公型態的安全風險。近兩年大受企業青睞的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框架,融合了以往的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與安全網頁閘道(SWG)、雲端存取安全代理(CASB)、防火牆即服務(FWaaS)、進階威脅防禦(ATP)等資安技術,正可滿足外部營運據點分散、員工隨處可辦公的新常態應用場景,落實以人與設備為核心的零信任控管模式。 專題報導 上雲兼顧合規 金融迎向數位化 改造為三層式架構打底佈局 重點考量差異決定轉型策略 文◎余采霏 在數位潮流以及新冠疫情挑戰下,金融業正面臨著巨大考驗,如何善用金融科技(FinTech),建立現代化的金融服務,以進一步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與優化客戶體驗,是現今金融產業普遍面臨的轉型課題。除了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資料分析被大幅運用之外,根據經濟學人智庫近期針對全球銀行IT主管調查,高達82%已有明確的雲端採用策略;而有72%的受訪者認為,將雲端運算納入在產品與服務中將有助於實現重點業務目標。在台灣,隨著金管會宣布開放金融業者上雲,雲端應用更成為關注的焦點。 利用雲端技術快速部署、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靈活性與創新,將更有助於貼近新世代所需,進一步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儘管如此,金融產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如何在滿足法遵的情況下,跟上擁抱雲端科技的腳步以建構出未來競爭力,將是現階段的一大課題。 產業趨勢 公有雲未必滿足所有企業 「雲端回歸」現象再起 考量隱藏成本及高效能AI創新 基礎建設回流本地端私有雲 文◎Michael McNerney(Supermicro行銷與網路安全副總裁) 自2010年開始,「往雲端遷移」的趨勢為科技業帶來了重大改變,且其影響幾乎擴及每個產業。現今每個主要產業或多或少都運用了一定程度的雲端架構,例如向外擴展(Scale Out)、開放原始碼、軟體定義、開發維運、公有雲等,幾乎多數的應用都與雲端服務有關。 不過,雲端並非一體適用,近期不少企業開始體認到雲端架構有許多層面並不符合需求,雲端採用的過程也不如預期地順利。這促使更多企業開始轉向部署本地端基礎建設(On-Premise Infrastructure),而這個現象可稱為「雲端回歸(Cloud Repatriation)」。 隨著不同企業持續調整與優化自身的雲端策略,雲端回歸的現象在過去幾年逐漸成長。選擇雲端回歸的企業認為,他們應獨立營運自己的私有雲,而非外包給公有雲服務供應商,而我們認為,成本與創新是促成企業選擇雲端回歸的因素。 深度觀點 低地球軌道網路打破界限 衛星寬頻無線上網有譜 俄烏戰爭展現LEO傳輸威力 引爆物聯網資通訊科技創新

    優惠價:180 /  200

  • PC home 電腦家庭 05月號/2022 第316期

    PC home 電腦家庭 05月號/2022 第316期

    作者:PChome雜誌編輯群

    News 新知情報 006 新聞快遞 018 軟體情報 022 熱門影劇 026 影音在線 Special Projects 特別企劃 030 Discord 入門實用教戰攻略 ──集結所有想像的聊天室 038 舊電腦打造 Chromebook 超簡單 046 2022 上半年旗艦手機對決 ──iPhone 13 Pro Max、Samsung Galaxy S22 Ultra、Xiaomi 12 Pro、realme GT2 Pro 各有千秋 054 2022 年了,還適合買電動車嗎? ──解答你對電動車的各種疑難雜症! 062 迎接夏天來臨!你家的冷氣乾淨嗎? ──一定要懂的空調清潔科技 Hot Products熱門3C 070採購趨勢 5 個單件式 Soundbar 選購要點 078開箱評測 ASUS Zenbook 14X OLED Space Edition、Lenovo Slim 7i Pro OLED、MSI Stealth GS66 12UGS Samsung Smart Monitor M8、OM System OM-1、Samsung Galaxy M33 5G D-Link M32、Blueair DustMagnet 5210i、伊萊克斯 Pure A9.2 LG XBOOM 360° 全景聲藍牙音響、飛利浦手持摺疊輕巧掛燙機 STH3020、UAG iPhone SE 系列保護殼 Service 服務區 004版權頁/編者的話 014封面人物 陳伊:無限可愛!超越性感的虎牙甜心 116 Dr. J Q1:如何用「臺灣社交距離」App 查詢是否接觸到確診者? Q2:如何移除 Windows 11 中的 Android App? Q3:排除 Windows 11 第三方虛擬機器無法啟動的問題 Q4:如何在 Windows 11 中更改螢幕更新率? Q5:如何為 Windows 11 追加新功能? Q6:如何調整 LINE 電腦版的貼圖順序? Q7:如何備份 FB Messenger 所有訊息? Q8:如何註冊行動自然人憑證? Q9:如何啟用 Instagram 的連續短片功能?

    優惠價:129 /  180

  • 新通訊 05月號/2022 第255期

    新通訊 05月號/2022 第255期

    作者:新通訊編輯部

    封面故事 穿戴裝置拼續航 穿戴裝置已成為資訊科技產業充滿活力與潛力的領域,包括可聽設備、手表、手環、眼鏡、戒指、聯網鞋等都呈現成長態勢;由於消費市場的巨大需求和不斷擴增的新興應用,預計穿戴裝置的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近371億美元成長到2027年的1043.9億美元。感測器、材料科學和雲端運算的進步正在推動下一代穿戴裝置和個人裝置的發展,並推動醫療和工業應用不斷創新。 穿戴裝置更加趨向緊湊輕巧的外形,面臨既要提供豐富、直覺的體驗,又滿足延長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透過晶片電源管理技術節流,新興半導體系統級封裝擴大電池體積,與外部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與無線充電技術,延長裝置續航時間,希望能改善穿戴裝置的使用者體驗。 雜誌目錄 *焦點全搜密 電源管理/製程/能量採集發功 強化穿戴裝置續航力多管齊下 電源管理錙銖必較 輕載效率決定穿戴裝置能耗 先進封裝/軟板騰出電池腹地 穿戴裝置兼顧輕巧續航 能量採集/無線充電左右逢源 穿戴裝置充電便利性大增 活用非互補式主動箝位技術 高效USB PD充電器設計有解 *技術博學堂 動態支援多重通訊協定 並時連接技術翻新智慧家庭 排除惡劣工業環境干擾 訊號隔離延長HDMI傳輸 最大化車用光達/雷達/相機性能 溫度感測幫ADAS催油門 電動車供電模組安全至上 多級電路保護捍衛汽車電池 掌握關鍵實體層性能指標 JESD204B發射器優化看門道 提供靈活可靠安全物聯網 Wi-SUN協定成就智慧城市 協力數位柵極驅動靈活功率 SiC MOSFET實現交通電動化 乙太網路高速傳輸 10/1000Base-T介面測試大不同 細數5G-V2X標準演化 蜂巢式車聯網技術與時俱進 DDS/TSN聯手出擊 車載網路走向分散式架構(下) *趨勢大追擊 搶攻5G/AI/HPC需求 伺服器大廠決戰企業端市場 回擊聯網/電氣化技術挑戰 業內合作引爆電動車創新 克服元件/設計/商模難題 無線耳機問鼎生理感測首選 挺進細胞區邊緣無感化MIMO 創新6G無線架構突破極限 新通訊元件雜誌簡介 本雜誌完整涵括通訊各個領域,Telecom及Datacom並重,為您清楚剖析未來Telecom及Datacom的發展及整合趨勢。本雜誌除邀請專業人士執筆,為讀者提供最新產業趨勢及技術發展外,並透過採訪報導,協助您掌握台灣及全球通訊業界的最新動態。「新通訊元件雜誌」已經以紮實的內容,輔以研討會或座談會的舉辦,在產研學界建立其知名度、口碑及影響力。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2cm.com.tw/index.asp

    優惠價:180 /  200

  • 新電子:2022年版工業4.0實戰寶典

    新電子:2022年版工業4.0實戰寶典

    作者:新電子編輯部

    《2022年版工業4.0實戰寶典》特刊 從物聯網到元宇宙 智慧製造再寫新篇章 自從Facebook改名為Meta,在消費市場掀起一波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熱潮後,很多人都在問,到底元宇宙是什麼?許多為製造業提供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的業者,很快就發現自己正在做的產品,其實就是元宇宙概念中的某個元素。「工業元宇宙」這個新名詞,亦隨之出現。 事實上,在工業4.0或智慧製造的發展過程中,早已經發展出大量帶有元宇宙色彩的關鍵技術,例如數位雙生(Digital Twins)、虛實融合。工業元宇宙所提出的願景,則是把虛實融合的理念貫徹到底,讓每一個已經虛擬化、數位化的實體或應用,在同一個數位場域中彼此互動,不再只是獨立存在的虛擬物件。這本就是虛實融合所追求的終極境界。因此,智慧製造、工業4.0這些概念,進一步轉化成工業元宇宙,是理所當然的發展。 但與一般消費性元宇宙主要訴求的休閒娛樂應用不同,工業元宇宙必須與實體世界100%對應,甚至是實現連動,才會有價值。因此,工業元宇宙無法憑空創建,必須先在真實世界裡依序配置好各種感測器、落實機台聯網、完成通訊基礎建設,同時在軟體應用層面,也必須打破資料孤島,實現數據互通,才能夠在虛擬世界裡搭建出真實世界的副本。 換言之,工業元宇宙不僅是智慧製造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檢驗智慧製造落實程度的一把尺。在策略規劃必須「以終為始」的情況下,只要想清楚您的工業元宇宙裡要有什麼,您的數位工廠計畫該有哪些執行項目,便跟著豁然開朗。 2022年版工業4.0實戰寶典將從工業元宇宙這個智慧製造的終極目標為起點,一路倒推回應用軟體、運算硬體、通訊架構、機台聯網與工業感測器,全面盤點所有必須在真實世界中完成的智慧製造基礎建設,以及相關技術。對智慧製造議題有興趣的您,切勿錯過這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實戰指南。 編輯架構與內容規畫 本書分成以下六大篇,另特別收錄《2022年版智慧工業產業名錄》: 【第一篇:解密工業元宇宙-工業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為何它已經在轉角處?】 l 數位雙生/虛實整合打底 工業元宇宙近在咫尺 l 妥善結合協作與知識 六步驟最佳化工業AR體驗 l 五大工程領域落實數位化 軟體模擬/預測助力智慧製造 【第二篇:打破資料孤島-讓軟體互通,資料融合】 l 資訊科技融入產線 智慧工廠啟動轉型 l 從關燈工廠走向全面數位轉型 IT平台現代化至為關鍵 l 全面防範安全漏洞 系統性實踐工業控制資安 【第三篇:建設工業物聯網-善用聯網技術,架起廠內通訊骨幹】 l Wi-Fi/LTE/LPWA各有所長 IIoT閘道器助攻遠端監控 l 時序挑戰有解 低延遲PHY優化多軸機器人 l TSN支援整合IT/OT 工業軟體加速自動化 l 雲端化勢在必行 2022工業物聯網生態再進化

    優惠價:225 /  250

  • DIGIPHOTO 數位相機採購活用季刊 春季號/2022 第102期

    DIGIPHOTO 數位相機採購活用季刊 春季號/2022 第102期

    作者:DIGI PHOTO編輯部

    001 Editor's Notes編輯室觀點 手機拍照性能真得進步很快 008 SnapShot新聞精選 數位市場新知 014 人物特寫 用手機寫詩 以相機作畫 王小路 專訪 022 封面故事I 入門級全幅的新里程碑 Sony α7 IV 歷經2年多的磨劍,Sony終於在2021年下旬推出萬眾期盼的新一代入門之作α7 IV!相比前作α7 III,演化到第四代的α7 IV究竟有哪些進化之處?以及是否可以升起你敗家的慾望?讓我們一起透過評測來見真章吧! 044 封面故事II 輕鬆拍出電影感效果 電影變形鏡頭一點通 隨著手機拍片風氣盛行,各配件廠也紛紛祭出各種手機專用電影變形鏡頭因應,但何謂電影變形鏡頭?又該如何使用?本文我們就以美國Moment與湧蓮國際Ultra HD 1.33×這兩款電影變形鏡頭應用為例。 056 特別企劃 賞櫻拍攝趣!拍好櫻花的6大技巧 060 手機玩拍 攝影眼師中的SAMSUNG Galaxy S22 Ultra 066 攝影新景點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068 新書導讀 大師運鏡3 攝影的光法 078 人像教室 台北街區外拍第11彈 086 新鏡頭 Canon RF 100-400mm F5.6-8 IS USM Irix 15mm F2.4 096 旅遊攝影 東歐中古世紀之旅 波羅的海三國 Baltic Sea 去年疫情大爆發期間,因立陶宛為首個捐贈台灣疫苗的歐洲國家,使得越來越多國人認識位於波羅的海三國,這裡有眾多的地方節慶,旅行到此彷彿置身於中古世界的街道建築與皇家宮殿城堡,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東歐印象。 104 攝影眼的培養 絕處逢生╳在絕境中尋獲生機 109 問卷

    優惠價:139 /  220

  • 新電子 04月號/2022 第433期

    新電子 04月號/2022 第433期

    作者:新電子編輯部

    封面故事 EV電池加程護航 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飛快,在電動車成本結構中舉足輕的電池便成為車用廠商的兵家必爭領域。車廠、電池芯及電池模組廠商、電池管理系統(BMS)晶片供應商共同的目標,都是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往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縮小尺寸及減輕重量的方向發展。 BMS負責監測電池狀態,避免快充導致過電壓、過電流等危險情境發展。BMS透過溫度網路監測電池是否異常,確保電動車電池能在最適溫度下,維持安全、穩定並達到最佳能源效益。電池方面,車廠持續尋找最佳的電池材料組合,積極發展固態電池,期望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鋰電池採用的液體電解質,增加電池效能與安全性。電池測試則確保電芯在不同的環境溫度與交流電、大電壓等衝擊下,仍能維持穩定。 雜誌目錄 *主題探索 電荷管理/安全監測雙管齊下 BMS精準監測延長里程 安全檢測把關電池壽命 半固態電池商用可期 電動車能源系統再進化 無線BMS串連電池生命週期 實現直流快充 碳化矽力助電動車基建部署 *技術解密 HDMI 2.1介面性能驚艷 USB-C Dock影音轉換成亮點 跨入AR/VR元宇宙 即時光線追蹤升級視覺體驗 AI結合光學/運算技術 OCR文字辨識準確無礙 減少高圖案密度區域金屬腐蝕 半導體CMP製程可靠性提升 互連密度追求無止境 熔融/混合接合至為關鍵 加快嵌入式裝置功耗分析作業 專用工具必不可少 力阻駭客入侵 車載網路新標準提升汽車安全 增強數據開發勢在必行 GNSS精準定位成標配 落實網路訊號建置測試 室內5G/LTE訊號品質有保障 三步驟判讀MTTF數值 半導體可靠度壽命預估有解 Quick Charge規格演變與認證測試 快充檢測強化系統安全 *市場透視 PCIe 6.0標準正式發表 先進編碼挑戰物理極限 結合影像技術/改善角分辨率 精準車用雷達跨越自駕門檻 打造美麗方程式 AI/AR科技美妝引領潮流 順應綠色浪潮 全球製造業共促淨零碳排 ※新電子科技雜誌簡介 新電子科技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台灣資訊電子上下游產業的訊息橋樑自居,提供國際與國內電子產業重點資訊,以利產業界人士掌握自有競爭力。雜誌內容徹底執行各專欄內容品質,透過讀者回函瞭解讀者意見,調整方向以專業豐富的內容建立特色;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透過產業廠商的參與度,樹立專業形象;透過網際網路豐富資訊的提供,資訊擴及華人世界。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mem.com.tw

    優惠價:180 /  200

  • NetAdmin 網管人 04月號/2022 第195期

    NetAdmin 網管人 04月號/2022 第195期

    作者:網管人編輯部

    封面故事 新常態企業 DLP成標配 混合工作時代保護關鍵資料 控管數位資產外流風險 文◎洪羿漣 為保障營運關鍵核心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同時達到法規遵循要求,過去企業大多引進資料外洩防護(DLP)工具,藉以輔助落實在工作流程中,核心資料不至於被未經授權的用戶取用,擁有權限者的存取行為則可被監控,搭配工作流程中增設的政策措施,降低資料外流風險。 實際部署模式,常見作法是在端點(桌機或筆電)安裝代理程式,亦可交由閘道端來執行偵測與攔阻機敏資料由內部向外遞送。隨著COVID-19疫情改變了現代人的工作模式,以及促使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腳步加快,對於雲端服務的心態漸趨開放,例如遠距工作者改Microsoft 36等雲服務進行視訊開會、編輯專案文件、檔案存放在雲端儲存供 以便取用等。為了控管資料分散存放的潛在外洩風險,國際資安市場上開始提 Enterprise DLP或Integrated DL P方案,亦整合SD-WAN(軟體定義網路)等機制,逐步建構符合數位化應用場景的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框架,以保護智慧資產、營業秘密、顧客個資等關鍵資料。 專題報導 企業儲存大趨勢 資料驅動創新轉型 新興技術引爆邊緣流動資料 勒索病毒推升儲存安全 文◎余采霏 創新來自於顛覆。歷經充滿變數的一年,企業紛紛加速轉型,以強化組織韌性,快速因應未來不可預期的變化。在快速變革的環境下,資料已成為企業轉型的命脈,藉由資料所帶來的洞察力更是成就創新的必要關鍵。另一方面,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元宇宙(Metaverse)等諸多新興科技與趨勢也在推動企業往下一階段邁進,愈來愈多的資料從邊緣進入到企業流程,而資料也開始跨越雲的界限,混合雲/多雲的挑戰一一浮現,然而值此之際,過時的基礎架構、散落各地的數據孤島、缺乏自動化流程以及高昂的儲存成本,也成為企業競爭力的絆腳石。 2022年3月網管人舉辦「資料驅動創新轉型 2022企業儲存線上系列論壇」,除了探索儲存趨勢變化演進之外,來自於企業儲存的業界好手也分享如何善用混合雲、軟體定義、全快閃儲存、超融合架構以及物件儲存等方案來打造新世代儲存系統;借助多雲戰略,以靈活地收集、隔離和儲存數據;即便面對層出不窮的勒索病毒攻擊,也能透過多元手法與原生的防護機制來確保資料安全、迅速還原。 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反覆升溫、俄烏戰爭推升通膨加劇經濟衝擊,企業面臨的挑戰依然艱鉅,也正因為如此,在轉型加速的競賽中,企業不只需要能夠適應數據驅動的現代化方案,同時也需要兼具敏捷、可擴展、安全以及靈活性,以便因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從邊緣到資料中心到雲端,唯有建構可跨域管理的架構,才能為下一波趨勢浪潮做好準備。

    優惠價:180 /  200

  • PC home 電腦家庭 04月號/2022 第315期

    PC home 電腦家庭 04月號/2022 第315期

    作者:PChome雜誌編輯群

    News 新知情報 006 新聞快遞 018 軟體情報 022 熱門影劇 026 影音在線 Special Projects 特別企劃 058 手機鏡頭特異功能大盤點 066 手機電池迷思大解惑! 072 新款 iPhone SE 全面剖析 Main Points主題學習 030 大螢幕暢玩 Android 手遊,你有更多選擇! ──安卓模擬器迎向生態多樣化 Part 1:趨勢篇:在電腦上安裝 Android 遊戲的各種方案 Part 2:Windows 11 篇:高度整合的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 Part 3:Google Play 篇:Google Play Games 打造手遊界 STEAM Part 4:安卓模擬器篇:第三方模擬器解放多開、自定義延伸功能 Hot Products熱門3C 078採購趨勢 採購電動牙刷的 4 個重點 088開箱評測 GIGABYTE AERO 16 YE5、LEICA M11、Samsung Galaxy Tab S8 Ultra Sony LinkBuds WF-L900、Apple iPhone 13 / 13 Pro Max、Redmi Note 11S ASUS ZenWiFi Pro XT12、Serafim A1 電競耳機、Bose SoundLink Flex Service 服務區 004版權頁/編者的話 014封面人物 宋羽葤:宇宙中冉冉上升的新生代演藝之星 116 Dr. J Q1:如何使用 Apple 裝置的同播共享功能? Q2:如何將 COVID-19 接種證明加入 iPhone? Q3:如何讓 iPhone 快速掃描「簡訊實聯制」? Q4:如何手機鏡頭來測量心率? Q5:如何獲取 Google Play 回饋金? Q6:如何擷取 Netflix 影片畫面不變黑? Q7:如何設定 Chrome 網頁的彈出式視窗? Q8:如何在 Chrome 創建新的帳戶資料? Q9:如何將 Windows 11 的右鍵選單改回舊版?

    優惠價:129 /  180

  • 新通訊 04月號/2022 第254期

    新通訊 04月號/2022 第254期

    作者:新通訊編輯部

    "封面故事 車用感測零死角 毫米波雷達、影像感測器、光學雷達(LiDAR)、超音波感測器等,是目前主流的車用感測器,每個技術都有其技術專長,也存在先天的缺點,隨著車輛自駕朝向Level 4~Level 5高度自駕發展,對於環境感知的需求也更為提升,車用感測器強化質、量以消除偵測盲點,朝改善準確度、反應速度、抗環境干擾與多系統備援應用等目標發展。此外,感測融合(Sensor Fusion)能夠整合不同的感測訊息,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是車輛自駕升級的關鍵之一。 雜誌目錄 *焦點全搜密 雷達/光達/攝影機分進合擊 車用感測器力挺高階自駕 簡化結構並降低成本 固態/混合固態光達奔向L4 挺進L4/L5感測融合 140GHz雷達晶片突破瓶頸 感測精度再升級  毫米波雷達4D成像有譜 建構完整模組化方案 雷達AOP設計導入快易通 提升訊號頻寬/距離解析度 車用雷達測試捍衛人車平安 精心配置收發器參數 汽車雷達就地拉長感測距離 邁向高度自駕時代 光學雷達克服盲點偵測 *技術博學堂 整合技術標準產業鏈 車聯網展現智慧交通實力 密鑰管理滴水不漏 藍牙安全性升級有道 牽動下一代裝置開發 天線設計困難度挑戰空前 克服五大技術挑戰 聯網AI構築自動化未來 兼顧工業安全/社交距離維持 BLE晶片巧助聯網資產追蹤 *趨勢大追擊 太空財商機熱燒 低軌通訊衛星產業鏈漸成形 追趕歐洲光纖寬頻覆蓋進度 德英兩國FTTH市場火熱 昇華共享聆聽體驗 BLE助攻真無線耳機市場 強化新型商業交易安全性 穿戴/智慧裝置實現多元支付(下) 三大設計理念超越5G極限 新世代6G通訊願景可望可即 新通訊元件雜誌簡介 本雜誌完整涵括通訊各個領域,Telecom及Datacom並重,為您清楚剖析未來Telecom及Datacom的發展及整合趨勢。本雜誌除邀請專業人士執筆,為讀者提供最新產業趨勢及技術發展外,並透過採訪報導,協助您掌握台灣及全球通訊業界的最新動態。「新通訊元件雜誌」已經以紮實的內容,輔以研討會或座談會的舉辦,在產研學界建立其知名度、口碑及影響力。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2cm.com.tw/index.asp"  

    優惠價:180 /  200

  • 新電子 03月號/2022 第432期

    新電子 03月號/2022 第432期

    作者:新電子編輯部

    "封面故事 透視元宇宙 Facebook改名為Meta,引發元宇宙(Metaverse)的熱潮,也讓AR、VR頭戴式裝置再度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在光學設計的進步下,最新推出的頭戴裝置,在尺寸跟重量上明顯有所改善,對消費者而言也更具吸引力。但新的光學元件目前在設計跟量產上還是有些瓶頸存在,必須設法克服。此外,要把頭戴裝置推向消費市場,除了要有好的硬體外,配套的內容服務、生態系統跟商業模式也必須跟上,否則光靠硬體的精進,恐怕難以讓頭戴裝置在消費市場上取得成功。 相較之下,主打垂直產業的工業元宇宙,得力於數位轉型跟智慧製造所打下的基礎,以及這類應用能為企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吸引下,發展相對快速很多。接下來,工業元宇宙的主戰場將不會是個別應用或數位雙生的創建,而是如何打造一個能容納各種數位雙生的虛擬場域平台。得此平台者,將在工業元宇宙上獲得巨大的發展優勢。 雜誌目錄 *主題探索 頭戴裝置成為元宇宙大門之鑰 克服三大挑戰方有無限商機 數位轉型打下堅實地基 工業元宇宙近在咫尺 元宇宙布局快馬加鞭 高效能運算助力虛實整合 以波動光學工具破解小型化密碼 頭戴裝置尺寸更精巧 *技術解密 物件追蹤借力光流/移動向量 神經網路視訊辨識快又準確 取代傳統矽基元件 SiC力助車載充電器高效運行 人工智慧加值影像技術 3D結構光感測實現即時攝影 穩控發射器波長 邊射型雷射助攻車用光達發展 優化系統操作 HMI設計確保行車安全不馬虎 考量頻譜/通訊距離/網路拓撲特性 無線技術選擇抓緊三重點 E1.S/E1.L/PCIe 5.0聯手 儲存效能衝破瓶頸 執行硬體架構運算分析 車用FPGA功能安全不妥協(下) 落實規畫/安裝/驗證三階段 分布式天線優化室內通訊品質 實現更高資料速度/傳輸量 網卡散熱設計不容輕忽 GaN打造高效電源供應器  返馳式電路效率耗損創新低 *市場透視 Wi-Fi 6強化上傳速度/能源管理 新世代Wi-Fi 7整裝待發 耕耘人才/系統化能力  敏捷航太打通LEO產業 擘畫智慧製造應用 5G行動通訊喜迎R18 食品履歷/產品溯源/學歷認證一手搞定 區塊鏈溯源認證應用童叟無欺 競飆智慧汽車商機 拉抬算力耗能比解封L4自駕 ※新電子科技雜誌簡介 新電子科技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台灣資訊電子上下游產業的訊息橋樑自居,提供國際與國內電子產業重點資訊,以利產業界人士掌握自有競爭力。雜誌內容徹底執行各專欄內容品質,透過讀者回函瞭解讀者意見,調整方向以專業豐富的內容建立特色;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透過產業廠商的參與度,樹立專業形象;透過網際網路豐富資訊的提供,資訊擴及華人世界。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mem.com.tw"  

    優惠價:180 /  200

  • NetAdmin 網管人 03月號/2022 第194期

    NetAdmin 網管人 03月號/2022 第194期

    作者:網管人編輯部

    封面故事 雲智慧維運  企業網路革新 雲平台彙整網路封包資料 ML建模分析主動回應除錯 文◎洪羿漣 對企業數位化應用而言至關重要的網路傳輸架構,正朝向積極擴展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技術發展,藉以讓園區、資料中心、分支機構的有線及無線網路增進自動化維運能力,避免無效率的故障排除影響穩定性,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連網裝置傳輸需求。 過去兩年來因應COVID-19疫情影響形成的混合辦公模式,使得企業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需求大幅提升。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日前發布的全球季度無線局域網追蹤報告,2021年第三季度較疫情前(2019年)增長了20.1%,超過半數部署的是Wi-Fi 6(IEEE 802.11ax)技術。如今美國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已率先開放Wi-Fi 6E的6GHz頻段,用以解決Wi-Fi 5遇到的技術瓶頸,例如網路壅堵與上傳下載時程分配不均問題,台灣則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核通過後亦可正式部署,有助於解決現有Wi-Fi頻段壅塞的問題,更適用於現代化數位場域。 至於後續的維運,有線無線企業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幾乎皆已提供雲平台的單一操控介面,不僅便於初始化部署配置,更重要的是藉由雲平台廣泛蒐集網路流量的原始資料,讓機器學習演算模型可持續不斷地精進分析傳輸行為、裝置運行狀態、釐清故障根源等能力,協助IT人力本就吃緊的企業,運用現代化技術來確保網路環境的高可用性。 專題報導 疫後數位化 工作模式轉型 從應變到打造營運韌性 IT技術支援混合辦公文化 文◎余采霏 從Delta變種病毒到傳染力更強大的Omicron主流變異株,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兩年多來,早已對人們生活、工作,甚至是企業營運模式造成許多變化,包含電商與外送平台崛起、遠距辦公/在家工作實施以及數位轉型策略加速,都是疫情催化下不得不做的改變。即便因為長期防疫的疲乏加上經濟復甦考量,各國政府紛紛改變清零思維打算與病毒共存,企業也無法再回到過往的常態,不僅工作模式走向混合式辦公,甚至還必須為此重塑企業文化,才有機會吸引到優秀人才以保有企業競爭力。 面對起伏不定的疫情,如何強化企業韌性,以確保下一波疫情爆發時能即時應對,已成為企業關注的一大課題。不只是在制度、工具以及心態等三個層面,隨著愈來愈多端點裝置需要控管,資安管控的焦點也從中心化架構轉向更聚焦在端點安全,而所有的存取過程也要有所規範,例如納入使用者權限、資料傳輸加密等設計。此外,強化溝通協作以及流程數位化也有其必要,尤其企業較常忽略的商務通訊也必須賦予更高的彈性,否則將在工作場域限制下錯失商機。 COVID-19正在重塑未來的辦公模式,在長達兩年多的演進下,企業著重的重點已不再是要不要遠距辦公/在家上班,而是如何確保員工不管在哪個地方工作,生產力與工作體驗都能一致,而這攸關著策略面、工具面以及思維面的轉變,本期我們邀請各界專家,多方探討混合辦公新常態下的應對之道。

    優惠價:180 /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