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地理雜誌248期 2022年7月號
2022年7月 NO.248:壓力重重的海底輝煌;從野外走入城市的動物;我們在這裡;復興羅馬大道 潛入珊瑚王國 耗竭的漁場變成潛水勝地菲律賓如何讓珊瑚大三角起死回生? 壓力重重的海底輝煌 菲律賓的珊瑚既美麗,又有豐富的多樣性。然而,在氣候變遷與當地長久以來的破壞性捕魚下,珊瑚礁生態系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以旅遊業或養殖業作為替代生計,或許能延緩珊瑚礁的消失。 撰文/ 甘迺迪. 沃恩 攝影/ 大衛. 都必烈、珍妮佛.海斯 從野外走入城市的動物 從黑熊到郊狼,現在有許多聰明的野生動物選擇走入城市生活。 撰文/ 克莉絲汀. 戴拉摩爾 攝影/ 寇瑞. 阿諾德 我們在這裡 北美各地的原住民正重新奪回主權,掌控自己的土地,決定自己的未來。 撰文/ 查爾斯. C . 曼恩 攝影/ 奇里. 傑恩 復興羅馬大道 義大利正在修復阿庇亞古道,希望打造出一條穿越歷史的朝聖之路。 撰文/ 妮娜. 斯托克利克 攝影/ 安德烈. 法拉奇塔
優惠價:235元 / 280
-
VERSE6月號/2022第12期:鄭宜農版
選擇蔬食,選擇一種生活 這幾年,我越來越常走進蔬食餐廳,不只是因為對地球好、對身體好、對動物好,而是因為更簡單的理由—好吃。 當然不只是我,這也是台灣飲食文化的全新風景:越來越來多人轉向或嘗試蔬食,且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蔬食餐廳在眼前誘惑著我們。 這是一個非常 VERSE 的議題:因為這是新的理念價值、是新的生活方式、是新的飲食文化,也是新的商業模式。在本期大規模的封面故事中,有蔬食的趨勢和背後歷史脈絡的分析,有對生產植物肉和燕麥奶企業的報導,有推薦你不可錯過的全台十家蔬食餐廳,包括深度報導最大蔬食餐飲集團「善菓餐飲」,也有幾位具代表性的人物分享他們吃蔬食的故事與理念:《豐蔬食》作者田定豐、歌手陳芳語、球員戴維斯、以蔬食料理深受歡迎的培仁 MAMA 和 YouTuber「找蔬食Traveggo」 。 更重要的是,這個封面故事是一個倡議。吃蔬食不只是每一餐、甚至是生活態度的新選擇,這個選擇也許會對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你不用是純素主義者,而可以是一個彈性蔬食主義者(flexitarian)。 封面人物鄭宜農就是一位彈性蔬食主義者。我認識宜農超過十年,看著她憑藉強大的才華和能量,對許多議題和價值發聲,一步步成為這個世代最有代表性的創作歌手。我相信,此刻只是她創作人生大爆發的新起點。另一個封面是全植物肉的漢堡,是與食物設計師郭于寧和知名攝影師Puzzleman的創作。 *特別感謝田定豐擔任本期封面故事的重要諮詢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優惠價:256元 / 320
-
有荷文學雜誌第44期
▼文學人物 呂振嘉|管窺心中乾坤─專訪詩人葉莎 6 ▼特別企劃 |向OO坦白 緒 子|優勝|小說|向世人坦白 14 洪湘斐|佳作|新詩|向這座城市坦白 17 無 花|入選|散文|向生父坦白 18 林靖雁|入選|散文|向著祢卻不完全對祢坦白_安息之日 21 路 野|入選|新詩|向過路人坦白 24 ▼新詩 |版主精品 曾元耀|走進柑仔店 26 林思彤|願你 27 謝予騰|透明的人 27 白 亞|大王叫我來巡山 28 侯馨婷|和貓同塵 29 侯馨婷|如蝶翩翩 29 小 荷|致已故詩人周夢蝶 30 小 荷|遠方有戰爭 30 劉哲廷|Re:療傷 31 沐 魚|【2021走入】小輯2:電影後 32 廖震岳|逃避法則 33 鄭琮墿|透露 33 黃木擇|喜宴 34 袁丞修|關於消失的詩句 34 林宇軒|冬天的頂加 35 綠 豆|短又短三首詩 36 ▼新詩 |詩友精品 渡也 我們都夢見 36 靈 歌|無可 37 靈 歌|問句 37 許水富|手稿 38 許水富|第十四號房間 39 陳雋弘|神秘的書房 40 秀 實|燃燒 41 楊瑞泰|發呆 41 丁 口|停火 42 梧 桐|解不開的密碼 42 雨 曦|萬物蕭條 43 洪琮翔|叩問 43 許哲偉|海央的波光 44 許哲偉|空屋 44 白鴿子|下白泥之書 45 游家睿|任你長成參天大樹 45 無 花|回鄉偶書 46 無 花|吊環之下,必先伸手 46 徐姿婷|離岸 47 楊 熾|農忙 47 上 也|吃堅果的時機 48 高朝明|浮雕的听聲 48 湛 藍|雨,在我嘴角喚出月光 49 湛 藍|等不到回航的碼頭 49 陳春成|走在家鄉的田隴上 50 纆 語|冬夜聆聽叩鐘偈 50 綠 喵|消費是一首詩 51 陳 靚|昨夜雨三首 52 淨 芝|捕捉 52 語凡(新加坡)|定格 53 語凡(新加坡)|阿茲海默 53 晚 晚|假裝還在同樣的夢 54 晚 晚|匿名的抵達 54 拾 羽|這座城市 55 墨子卿|我想我還沒學會他們的語言 56 張雪昆|泥淖內外 57 黃曉平|所有的追趕,都具戲劇性 57 叢 棣|相遇春風裡 58 王國良|半首詩 59 王國良|山月 59 ▼散文 張豔軍|初春記 60 緜 緜|我家在鐵路旁 62 李勤安|冬日裏的蛐蛐 64 徐永清|豪邁鄉村小刀手 67 ▼小說 艾亞娜|娃娃的詛咒(緋寒櫻) 70 拾羽|移星之謎 72 簡芍蘋|寵物店 77 簡雅子(筆名:雅子)|笑笑(下) 78 ▼有荷拾翠 李畇墨|不應存在的「劇本」:略談曾龍〈父親的劇本〉之佳處與微瑕 89 ▼文學新俊 艾亞娜|穿越的李清照 92 王希成|舊時天氣現時衣-讀艾亞娜「穿越的李清照」 98 ▼微物之神 秀 實|婕樓談詩091-101 102 ▼荷香詩竊 拾 三|給妳寫詩 106 黃裕文|如果不踢踏 107 ▼文學觀察 江明樹|跨越學界兩棲。熱情擁抱文學——試寫錢鴻鈞物理博士 108
優惠價:160元 / 200
-
金門文藝5月號/2022第73期
發刊詞 文學的緣起緣滅 李台山 電影 亞歷山大潘恩的美國鄉愁電影 游常山 到哪,我們都一起走 馬世昌 書評 袒露是和解的開始 張弘政 鹿橋《人子》的〈幽谷〉 陳俊偉 《有型的豬小姐》 李寬宏 專輯 回憶與遺忘 探尋石黑一雄的小說美學 生命的哀傷: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蔡振念 無法帶走的回憶:石黑一雄的小說美學 郝譽翔 記憶之祕密,愛之幻造 閱讀石黑一雄 張耀仁 花落離枝―石黑一雄的混種美學 楊曼芬 新詩 預知二則 向明 鬼針草 林瑞麟 喃字 謝昭華 天井的月光 辛金順 不斷下墜的獨身 許水富 淡水左右二事 顏艾琳 我們能再來的只是瞬間 解昆樺 搭訕三帖 劉金雄 困 靈歌 鐘聲 寒川 受不得一點風聲的撩撥 林靈 滅聲的琴 扈嘉仁 虛堂雨滴聲 呂振嘉 散文 美國海軍在左營 鍾玲 曲水流觴——話九月九的酒 古月 兒時的七娘亭 王婷 夜盲 林佳樺 帶你回家 李民安 聽高原唱憂傷的歌 吳舟 前進農夫市場狂歡節 度睿 吸塵器 李修慧 種一棵樹 楊文瑋 夏至日的蟬蛻——蕪園筆記10 盧翠芳 回憶中的美味經驗 蔡佩璇 金門花生 陳寬 人文藝術 半個世紀的邂逅 林道銘 《一葉禪》—黑釉木葉紋盞與禪定 張國治 金門海洋藝術季10月驚艷登場 編輯部 醉影金門-金門主題攝影暨文件展 黃麗珍 嶼你,獨一浯二 張慧玲
優惠價:160元 / 200
-
《香港文學》2022年6月號 NO.450
海外華文女作家小說專輯 趙 彥 戴草帽的夏天 4 柳 營 浮生是夢中 22 王 梆 爹學 33 倪湛舸 冰川攝影師 46 戴瑤琴 文學是思維的形體 53 —— 評「海外華文女作家小說專輯」 大洋洲散文專輯 劉海鷗 母女道情 60 陸揚烈 一清二白宋清如 66 湯 群 我心有他 68 西 貝 坦佩的「潘之歌」和「女兒國」 72 夏 兒 葛羅利雅與阿曼達 76 徐志長 自我翻譯的中年 81 崖 青 袋鼠谷探幽 84 楊元勇 因為那一場櫻花雨 89 伊 平 重逢 94 張奧列 碰碰運氣 57
優惠價:80元 / 80
-
幼獅文藝2022年06月號
【無用 Useless 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 胎死腹中的提案,成效不彰的計畫,時機未至的暫存檔……,儘管曾經歷多半是他者價值中「無用的書寫」時刻,但作為作品、行動的養分和必經路徑,它們是如何暫存於創作者心中的「不知如何是好」殘念裡以待來日再圖振作或迎向宣判? 由此聯想,那些侷促於世間一隅的「餘人」們、遭無限期遺忘的地點、物件與故事,難道不值得創作(者)尋幽探微,訪查尋常並未深究、更可能是不願面對的人性酷烈、功利或漠然?又或許「無用」也可以很好玩? ■傾身細語 務虛筆記/黃文鉅 ■空想雜誌 無用之物《物自身》/廖宏霖 無用的關係《萬物皆可拋 應用程式》/夏夏 無用之事《葛奴乙》/賴志穎 無用的書寫《靈薄詩LIMBOSS》/蕭宇翔 無用的傾訴《阿飛西雅Aphasia》/洪萬達 樂在無用《兒童美術》/蘇育賢 ■無用之物 一線之間/林禹瑄 禮物/柯蘿緹 水鐘/留零 ■徒勞履歷 規格無用的愁傷/林妏霜 ■無用之地 城市的邊緣是血腥與氣味、二手車與俗尬脫褲的家具行、高速公路與鐵路/林楷倫 ■無用的書寫 我在結束時開啟/蔡欣純 星星墜毀的時候我都不哭了/何玟珒 ■無用人生 四樓倉庫/柯蘿緹 未來的多餘職業也遠比男性乳頭有用/陳大中 紙人/留零 妹妹有自己的人生,失敗的編輯選書/陳大中 ■欲辯無言 了然 抾捔 浪溜嗹 媽媽教會我的「無用」修辭學/劉星佑 ■藝術無用? 幼童拉筋/張紋瑄 ■無用之事 贅字/謝凱特 ■為無用點播 沒有答案/熊一蘋 ■無用自在 幻見的瘟疫/蕭鈞毅
優惠價:119元 / 170
-
國家地理雜誌247期 2022年6月號
2022年6月 NO.247:撫觸的力量;山貓東山再起;拯救垂釣的樂趣;只為一曲啁啾;我們背後的水 撫觸的力量 襁褓時期的撫觸令我們感到安心。最新科學研究正在深入了解擁抱與握手對於健康與人性有多麼重要。 撫觸的力量 它讓我們愉悅與健康,我們都需要它。但究竟是什麼使觸摸如此重要?科學家、工程師、醫師以及研究志願參與者正努力挑戰極限,希望了解這個最神祕的感受,並讓曾經失去觸覺的人重新擁有它。 撰文/辛西亞.戈尼 攝影/琳恩.強森 山貓東山再起 伊比利亞猞猁一度瀕臨絕種,如今成功復甦,數量已增加十倍。 撰文/克莉絲汀.戴拉摩爾 攝影/塞吉歐.梅利璜 拯救垂釣的樂趣 氣候變遷讓冷水魚棲息的水域變得太暖,衝擊到釣客最鍾愛的去處。 撰文/克里斯多福.所羅門 攝影/可露德.伊德 只為一曲啁啾 古巴人對野生鳴禽的迷戀,助長了非法誘捕鳴禽的行為。 撰文/迪娜.范恩.馬隆 攝影/凱琳.艾格納 我們背後的水 迦納人民仰賴捕魚為生,依循保育理念的捕魚傳統將社群聯繫在一起。 撰文/尼.艾伊奎.帕克斯 攝影/德尼.戴勒
優惠價:235元 / 280
-
幼獅文藝2022年05月號
【夢的勸進帳 擬個創作好計畫】 對於創作者們來說,「計畫」是什麼呢? 是主題、材料、形式、媒介、對象、預期效用……的有機安排, 是個靈光乍現瞬間,將要從枯乏現實中闢出一條新路來, 或是背負自己過去當下未來乃至於他人的人生的覓路踟躕? 是土地也是浮雲…… 本期專輯,我們邀請大家稍微探究這個幾乎不可能完全繞路視而不顧的職涯日常,也嘗試從這個概念、行為的縫隙中,玩味出一點什麼「不可計畫的」;另方面,當計畫被期待接引到現實裡來,旅程中可能遇到的角色如補助組織、評審,會樂此不疲提醒著哪些該做好做滿的事?正在醞釀中的計畫們,作為「前作品」甚至是作品本身,開啟了怎樣的創作新可能與行動的啟發? 怎樣述說夢,或為那些名之為夢想,或原本是祕密的, 打造現身、交會與歡聚的筵席? ■傾身細語 你想透過計畫帶文學去哪裡?/徐禎苓 ■想個計畫 新發行的舊書/陳昭淵 時差補完企劃文件_v1_0414/鄧觀傑 從長計議/沐羽 如何裁切影子/呂珮綾 ■計畫,作為創作 量詞的極限/張紋瑄 ■留些餘裕 「計畫」的早安、午安、晚安/張玉音 ■自我提醒 計畫之前,電影門徒的備忘三帖/廖育湘 ■非計畫,計畫中 以「計畫」之名嘗試的即興接力創作/栩栩、胡家榮等 ■跨域計畫 在陳澄波畫展中走入黃崇凱小說《畫伯大夢》/楊育青 ■好計畫借我看 從國文課本長出《戰古人》IP/劉定綱 男子漢的躺平世界/楊隸亞 ■尋求資助 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組/冬耳 ■評審觀察 百分之一百的勇氣和熱情/郝譽翔 你的熱情,至少要讓人看到/劉梓潔 做評審/吳思鋒 ■作個打算 報酬率最確切的計畫/江鵝 計畫/蕭熠 ■缺些什麼 在鄉下開趕稿咖啡館/陳育萱 ■計畫之外 計畫的疫調/蕭信維
優惠價:119元 / 170
-
國家地理雜誌246期 2022年5月號
2022年5月 NO.246:森林的未來;以火制火;非洲森林象脆弱的庇護所;修復森林 拯救瀕危森林 森林是保護地球的關鍵,如今卻亟需我們幫助 森林的未來 在全球各地,氣候變遷與人為干擾增加了對樹的威脅。但我們仍有時間把傷害降低。 撰文/克雷格.威爾許 以火制火 澳洲原住民遵循古老的文化傳統,以保護他們自古以來的家園。 撰文/凱莉.史蒂文生 攝影/馬修.亞伯特 非洲森林象脆弱的庇護所 加彭的非洲森林象受到盜獵與棲地消失的威脅,如今這種極危物種面臨食物短缺危機。 撰文/尤迪吉特.巴塔查 攝影/亞斯博.杜斯特 修復森林 移植樹木、多種樹、改變它們的DNA,或是不打擾它們。哪些是對會吸存碳的森林最有幫助的做法? 撰文/雅莉韓德拉.伯倫達、克雷格.威爾許、莎拉.吉本斯、安德魯.柯瑞
優惠價:235元 / 280
-
《香港文學》2022年5月號 NO.449
創意寫作專輯 渡 瀾 拉布拉多受難記 王任道 流浪未來 殷琬琦 環城墓碑 姚偌姿 紅海 吳榮民 溪水流向別處 郭音池 夭 劉小芳 蓮花 邵 棟 我偏愛寫小說的荒謬 創意寫作專輯 渡 瀾 拉布拉多受難記 王任道 流浪未來 殷琬琦 環城墓碑 姚偌姿 紅海 吳榮民 溪水流向別處 郭音池 夭 劉小芳 蓮花 邵 棟 我偏愛寫小說的荒謬
優惠價:80元 / 80
-
《香港文學》2022年4月號 NO.448
東南亞華文小說專輯 陳政欣 瑰麗年華 方 路 菠蘿蜜樹上的頭顱 丘凱文 失眠先生與睡眠人偶 黃子揚 安安的夢 方 肯 大船 陳秀莉 仿古陋習 梵 君 邂逅 孫 寬 秦時月 辛金順 巫術之法,大話東南 —— 「東南亞華文小說專輯」綜論 東南亞華文小說專輯 陳政欣 瑰麗年華 方 路 菠蘿蜜樹上的頭顱 丘凱文 失眠先生與睡眠人偶 黃子揚 安安的夢 方 肯 大船 陳秀莉 仿古陋習 梵 君 邂逅 孫 寬 秦時月 辛金順 巫術之法,大話東南 —— 「東南亞華文小說專輯」綜論
優惠價:80元 / 80
-
VERSE 4月號/2022第11期:莫子儀版
知識的聖殿,閱讀的樂園 「書是一種文化的DNA,蘊藏著整個社會的屬性和知識⋯⋯奪走一個文化的書等於是奪走文化裡的共同記憶,就像回想夢境的能力被剝奪了。」美國知名作家蘇珊歐琳在《親愛的圖書館》(The Library Book)如此寫道。 圖書館是保存文明火種的聖殿,是知識流動的公共領域,但現在,也可能是閱讀的遊樂園。人們在其中認真地研究,閒散地閱讀,單純地遊逛,在書架中感受神祕而誘人的氣息,或者,就是自拍與打卡。 (我突然懷念起大學時,在那個從日治時期就在的圖書館地下室,翻閱布滿歷史塵埃的典藏,並透過書後的借書卡偷看有哪些學長姊也曾讀過一樣的書。你的圖書館回憶呢?) 因為熱愛閱讀,因為關注知識的公共性,也因為發現許多新圖書館建築或者小型「另類圖書館」已是台灣文化地景的新面貌,本期封面故事要告訴你為何該(重新)「愛上圖書館」。包括:訪談三大國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分析圖書館的積極轉型與新趨勢;對話這兩年成為空間朝聖之地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與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建築師張瑪龍與陳玉霖,提問在空間魅力的背後如何重建閱讀的公共性與閱讀新想像;報導台中海線的大安分館和南投埔里分館,如何透過創意以及挖掘地方意義,吸引民眾走進地方圖書館;探訪四間必去的專門圖書館,從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到中華飲食圖書館;推薦最值得拜訪的「非典型圖書館」:你知道在三貂嶺山中有一個香港人,改造老建築設立的以香港為主題的圖書館嗎?或者在嘉義的台灣圖書室,以及台南文青必去的RoomA和新開的敝墟書店?我們也訪問許多愛上圖書館的人,他們有著什麼樣的依戀與情感? 在經典文學《華氏451度》中,描述一個禁止書本和閱讀的世界,主角的工作就是負責焚燒書籍。但他後來不僅發現了閱讀與思想的力量,也找到一群祕密流亡者,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了不同的經典作品,亦即,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書的保存者,都是一座微型的圖書館。 本期封面人物是演員莫子儀:金馬影帝,愛讀書,能寫書,鍾情劇場:他本身就是一本值得被我們閱讀的書。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
優惠價:256元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