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美術364期 - 風靡歐洲的東方藝術
本期主題:Let's go party! 風靡歐洲的東方藝術 ------ 多麼歡樂!1700年1月新年嘉年華期間,法國凡爾賽宮上演了一場新穎、時尚的中國風盛宴─舞廳滿是中國塔擺飾,樂師、舞者身穿中國風服飾,甚至有扮演中國皇帝的演員登場。「餐巾紙和桌布都是東方的產物,餐盤也都為瓷器,這無疑是一場傑出的中式派對。」 17世紀開始,一股歡愉、充滿異國風情的潮流襲捲歐洲,連路易十四也瘋狂。這股東方炫風如何形成?歐洲、俄羅斯的藝術中藏著哪些東方元素?還有還有,近現代時尚界怎麼也吹起異域風?東方魅力無法擋,翻開專題,派對節目上演囉。
優惠價:120元 / 180
-
今藝術&投資364期 - 2022年藝術市場回顧
本期主題:迎接充滿挑戰的2023 2022年藝術市場回顧 ------ 回顧2022展望2023,我們除了整理2022年的大事年表,同時彙整了2022年的拍賣市場資料與《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統整其中顯現的年度發展。疫情下,線上平台與交易成為銳不可當的重要趨勢,其中全球線上交易平台翹楚Artsy又顯現出什麼樣的趨勢與現象?《典藏.今藝術&投資》特別採訪了Artsy的亞太區總監(APAC Lead)蔡萌軒(Edward Tsoi),請他與本刊分享數據背後的觀察,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來的新趨勢。 藝術市場總滯後於整體經濟市場的發展,從拍賣市場來看我們更難感受到藝術的不景氣,但從下半年的拍賣結果以及拍賣公司、研究單位提供的研究報告來看,「穩當」、「建立信心」儼然成為主旋律。然而,在這「聲聲慢」的趨勢下,或許「內在價值」才有了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企劃/編輯部)
優惠價:120元 / 180
-
La Vie 12月號/2022 第224期
封面故事 《從私房到混血 家傳菜譜的味覺之旅》 來到一年之末,我們聚焦一道道家傳料理,邀請有故事的人們,與我們一起分享家常與家傳的滋味。 家傳菜,可以是再尋常不過的一道家常菜,因為深入每日的存在,從最低調的陪伴,累積出在心中最厚實的份量感;家傳菜,也可以是一道最有表現性的菜色,因為當這道料理獨自站出來時,它象徵了一個家族經過歲月凝練的風味,慎而重之、馬虎不得。我們邀來大象設計潘岳麟、米其林指南年輕主廚古俊基、定置漁場三代目的黃建衛、以及MAD by Le Kief主理人Seven Yi,分享他們心目中的那道無可替代的菜色;也特別專訪美食作家黃婉玲,從台灣富裕人家阿舍家私房年夜菜談起,勾勒出那個時代嫁妝菜的重要象徵意義。 家傳菜,通常意味著一種團聚的想像,但有時候,也因為遷徙與離散讓它的滋味更加濃厚。時空的流變,不只在大歷史裡,更在日常餐桌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小小樹食Jeffrey與姥姥祖孫倆一起烹煮的那道爺爺的大鍋菜,串連起爺孫跨世代、跨洲際的羈絆;而甫滿14歲的台裔美國女孩朱如茵(Liya),3年多前參加熱門實境節目《小小頂級廚師美國版》一舉獲得冠軍,融會在她味蕾與手藝中的則是遷徙流轉的台菜風味。這樣的味覺故事,在藝術家程仁珮以台灣新移民為主角,深入田調後創作的「食譜演化運動」等作品中更加鮮明立體。 而至此,我們發現,家傳菜不只展現於私家廚房,同時也邁出家門獨立闖蕩天涯,若有機會嚐到本次特別專訪的泰菜之神David Thompson手藝,或許更能感同身受。再次摘下熱騰騰米其林一星的他,搜集上千本泰國家傳菜譜,身為澳洲人,卻憑著古老菜譜抽絲剝繭,描繪出泰菜壯闊的百年流變。 家常、家傳,又或不止於此,或許這就是家傳菜最迷人、也最值得細細咀嚼之處。 090 父愛精算出的科學食譜 大象設計共同創辦人潘岳麟 096 在只可意會的時光裡,傳承家傳菜的美好細膩 米其林指南年輕主廚古俊基 102 來自媽媽的晶亮魚丸祕方 跟著定置漁場第三代接班人黃建衛來食魚 108 隱抑的情感 嚴父大廚的家常滋味 MAD by Le Kief主理人Seven Yi 114 不曾停火的爺爺的大鍋菜 小小樹食創辦人Jeffrey 120 嫁妝菜上桌 阿舍家的私房年夜飯 美食作家黃婉玲 126 家常即幸福,跨越太平洋、家族三代的味蕾記憶 小小廚神朱如茵 132 以千本家傳菜譜,描繪出一席泰菜的百年流轉 泰菜之神David Thompson 138 你嚐的不是菜,而是族群的離散與交融 藝術家程仁珮 目錄 010 FROM THE EDITOR 愛滿滿的家傳料理 012 NEW EXPRESS 本月新鮮話題 026 GLOBAL 聚焦全球趨勢亮點 044 PEOPLE 需要靈感時,我會毫不猶豫向過去汲取 專訪M&O年度設計師Cristina Celestino 050 STYLE 愛彼皇家橡樹如何穿越50年時空? 056 STYLE 庫存料變身壓箱寶,時尚品牌搶著要! 062 STYLE 邂逅冬日美好 Alhambra為你凝結幸運 專訪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Nicolas Luchsinger 068 BIZ INSIGNT 精品產業營業額逆勢成長的底氣何來? 074 BIZ INSIGNT 辦市集一定要有品牌氛圍和新論述 森山市集總策展人謝小五X有趣市集創辦人謝維智 080 TALKS 在沒有擦肩而過的肩膀上,我們唱歌 胡德夫X陳永淘X陳明章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 144 TECH 無反相機革命!讓拍攝更輕盈、自由 150 CULTURE 絢麗色彩顯影酷兒群像 攝影藝術家登曼波對話當代酷兒文化 156 LIFESTYLE 熱血之外,在世界盡頭直面生命暗角 專訪《無邊》導演楊力州 162 LIFESTYLE 清酒怎麼喝?零失敗的清酒風味學 168 VIVA GOURMET 獨闢蹊徑,再現經典味蕾記憶
優惠價:175元 / 250
-
LIVING&DESIGN 住宅美學 12月號/2022 第143期
被譽為世界上最時髦的阿嬤,如今已高壽101歲的美國時尚天后Iris Apfel曾這樣說過:「Fashionyou can buy, but style you possess.(你可以買到時尚,但風格必須自己掌握)」,其實不光是時尚如此,空間設計也一樣,預算充裕與經費有限都能構築出不一樣的創意氛圍,絕非奢華就一定完美,簡約就必然簡陋,重點在於是否具備足夠的品味,當然美學思維的養成無法一蹴可幾,但只要願意用心去傾聽、去感受,那麼最終一定能找到專屬自己的風格,活出難能可貴的獨一無二。
優惠價:118元 / 198
-
Shopping Design季刊145期
TO THE UNKNOWN 設計未來式 2022 TAIWAN DESIGN BEST 100 未知,是科學上的意外發現,是設計上潛在可能性的開啟,是生活上怦然心動的時刻。 處理未知每個人有不同方法,到達「知曉」的路徑有一百種,然而每一次向未知探勘挺進,就是在成為大師的路上。 作為設計人、創作者,大膽跨界、進行媒材應用的實驗,緊跟在社會最前端,面對劇烈變化的環境與事物,推翻過去的英雄,就是未來;如果我們著迷於還未發生的事,就會做勇敢的事,那是很迷人的。 本期《Shopping Design》以2022年度中的100件好設計呈現「從未知,到大師」的旅程,收集每一個值得記錄的探勘過程,透過十個不同面向的獎項類別, 向未知出發,朝向未來。
優惠價:250元 / 250
-
漂亮家居 12月號/2022 第261期
穿梭虛實!迎接後疫零售新時代 強化氛圍營造‧整合虛實世界‧擴張服務廣度‧突顯在地特色 科技的進步加上疫情助攻,加速零售產業數位轉型,也迎來新的消費樣貌。從不同面向來探討零售產業發展與趨勢,以國內外15個實體空間案例,看品牌、空間設計師如何予以零售店鋪獨特定位,同時找到接觸與成交的新機會點。 Part 1零售業發展趨勢和走向 1 王志仁──虛實融合,讓消費更有故事與溫度 2 邵唯晏──新零售再躍進,設計力與品牌力的對話 3 陳鼎翰──創造故事情境,促成消費決定 Part 2從空間設計看零售產業 強化氛圍營造 1 空間置入巨大萬花筒,誘發一探究竟的慾望 2 深度洞察Z世代價值觀,打造超預期空間體驗 3 緊扣特立獨行品牌基因,形塑空間變幻與再造 4 建築作為光的容器,無法被取代的實體店體驗 5 鋼琴黑白鍵,演奏眼鏡店的空間樂曲 整合虛實世界 6 引進自助科技,線上線下購物整合新模式 7 動態陳列結合科技感,強化互動體驗、建立信賴形象 8 抓緊社群互動消費心理,讓更多人想光臨店鋪 擴張服務廣度 9 利用商品種類動靜分區,創造療癒沉浸書店 10 在城市中創造一處童話世界 11 場景融入精密工藝思維,激發影像創作靈魂 突顯在地特色 12 結合天文台遺址,創造情感記憶點的購物場景 13 以空間書寫城市特色,拉近在地共感 14 滿足在地居民的精神文化,打造書香之域 15 連結島上度假特色,把游泳池變成珠寶店
優惠價:139元 / 198
-
古美術363期 - 守護文化資產
本期主題:守護文化資產 ------ 《文化資產保護法》總則第1條:「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揭示了法規目的。管理機關須善盡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文化資產的職責,然而,近期發生了什麼事? 9月起,鹿港龍山寺整體修護專案計畫暨彩繪修護,引起激烈議論,10月17日經文化部長李永得指示下,彩繪修護工程暫停施作。10月27、28日,臺北故宮連環爆,重要寄存蘭千山館文物不再續約、典藏清代官窯瓷器破損。新聞延燒。臺北故宮就瓷器破損事件,陸續發出回應,近期將全面公開歷年文物狀況及修護紀錄,11月3日公布行政懲處結果。 從龍山寺彩繪、故宮蘭千山館、故宮破瓷事件中進行檢討省思,文資本身的藝術性及重要性不可置外,他山之石的國際案例當可為鑑。今日吾輩生長於斯,對於承載著共同歷史記憶的文化資產,自當傳承之、愛惜之、守護之,也才可能談到建構屬於我們自身的文化主體性。
優惠價:120元 / 180
-
今藝術&投資363期 - 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
本期主題:視窗外的身影 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 ------ 從一個簡單的提問開始:「誰是你心目中台灣美術的遺珠?」專題首先邀請沈伯丞與陳懷恩老師進行對話。沈伯丞以阿里阿德涅的絲線為引,說明我們的歷史視野與視野之外,如何因為觀看視角的改變影響我們看到的面貌,進而影響書寫。循著絲線,陳懷恩將藝術史的建構脈絡與英雄榜情節乃至於台灣藝術史書寫中的根本連結,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娓娓道來。在第二部分中,我們採訪了陳貺怡、曾少千、林志明三位藝術史學者,以及趙素堅、施俊兆、陳泊文、紀嘉華四位不同年齡層的收藏家,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對「遺珠」的選擇、思考、與觀看。無獨有偶地,眾人紛紛觸及到人物選擇外,關於藝術整體環境、畫廊、美術館、市場、藝術書寫與研究……等結構的交織與影響,於是讓我們對藝術與藝術史的建構,有了一個更鮮活、立體的影像。最終,高千惠老師對「出土與遺珠」概念的再思考,既可說是專題最初的提問,也可作為最後的再反思。於是,當我們打算再次建構台灣藝術史時,我們希望呈現、反映的世界究竟是什麼?值得我們細細思考。(企劃/朱貽安)
優惠價:120元 / 180
-
LIVING&DESIGN 住宅美學 / 2022 設計現場
各種空間坪數的運用方法,給您最適切的解析! No.1|GOOD DESIGN FOR NEW LIFESTYLE 生活該由自己作主 設計亦如是! Design whatever you Want 「我們的生活,總是展現我們主導思想的結果(Our life always expresses the result of our dominant thoughts)」19世紀的丹麥神學家、哲學家與作家soren kierkegaard曾這麼說。 的確,一個人的生活模式就是本身思考及價值觀的外顯結果,從衣著、髮型乃至和他人的互動,無不奠基於此,然而衣裝方便更換,髮型能夠吹整,個性可以偽裝,而居住與工作的空間,則是內心感情最實際的具象化表徵,充分反映屋主看待這個世界還有與自己進行對話的狀態。隨著疫情看似即將邁入尾聲,或許很多民眾的思維邏輯在經過近三年的磨練後,對於人生的看法與過去比較已截然不同,於是身處的空間也產生相對應的變化,然而該如何在繁複多變的設計中找到專屬風格,依然是一大難題。 《2022設計現場》有鑑於此,精心收集了28件住宅作品與22件商空作品,從動線、色彩、建材、空間、機能等一一加以深刻解析,讓讀者透過最少的時間進一步了解室內裝修最大的秘訣為何,從而完整個人空間的定義,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取回過生活與做設計的主控權,當自己的主人,未來也將因此精彩萬分!
優惠價:160元 / 350
-
時尚家居 House Style 107期
《專欄Column》 ✓餐桌上的小世界--聯名和經典餐具特別企劃 ✓寵物宅設計案精選 《空間Interiors》 ✓奕創設計-有溫度的動物醫院 ✓Jee Ee Khor-馬來西亞排屋大改造 ✓十一事務所-跳出傳統的澎湖厝 ✓九日設計-15坪無牆通透之美 《品牌精選Brand》 ✓創造喵星人的快樂居所 貓咪寵物宅的系統空間裝潢術-三商美福 ✓居家人文圖書室 翻開詩意盎然的生活扉頁-歐德集團 ✓友善環境清潔新篇章-聰明洗 ✓Tempur北歐頂級電動床-丹普 ✓重新定義家庭劇院 Beosound Theatre上市-B&O
優惠價:80元 / 120
-
La Vie 11月號/2022 第223期
封面故事 《小建築》 小的建築也能掀起大改變?這次的專題La Vie 精選台灣與世界的建築「小」例子,6 個專題中的關鍵字、6 位建築專家的快問快答,先為你抓住觀念。當然,從尺度測定自然還是最直觀的,只能塞下3 人的建築空間夠小了?美國紐約Mmuseumm 在疫情後又再展開新的實驗。而透過只有3.6 × 13.6 × 6 公尺的超微住宅設計,日本新銳建築家川島範久解密日本獨特的迷你住宅現象。 相對於大建築追求宏偉與永恆性,小建築拋卻包袱,因此輕盈靈動而自由。6 個國際展演上的快閃裝置、兩組ADA 新銳建築師的創新實驗,小尺度也能是設計者的大冒險。此外,在台灣演化出的接待中心文化,相對本案成屋的大,這些臨時性小建築提供給買家一個理想的家居想像,其中也藏著建築師期間限定的實驗意念。 我們也談談建築由小而大的行動,荷蘭建築事務所MVRDV 從他們在鹿特丹那亮彩搶眼的屋頂走道開始,談城市的「第二層」與小的介入實驗,如何醞釀成大尺度的實踐。而當世界面臨戰爭、災害、疫情與社會日益急迫的需求,建築的小讓他們能靈活應對,將能量積累至大。 專題的最後我們回到台灣,2023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東海大學策展團隊呼應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正在全台鄉野間進行全面踏查,發現那些「台式改裝」永遠呈現未完成的恆動狀態,展現出民間拼裝文化的彈性與活力。由這些小小的建築,我們看見了建築的未來。 060 「小」的建築 關鍵字 062三人就客滿,小美術館裡的大事件 專訪Mmuseumm創辦人Alex Kalman 066 由小介入空間,找到城市未來 專訪MVRDV聯合創辦人Winy Maas 072 快問快答 讓我們談論「小」這件事 074 小的實驗進行式,快閃建築出列 080 藝術或是建築?回應建築趨勢的實驗性設計 專訪機器人造實驗室(ROSO X ROLA)主持人王識源與盛郁庭、 2022構竹林鐵新銳展策展人陳冠帆 086 打造愉悅的超微縮住宅生活 川島範久與自然相繫的家宅設計 092 以小見未來的快閃建築?接待中心大解密 專訪建築師沈中怡、新聯陽實業總經理趙學維 098 小建築,大改變 面對社會議題的新提案 從震災、COVID-19到烏俄戰爭 104 台式改裝!地景中的未來實驗室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台灣館總策展人帶路 目錄 012 FROM THE EDITOR 一片木椅適宜的曲度 014 NEWS EXPRESS 本月新鮮話題 032 GLOBAL 聚焦全球趨勢亮點 052 STYLE 著迷於一體兩面的浪漫暗黑美學 專訪英國當紅新銳服裝設計師Simone Rocha 110 DESIGN 以台灣設計展為軸心 高雄如何打造國家級設計策展? 118 DESIGN 溫和的時尚叛逆者 專訪日本當代設計大師皆川明 124 DESIGN 如何為展演打造線上體驗?專訪BASED DESIGN、黑洞創造 130 CULTURE 那個我們奮力想抓住的傳統精神 專訪《哈勇家》導演陳潔瑤 136 LIFESTYLE 終於可以出國!來自海外的第一線旅遊踩點 專訪陳小曼、林凱洛、KKday 144 LIFESTYLE 食隨四季,嚐一口和菓子的細膩滋味! 150 VIVA GOURMET 以茶為題,法式料理的全新激盪
優惠價:175元 / 250
-
漂亮家居 11月號/2022 第260期
跳脫束縛的複層設計 予以空間新定義,展現家的舒適與自由 聚焦大坪數複層住宅,從「樓中樓」與「別墅」兩類型切入,透過14個國內外案例,看設計師善用分層設計梳理立體空間上的限制,場域之間分而不離,牽引生活日常與情感,闢出複層住宅新局面。 Part 1 樓中樓——打開空間場域,展現上下層的靈活度 1 迴旋樓梯形塑風格,順勢界定公私領域/北鷗設計、懷特設計 2 巧用圓弧挑空、柱狀梯構景與空間形塑共鳴/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3 水平垂直的重新交織,帶來更自由的空間組合/云行空間建築設計 4 逐光串影,打開複層空間新格局/名津設計 5 樓梯挪位,串接雙層光線、空間更方正/壹境築造 6 弧形樓梯納入光,雕塑家的豐富樣貌/323 STUDIO 7 樓層界定習慣,創造屬於兩代人的度假宅/吾隅設計 8 住家從平面走向立體,機能變多也迎來寬敞/Le House Part 2 別墅——樓層機能獨立,讓生活收放自如 9 錯層挑空打破垂直樓層連結家人關係/工一設計One Work Design 10 開天窗引日光,達到現實與理想的平衡/森境室內裝修設計 11 弧形空橋串起上下生活,留白賦予空間想像與彈性/十穎設計 12 拆牆引光,水平與垂直軸線瞬間放大/深點空間設計 13 破解樓層採光不佳問題,光與綠意層層遞進/上海漫縵設計事務所(manmandesign) 14 捨天井、打開手法,讓空間獲得釋放/NOTHING DESIGN
優惠價:139元 /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