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6期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6期

    作者: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

    現今拍照愈來愈方便容易,網路又提供了大量的發表平台,拍照好像逐漸變成一種反射動作。然而,對於認真看待攝影的人來說,攝影跟拍照,還是有根本的不同。而那不同,並不在於配備或技術的差異,而是來自更內在、更無形的核心。這期的SD以影像為主角,介紹了四位在「感覺」的掌握上特別傑出的名家,李屏賓、張雍、市橋織江、高橋步,聽他們自己述說,如何將內在感動化為一張可以令人佇足許久的照片。

    優惠價:99 /  99

  • 古美術 2013/7月號

    古美術 2013/7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20世紀初的中國,正在一股破舊立新的浪潮下。一群立身革命聖地廣東的嶺南派畫家停下腳步,在一面倒的西化風潮中,借鑒日本學習西畫的經驗,提倡「折衷中西,融會古今」,回頭思考起傳統繪畫在中國發展的永續道路。本期專題「五嶺之南,藝傳百年」,透過台北故宮展出的90件精品,帶領讀者勾勒該畫派先驅人物居巢、居廉,具有開創性的「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與第二代傳人;並以高劍父與民初廣東收藏家簡又的交往為個案,探討贊助人對早期嶺南畫風及廣東藝文活動的影響;最後聚焦渡海來台的嶺南第三代大師歐豪年,介紹其畫藝與教育方面的貢獻。 <嶺南畫派>槍桿換成筆桿,還是要革命─嶺南派花鳥畫的折衷融合之路 <特寫>凝望東西.縱覽古董博覽會1934∼2013 <古董商之手> Giuseppe Eskenazi的中國藝術過眼錄

    優惠價:120 /  180

  • 今藝術 2013/7月號

    今藝術 2013/7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百科殿堂-第55 屆威尼斯雙年展完整報導】 本屆威尼斯大會主題展分別座落在綠園城堡(Giardini)的主展場和軍械庫(Arsenale)的狹長展館中。在軍械庫的入口,策展人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將奧杰克勒(J.D. 'Okhai Ojeikere, 1930-)的人類學攝影(記錄了奈及利亞女 性自1960 年代至今的髮型變化)圍繞在義裔美籍藝術愛好者奧里帝(Marino Auriti, 1891-1980)所製作的宮殿模型周圍。命名為「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這個無法實現的建築以木頭、玻璃和塑膠所構成,是奧里帝在1950 年代退休之後所開始搭蓋。高達七層的塔身原是預期收藏人類種種文明成就。這個夢想之塔被吉奧尼放在展覽場地的一開頭,做為展覽將含括巨量資料的預示與解讀方式。為了避免成為當代藝術例行公事的陳腔濫調,策展人一共邀請了來自37 個不同國家的158 位藝術家,幾乎是前兩屆雙年展人數的兩倍 ;而共計4,500 件的作品也讓展館堪稱為一座百科全書式宮殿,「它將在歷史裡交錯,涵蓋了100 年來的夢想和想像,一場雙年展是可以在不無聊的情況下富有教育意義的」,吉奧尼說。 <香港藝術版圖再洗牌>巴塞爾會殺死香港嗎? <數位時代的病識感>李柏廷「具體而微」個展 <跨界視野>我們需要《文訊》嗎?

    優惠價:120 /  180

  • 小典藏 2013/7月號

    小典藏 2013/7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符號王國大發現!】 「符號」根據國語字典修定本的解釋為:「顯示出特別意義,以供辨識的記號。」想想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真的充滿了各式符號,而這些符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本期《小典藏》邀請國小二年級的綸子同學,利用手機拍照功能,將旅途上他發現的指標拍下來,試圖透過綸子的眼去了解,符號對孩子的意義會是什麼?另外,在虛擬世界,「LINE」的貼圖大受歡迎!為什麼有時候只要一張圖,就能說出想表達的情緒和話語?在藝術博覽會單元中,我們看到位於淡水左岸的十三行博物館,考古人員藉由陶片上的紋飾與形狀慢慢拼湊一只陶瓶,就像從一堆歷史符號中解開祕密,更藉著這許多出土文物,慢慢發掘人類的歷史文明。。。數不清的符號所能展示的世界,實在令人著迷!

    優惠價:90 /  129

  •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5期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5期

    作者: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偶遇一個人或一個地方,一時間想不起在哪兒見過,但隱隱有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那便是感覺的印記。Shopping Design認為美食和空間也是,所以這期我們從這樣的好奇出發,精心挑選了16間餐廳。盼望這些風格獨具的餐廳,能在未來的某個日子中,為大家增添一頁值得紀念的回憶。

    優惠價:99 /  99

  • 小典藏 2013/6月號

    小典藏 2013/6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騎單車,好快樂!】 「學會騎單車」對小朋友來說就像是「獨立、長大」的象徵。本期《小典藏》精心挑選了3個合適騎單車的地點,不論想忙裡偷閒找個下午到河濱公園騎上一圈、或是新竹吃喝玩樂一日遊,還是精心策劃兩天一夜雙鐵〈鐵路、鐵馬〉親子共遊,都可以在我們所規劃的主題中找到! <主題報報>單車代步 悠遊公館水岸 <主題報報>兩鐵接力 到花東聞稻香、追火車 <藝術博覽會>發現騎跡─太平洋自行車博物館 <藝術達人>以熱情作顏料的雷諾瓦

    優惠價:90 /  129

  • 古美術 2013/6月號

    古美術 2013/6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天津博物館】 近年來中國博物館蓬勃發展,新舊博物館齊頭並進。其中,相較北京故宮等國際知名者,台灣讀者對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天津博物館可能較為陌生。《典藏.古美術》團隊本次有幸造訪去年(2012)5月才落成開放的天津博新館,見證了該館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寫下博物館新頁-博物館占地達6.4萬平方公尺的建築規模,躋身世界一流博物館水準的硬體設施,已成為天津市重要的文化標誌。天博團隊深刻意識到在城市發展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於是在從事研究、典藏、展示工作之餘,積極走入社區,舉辦各式講座,也與學校等機構合作,利用館藏文物進行歷史教學,開啟博物館營運新模式。本期「繆思的藝術殿堂─天津博物館巡禮」專題,特邀白文源館長與館內研究員現身說法,介紹該館精彩動人的館史沿革,以及在博物館界享有盛名的各類文物收藏;並藉親身參訪的實錄,從「他者」的角度記錄天津博物館策展及陳設的特色,提供有意前往參觀的讀者參考。 <天津博物館>燒結時代美學。土火聚精華─天津博物館藏瓷珍品 <天津博物館>寸硯,天地寬。硯田絮語─談天津博物館藏硯

    優惠價:120 /  180

  • 今藝術 2013/6月號

    今藝術 2013/6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繼去年推出頗受好評的「藝術畢業生生存指南」專輯,時值畢業季節,本刊同仁於本月的專輯再接再厲推出「藝術職場的工作術」,此次放寬「使用年齡限制」,歡迎有志加入藝術圈工作的朋友們,都能從14 位認真且在藝術職場發光發亮的達人身上,一探為何能於各自領域擁有一片天地之緣故,也期待在大家下定決心踏入藝術職場同時,能藉此提供可防範的提醒,把自己準備好,更易進入狀況、得心應手。 <今專欄>和建築大師—隈研吾的對話 <特別報導>從「沒有德國人的德國名單」說起:雙年展的國籍問題 <專題。人物聚焦>秦雅君:一個展覽從來不僅僅是展覽現場可見的一切! <專題。專業實踐>吳慧芳:藝術行政需要十項全能! <藝術銀行論壇>七千萬上路—從文化部的藝術銀行談起

    優惠價:120 /  180

  •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4期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月刊54期

    作者: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

    自己找路、迷路,是一種樂趣,但若是有熟悉環境的朋友帶路,又有另一番不同的體會。這期《Shopping Design》邀請設計師、創作者與廣告人介紹自己所在的城市,這些當地的創意者能迅速幫我們精選出城市中最具有文化能量、最有設計時尚感、最值得逛遊的地方……我們有100%的把握,一個設計師版的隱藏地圖,他們所喜歡造訪的地方,肯定也會是我們心之所向。找天按這些設計師所帶路的路線,親自去體驗一番,以意外的邂逅,成為另一個尚未萌芽的靈感起點。

    優惠價:99 /  99

  • 小典藏 2013/5月號

    小典藏 2013/5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我們這一家】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越來越多國際化的家庭,讓孩子有機會在學校或朋友圈中接觸不同國別文化交融、相隔兩地的生活型態。這對孩子們有什麼影響?家長本身對於各國孩子間的相處又能理解多少? 本期《小典藏》針對此議題,特別採訪了來到臺灣落地生根的越南媽媽,與刻意從海外回到故鄉、讓孩子體驗臺灣情的家庭。藉由小朋友可愛的童言童語、塗鴉與生活紀錄,讓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理解同儕間的互動與相處方式;讓我們更懂孩子的心,與不同文化所開啟的不同視野。

    優惠價:90 /  129

  • 古美術 2013/5月號

    古美術 2013/5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愛讀冊】 經常聽人們訴說如何沉醉在一本書的視覺、觸感當中;無論是精緻的裝幀、紙張質感、優雅字體,或是遺留在書頁上的印記、校註、水漬,甚至是經蠹蟲啃蝕如雪花般的痕跡,都可能讓人在閱讀時產生異樣的悸動。一旦有幸入手珍貴的書籍版本,或得知其於流傳過程中的感人故事,往往更叫人情難自禁。本期《古美術》專題「愛讀冊」,講述的便是有關愛書、藏書活動和重要典籍文物的故事:其中既有關於一群年輕人如何在民國初年組成「文獻保存同志會」,於戰火中搶救重要古籍、造就今日台北國家圖書館典藏的動人史實;也有針對以清代皇室藏書為根基、目前匯聚於台北故宮的相關珍本精刻之介紹;尚有近20年來流散民間、待價而沽的古籍善本市場綜覽等。從中,我們看到了古籍在愛書人心中所占有的一席之地。 <專題>劫餘玄覽幸遷來─國家圖書館.1940年代古籍搶救史 <鑑賞>含蓄沖和之中,有渾成之致─宋瓷的品味收藏與市場近況 <人物>近現代水墨巨藏,廣匯新疆─包銘山×孫廣信,聯手打造廣匯美術館。

    優惠價:120 /  180

  • 今藝術 2013/5月號

    今藝術 2013/5月號

    作者:典藏藝術家庭

    【本期主題:當代水墨】 近幾年來,歐美重要的藝術機構紛紛吹起了中國水墨風向。包括去年大英博物館中國和中亞收藏策展人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曾策畫「現代中國水墨畫」一展;英國薩奇畫廊的「墨:中國藝術」,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即將舉辦的「水墨藝術在當代中國(暫譯)」等等,「這個繪畫類型在亞洲和西方策展人、藏家中間越來越受矚目了。」史明理特別提到。 當代水墨可能是一個新的藝術市場項目,卻不是一個新創的藝術流派-從古至民國初,水墨畫幾乎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繪畫形式。因而除了作為藝術類別與材料,對於水墨的討論,我們還存有一種特殊情感。在經過近代創新的發展,水墨已然不是只有亞洲的藝術愛好者才能理解,越來越多西方人開始欣賞它。因而,我們更應思考水墨藝術,是否該從民族性與媒材性中跳脫出來?能否積極地與當下現實對話,走出自身的當代樣貌?本期《今藝術》將有深入的探討。

    優惠價:120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