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傷口和自尊:最愛的人傷得最深,學習修復和家人的關係
- 作者:李那美
- 出版社:方舟文化
- 出版日:2019-05-02
- ISBN:9789869745338
- 格式:ePub
- 購買本書另包含 {{givingEbook.contentName}} 、
- 優惠價:280元 / 400元
優惠活動
{{purchaseEbooks.contentName}}<看更多>
${{purchaseEbooks.salePrice}}
購買本書另包含 {{givingBook.contentName}} 、
{{purchaseEbooks.contentDesc}}
{{buyTogether.titleName}}<看更多>
{{'$'+buyTogether.price}}
內容介紹
家庭,不是完美無瑕的天堂;
家人,是我的最愛與最痛。
因為最親密,所以我們總窒「愛」難行
因為最靠近,所以我們往往避不面對
然而,我們大多數的心理問題根源,
都連結至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
「今天我又在上班途中後悔著──我為什麼要對媽媽那樣?」
「我根本無法把他看做一個男人,僅僅覺得他就是媽的兒子罷了。」
「相較和不會對我露出笑容,也不肯跟我說上一句話的媳婦,和外人在一起時我更開心。」
「不要只顧著不滿,我為何老是和娘家的人走得比較近,而是應該回頭想想,為什麼我會對你和你的家人緊閉心房。」
「當媽對著我大聲吼叫,羞辱、咒罵我時,你有試著挺身保護過我一次嗎?你有試著告訴媽,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媳婦嗎?」
「我很多時候都覺得,那個毫無自我主張,只顧迎合岳母口味的老婆,看起來就像個笨蛋。」
韓國精神科醫學博士、暢銷心理作家──李那美,將家庭間不能說,又亟欲浮出的痛一一點出,藉由兩方的信件,看到這世間最矛盾的糾結。如果假裝自己遍體鱗傷的心不曾委屈,那麼尚未結痂的傷,就很可能原封不動地,再轉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 因為最愛,所以最痛
由於「家人」的身分,我們往往忘記了父母、夫妻、子女,抑或兄弟姊妹間,也會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那些在內心被認定為「家人」的對象,正是我們想要倚靠的存在;也因為這份「期待」,因為太了解彼此、與彼此人生有著太多重疊,家人才往往會帶給彼此最深刻、頻繁的痛苦和傷害。
■ 沒痊癒的傷,會被我們豢養甚至傳承
根據作者數十年的經驗發現,幾乎大多數的個案,刨根究柢下去,都是與家人間的長久矛盾。假如自己曾被家人傷害過,能懂得自我抒發、治療傷痛自然最好不過;但實際上大多數的人,卻多原封不動地把自己所承受的,甚至超過自己所承受的傷害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就像這樣,家庭內的傷害代代相傳,導致解開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 真實的家庭衝突不停上演
本書改編自李那美醫生實際諮商的真實個案,相較於艱澀的醫學用語、分析心理學理論,作者深信「設身處地」更加有助於理解、治癒自己與對方的傷害;因此本書跳脫單純的醫療建議,藉由陳述雙方的心境與想法,讓讀者重新客觀地回頭檢視自己的立場。以下座位,歡迎對號入座:
希望能決定自己人生,覺得金錢並非一切的兒子vs
認為人生不是光說不做,就可以美滿的媽媽
即將步入婚姻,卻被媽媽反對的單親家庭獨子vs
全心付出,以一生守護,深以兒子為傲的母親
對妻子以娘家為主的生活感到不滿的丈夫vs
無法對丈夫或夫家坦述情感的妻子
因婆婆的言語暴力而難受的妻子vs
覺得家人間小心翼翼說話才累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