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5月號/2023第135期/我在咖啡館,等你!

優惠活動

{{purchaseEbooks.contentName}}<看更多>

${{purchaseEbooks.salePrice}}

購買本書另包含

{{purchaseEbooks.contentDesc}}

訂閱優惠

想看 旅讀 還有以下方式!

內容介紹

《旅讀》No135|2023年5月號

我在咖啡館,等你!

轉過街角,鮮活咖啡館映入眼簾;翻開書籍,歷史咖啡館躍然紙上;打開音樂,咖啡館的故事傳進耳中;古往今來一間間咖啡館令人流連忘返。有人徘徊咖啡館只為觀察人群,有人造訪咖啡館只為享受美食,形形色色的人在咖啡館中,總能找到不同樂趣。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茶樓vs茶餐廳 今早你要點哪道?
★先賞華服再賞美景 時裝週與紐約
★人工智能化身佛陀 求神問卜上AI
★捷足先登終南山? 那些「終南山」的部長們
★不為端午而為開齋 馬來粽不是粽
.....................................................
【編輯室報告】

〈加倍的,珈琲時光〉

執行總編輯/鄺介文

曾幾何時,旅行計畫除卻觀光與覓食,還要額外加添咖啡一項,彷彿咖啡即是景點、咖啡即是正餐。某回趁著跨年造訪首爾,氣溫逼近零下十度,街上積了一層薄雪,大不適宜遊逛。友人與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預備踏出室外走闖江南,沒過三四十分鐘,便又狼狽躲回連鎖咖啡取暖。如此反覆再三,短短一夜,我倆竟各自痛飲了四杯咖啡,這才明白何謂「韓國人的血液是咖啡做的」。──不求提神,求的不過是一段溫熱時光。

對比今日咖啡百花盛放,往昔香港若要尋得「形似咖啡、味近咖啡」的飲品,唯有上茶餐廳去。當時香港受到英國影響,普遍飲茶、少喝咖啡,因而茶餐廳裡奶茶做得極好,咖啡卻惡俗粗陋,須加大量砂糖及煉乳,或是製成鴛鴦否則難以下嚥。細蚊子們(粵語小孩子的暱稱)見到大人點上一杯鴛鴦,大多心生羨慕,苦苦哀求嘗鮮。偏偏小孩子家不宜攝取過量咖啡因,最終茶餐廳便推出了名為「兒童鴛鴦」的折衷版本。

所謂兒童鴛鴦,指的是好立克混阿華田。

香港的茶餐廳、新加坡的Kopitiam、臺灣的美而美,廣義說來都是歐陸咖啡館在地化的變形:瑞士捲變成了椰絲忌廉飽、抹醬司康變成了咖椰吐司、馬卡龍變成了臺式馬卡龍。然而在地化的是食物,全球化的是時光。無論茶餐廳、Kopitiam 還是美而美,歸根結柢是以金錢交易時光,也許是節約時光,也許是閒擲時光。於是臺北大小咖啡除了最低消費,額外加上用餐時限,一杯咖啡得花錢買,一寸光陰當然也是。

侯導移師東京拍攝《珈琲時光》,縱然主角陽子偶爾留連昭和老派咖啡,近一百一十分鐘的電影過去,印象最深的終究還是片末「四鐵共構」一幕,反而咖啡相關的記憶淡薄。日後回味片名,發覺是時光早已溶進了咖啡,又咖啡早已溶進了時光,從此漫漶難解,所以絲毫不察。

一如日文漢字「珈琲」音同「加倍」。每當鍵盤輸入「ㄐㄧㄚ ㄅㄟ ˋ」而螢幕得出「珈琲」二字,往往使我豁然開朗──原來啊原來,你我喝的不是珈琲,而是加倍。一旦步入咖啡館內,便能換得一段加倍的時光。

作者介紹

喜愛旅行的人,基本上就是愛閱讀的人!
 
《Or旅讀》是一本人文旅行類雜誌,旅行路上應該知曉的文學、歷史、文化介紹通通幫你先準備好!以亞洲為出發點,探索大千世界,讓你走讀得有深度、有知識!
如果你不喜歡走馬觀花,而喜歡深度旅行,那就請不要錯過《旅讀》能帶給你的「體驗式閱讀」,在路上,閱讀生活的溫度。
On the Road with OR!
 
【出刊日期】
2012年3月創刊,每月1日出刊。

所有期數

更多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