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台灣 9-10月號/2022第65期
- 作者: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出版社: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出版日:2022-09-01
- ISBN:
- 格式:ePub
- 購買本書另包含 {{givingEbook.contentName}} 、
- 各期總覽
- 優惠價:120元 / 150元
優惠活動
{{purchaseEbooks.contentName}}<看更多>
${{purchaseEbooks.salePrice}}
購買本書另包含 {{givingBook.contentName}} 、
{{purchaseEbooks.contentDesc}}
{{buyTogether.titleName}}<看更多>
{{'$'+buyTogether.price}}
內容介紹
路邊攤販或是沿路叫賣的攤車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末,當時生活條件較為窘困,有些人為了掙一口飯吃,用手推車或在路邊搭起小攤販售食物,這種小本生意的商業模式在世界各地均有存在。但到了2008年經濟大蕭條,許多原來想從事餐飲業的人們開始選擇成本風險較小的行動餐車(food truck),開啟新的商業經營模式,於是這類較為華麗、設計過的餐車逐漸在西方國家流行起來,特別是在大城市。
沿路叫賣的攤車曾是小時候的回憶。過去數年,國外的餐車風潮加上社群網路的行銷通路,顛覆台灣攤車的傳統經營。《料理.台灣》九月號邀請到高雄餐旅大學蘇恒安教授在〈專題企劃〉談台灣的「非主流」餐飲-行動餐車,採訪的餐車業者包括販賣油飯、綠豆湯、義大利麵、港式點心、韓式甜點、飯糰與鬆餅、低溫燒烤牛肉、甚至遠在美國異鄉推出的行動調酒餐車,無限的創意與食文化移動所帶來的影響都在這次的專題娓娓道來。
在〈風土識食〉當中,花蓮光復鄉的紅糯米不只是糯米,而是阿美族喜慶宴客文化的象徵食物;屏東魯凱族的花生,不只是漢人食用花生這麼簡單的事,從其中可以窺見該族的戀愛文化;原住民部落常食用的昭和草,則呈現日治時期的飲食環境與適應。
這一期的〈職人細語〉特別邀請到烘焙甜點的主廚獻藝,作品充分反映廚藝工作者背後的故事,包括曹思蓓賦予烘焙作品素食主義之深層含意、楊裕明的和菓子精神則是透過家族的石碇茶園文化串起、鄭畬軒對於法式巧克力之堅持則源自於自己的直男求愛故事。
夜深人靜時,餐飲市場的某角落卻在撫慰拖著疲憊身軀的心靈。台灣2020年的總工時為2021小時,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四。在加班文化盛行的台灣,宵夜成為一天疲勞工作下的犒賞與慰藉。本期的〈餐飲市場動態〉將探究台灣深夜食堂的市場與文化,唯有「夜深才亮」的餐廳,才能在這裡被發掘。
作者介紹
《料理‧台灣》雙月刊是一本涵概餐飲流行趨勢、餐飲專業知識、餐飲教育動態、以及餐飲文化的專業餐飲雜誌。在讀者群界定上,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